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 评价西游记里的一个人物 600字

如题所述

论孙悟空猴·人·神三性

在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西游记》是最为妇孺皆知的,而齐天大圣孙悟空更是得到了众多人的爱。毫不夸张的说,《西游记》的成功孙悟空功不可没。吴承恩赋予了孙悟空自由无束的天性,也给了他七情六欲,而同时又赐予他神通广大的本领。所以孙悟空本身是只猴子,同时也是个人,但他又在普通人之上。可以说,他是一个集猴性、人性、神性于一体的充满魅力的存在。

猴性

——自由无束 快乐至上

孙悟空一开始登场,便是一只“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的石猴。他生就自由,无拘无束,所做事情完全是出于一只猴子的本能:“跳树攀枝,采花觅果;抛弹子,跑沙窝,砌宝塔;赶蜻蜓,扑趴蜡;参老天,拜菩萨;扯葛藤,编草袜;捉虱子,咬跳蚤;理毛衣,剔指甲。”

到了后来孙悟空习得长生之道,似于普通猴子不同,却是“本性难移”,所以才会干了一番销死籍、闹天宫的事业。这时他实行的仍是快乐至上的本能原则。他活着,他快乐,所以销了死籍,拆了阎王殿。他在天宫,他不快乐,所以他想方设法找快乐的事做,比如“爬上大树,拣那熟透的大桃,摘了许多,就在树枝上自在受用”。谁管你什么烂规矩,只要自己高兴就行。只要自己快乐自在,大闹天宫又算得了什么。

即便孙悟空拜唐僧为师后,他也猴性难驯。抓耳挠腮,坐没坐相,站没站相,用唐僧的话说就是“性泼凶顽”“没受没管”。]

人性

——七情六欲 无法超脱

虽然孙悟空本身是只猴子,但他却有许多普通人的特点。首先,他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怕死。于是他踏上了寻求长生不老之道的漫漫路程。后经祖师传道,习得长生之道,防灾之术和地煞之变后,他便开始表现出人的缺点:自恋自大,从他在众师兄前“抖擞精神,买弄手段”到在花果山扯起“齐天大圣”的大旗,这种自恋自大可说是到了一种极致。

而其后的大闹天宫,可说也是由于孙悟空的人性而引发的。他和人一样,向往虚名,向往官场,喜欢被人戴高帽子,所以才会被诱骗到天宫,当上了喂养马匹的下层官员。得知真相后,他怒不可遏,反下天庭,又靠着法术争上了看似较高却无实权的“齐天大圣”。等到蟠桃会,清楚自己真正地位时,懊恼,愤怒,嫉妒便一涌而出,大闹天宫由此开始。

在取经路上,孙悟空也处处显现其人性。他积极乐观,勇敢无畏,疾恶如仇,尊师重道,不怕困难,敢于斗争。这一切都是历史上中国人民所具有的可贵品质。但同时孙悟空又目空一切,自视过高,因为轻敌而吃了不少苦头。如第五十回末,孙悟空和独角兕对阵,就是因为过于自信,疏于防备,才会被其乘机用宝贝套走了金箍棒,“弄得孙大圣赤手空拳,翻筋斗逃了性命”。

这一切都不难发现,孙悟空他是一个具有着人的“七情六欲”,无法超脱其外,集人优缺点于一身的“人”。

神性

——神通广大 终成正果

《西游记》第一回中对孙悟空的出生有这样的描写:“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三丈四尺周围……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即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胎,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石猴,五官具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孙悟空的出生便不同于普通人或猴,这似乎注定了了其于生俱来的神性。

而他的本领更是神通广大,且看他“拔一把毫毛,丢在口中嚼碎,望空喷去,叫一声‘变’,即变做三二百个小猴,周围攒簇。”再看“即抽身,捻着诀,丢个连扯,纵起筋斗云,径回东胜,那里消一个时辰,早看见花果山水帘洞。”还有他使的兵器:“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紧挨箍镌成一行字,唤做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

有了这身本事,那些取经路上的妖魔哪是孙大圣的对手,一个个都只好俯首称臣,而孙悟空也很乐意用自己一身神通去杀妖除魔,为民除害。所以每当人们有什么危险,孙悟空总会适时地帮助他们解除危机。不论是乌鸡国王,还是车迟国和尚,亦或火焰山下居民等等,凡是受过其帮助的,无不为其神通广大所折服,在他们心目中,孙悟空便是“神”的代名词。

尽管孙悟空一直到小说尾声才名正言顺位列仙班。