菌丝体培养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如题所述

(1)温度管理在整个发菌期内应保持袋内料温20~26摄氏度发菌前期,菌丝体量较少,产生的生物热量相对也少,此时袋温较低,随着菌丝的生长,产生的热量也逐渐增加,袋温逐渐高于气温,应散开菌袋降低堆温;发菌后期,袋温堆温均大于气温,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降低气温,以利散热

(2)湿度整个发菌期保持发菌室内空气相对湿度60%~70%

(3)光照尽量保持发菌室弱光

(4)按时翻堆检查接种后的6~7天进行第一次翻堆检查检出杂菌污染的菌袋,此时一般污染的霉菌菌落为5~10mm,孢子已经形成,肉眼已能清晰的辨别若在菌袋上出现花斑线条点粒块状物,其颜色为红黄蓝绿黑等不同的色斑都属于污染的菌袋,必须及时取出处理发现菌种不萌发枯萎等料袋要及时补接菌种

①对于轻度污染的菌袋,可用注射器注入10%的甲醛或75%的酒精,并用手指轻轻按摩菌落的表面,使药液与杂菌接触,然后用胶带贴封注射口

②对于接种口污染的菌袋,若灰树花菌丝仍在继续生长,不受大的影响时,可用5%~10%的石灰水或50%多菌灵等消毒剂抹涂污染部位,若灰树花菌丝已不能生长,可用甲醛液涂于接种口,用胶带贴封,在别处补接菌种

③对于污染严重的应查明原因,重新灭菌转接平菇等其他菌类或重新配料

(5)翻堆与通气在灰树花菌丝体生长过程中,一般7~10天翻堆1次,多与通风及调温同时进行若为打孔接种,第一次通气在菌落直径5cm左右时,打开保护袋的一端扎口透气

袋温一般高于室温3~4摄氏度,在发菌后期,应降低室温,以利于散热这时可以去掉保护袋或封口胶带通常经过40~60天培养,菌丝可发满袋,完成发菌过程

(6)原基转色在采用小袋栽培一端接种时,菌丝发满后,可看到培养基表面扩散形成一层厚薄不匀的菌膜,然后一部分面上凸起,这些凸起物就是灰树花的原基充足的散射光是原基转色的必要条件,在长期黑暗的条件下形成的原基不会转色,切忌直射光照射,否则原基发黄霉烂一般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原基转色需要5~10天,此时要加强培养室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同时要经常检查原基是否会顶到棉塞如果原基快要顶到棉塞时,要及时拔掉棉塞,否则原基会影响子实体的形态,甚至畸形或死亡霉烂原基转色后,应及时检出移到出菇场地管理

若采用大袋打孔接种,菌丝发满后,在菌袋的侧面以“V”形划口,保持室内空气相对湿度80%~90%,光照500lx左右及良好的通风,促使划口处菌丝增厚,形成原基原基形成后,再进行转色管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