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我是文科生!数学成绩从初中开始 就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 成绩波动很大。现在高中了 数学有时差的好恶心!当然 我从不放弃 该整错题的依旧错题!请各位亲讲讲自己学习数学的成功方法!~

数学,是所有考生心中永远的梦魇!!!但是怕也没用,埋怨发挥不稳定也没用,只有做好万无一失的准备才能保证高分啊。数学的小题是不能乱错的,每天中午花三十分钟练习小题,晚上大段的时间用来巩固大题。最可怕的函数、解析几何,知道基本的思路,每次都养成好习惯列好答题结构,也就扣不了多少分了。练习时,计算要算到底,看答案你就输了。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会一开始就见效甚好。如果本身存在很多漏洞,只有强迫自己慢慢调整。

自学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环节,不能好好自己规划学习的话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自主学习时最好在安静的地方,自习教室为佳,便于投入学习状态,杜绝玩乐心里。(学习前不要吃太饱,不然血液集中在胃部可就不能定神学习咯~~~最好也别听音乐开电视,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就会坐立不安了。)
合理安排文理科的复习时间,穿插进行,在感到厌恶的时候与其死缠到底,不如索性停止,开始另一门科目的复习。(但是在接回原来的科目学习时,要记住自己停止时的疑难问题)

对于理科,上课前要看概念和公式,这样听课时不会那么吃力,也可以跟上讲师节奏思考更进一步的问题。需要准备错题集,每次考试一定要分析错题的原因。粗心的题目可以少练习,不会的题目要多找同类题型经常练,越是怕见到的题越是要去找来做。一句话,最重要的是能发现自己究竟是什么地方学得不够好,然后再想办法解决。一味的找题也是不行的。高中生的话我推荐《重难点手册》《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或者《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知识点整理还是比较全面的。就是内容很多,如果还没开始动手看复习提纲的话,真的是要好好抓紧时间了。

愿意的话,多和老师交流,向老师讨教讨教好主意。请教同学的话,说不出什么很有建设性的建议的,因为那都是个人的心得和经历,很多不具有普适性。

(平时多吃些鱼类和蔬菜。可以带点小零食去上学,保证最后一节课不会饿得难受~~~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31
嗯,有不放弃的精神就是、成功了一般,加油吧。1.用心感受数学,欣赏数学,掌握数学思想。有位数学家曾说过:数学是用最小的空间集中了最大的理想。
2.要重视数学概念的理解。高一数学与初中数学最大的区别是概念多并且较抽象,学起来“味道”同以往很不一样,解题方法通常就来自概念本身。学习概念时,仅仅知道概念在字面上的含义是不够的,还须理解其隐含着的深层次的含义并掌握各种等价的表达方式。例如,为什么函数y=f(x)与y=f-1(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而y=f(x)与x=f-1(y)却有相同的图象;又如,为什么当f(x-1)=f(1-x)时,函数y=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而y=f(x-1)与y=f(1-x)的图象却关于直线x=1对称,不透彻理解一个图象的对称性与两个图象的对称关系的区别,两者很容易混淆。
3.对数学学习应抱着二个词——“严谨,创新”,所谓严谨,就是在平时训练的时候,不能一丝马虎,是对就是对,错了就一定要承认,要找原因,要改正,万不可以抱着“好像是对的”的心态,蒙混过关。至于创新呢,要求就高一点了,要求在你会解决此问题的情况下,你还会不会用另一种更简单,更有效的方法,这就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平时,我们看到一些人,做题时从不用常规方法,总爱自己创造一些方法以“偏方”解题,虽然有时候也能让他撞上一些好的方法,但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因为你首先必须学会用常规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你才能创新,你的创新才有意义,而那些总是片面“追求”新方法的人,他们的思维有如空中楼阁,必然是昙花一现。当然我们要有创新意识,但是,创新是有条件的,必须有扎实的基础,因此我想劝一下那些基础不牢,而平时总爱用“偏方”的同学们,该是清醒一下的时候了,千万不要继续钻那可怜的牛角尖啊!
4.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以便加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再学习能力。
5.多听、多作、多想、多问:此“四多”乃培养数学能力的要诀,“听”就是在“学”,作是“练习”(作课本上的习题或其它问题),也就是把您所学的,应用到解决问题上。“听”与“作”难免会碰到疑难,那就要靠“想”的功夫去打通它,假如还想不通,解不来就要“问”——问同学、问老师或参考书,务必将疑难解决为止。这就是所谓的学问:既学又问。
6.要有毅力、要有恒心:基本上要有一个认识:数学能力乃是长期努力累积的结果,而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所能达到的。您可能花一天或一个晚上的功夫把某课文背得滚瓜烂熟,第二天考背诵时对答如流而获高分,也有可能花了一两个礼拜的时间拼命学数学,但到头来数学可能还考不好,这时候您可不能气馁,也不必为花掉的时间惋惜,因为种什么“因”必能得什么“果”,只要继续努力,持之有恒,最后必能证明您的努力没有白费!
第2个回答  2012-05-31
1、学数学的关键在于思考,然后就是动手做。
详细的说思考:公式定理老师讲的时候你理解了吗,用自己的话能把这个定理解是清楚,就是理解了。做题的时候你能总结出来这一类题的解法吗,共同的思路是什么,用的哪个定理哪个公式,从哪里作为切入点,解这种题。
详细的说动手做:一道题拿过来做完,过1个月后再拿出来一样轻松写完,思路就像回家的路一样熟悉,证明你会做这种类型的题了。先别贪多,先求精,再求量。
2、做整理不在于做的全,不在于做的结果,而在于做的过程,在整理的过程中把题弄会弄懂,你做出再精美的错题本,都不如写的不是很整齐的错题本,但是东西都装在脑子里了。时刻想着你整理错题的目标。
亲,加油吧~我也是这样过来的,痛苦几个月后,你会看到彩虹。
第3个回答  2012-05-31
有人说数学就是做题,题海战术,这种思想固然不正确,但却反映了一个问题,想学好数学,离开了做题时不可能的,套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我的课表里有两节自习,一节做数学,另一节还做数学”可能有点夸张,但你要保证在高三之前,你所有科目的时间,数学是占用最多的,尤其对你们这些“失数学者失江山”的文科生来说,更为重要。
我学数学时喜欢看书,课本上的例题都是那些编书的老头们精心选择的,个个经典,有些高考题就是书上例题的变形。课本是基础,有些人天南海北的找资料,习题,却连书上的基本概念都不清楚,真是舍近求远了。
还有就是学习时要有分类,复习时分块。很多人自己学习时就是把书从头翻到尾,一节课看几十页,到最后什么也没看懂,就练翻书的动作了,这不行。必须分块分类:比如求空间中点到面的距离,可以用等体积法,可以用空间向量……导数能求单调性,也能求切线……等等,另外积累体型的各种做法,复习时可以按知识点复习,比如数列我不怎么会,我就找一节课的时间专门练习这一小块,小面积大量投放效果颇佳。
其他的什么改错题啦,认真听讲啦,不要总找周公什么的啦,我就不讲了,想学好数学,用功是必需的,没用用功什么都是零,但科学的方法却是事半功倍的关键。
以课本为学习的重点,分块,分类的学习,这就是我想说的。
第4个回答  2012-06-01
1.多看书,题目来自课本,书上的例题要格外留心它的解题方法
2.错题要常看,能分类,归纳解题方法更好
3.大题要常练,小题1-17也要练,限时提速
4.做18题圆锥曲线时要有耐性,步步为营,一步都不可错
5.规范答题,不漏步骤(此点尤为重要,改卷时按步给分)
6.单调性的叙述最好列表,不然用箭头表示会扣分
7.字迹要清晰,每一问之间不要空太大(此点针对网上阅卷)
8.我难人难,冷静答题,常备清凉油
9.遇到不会的及时解决,不可拖沓
我理科的,不知道这对你有没有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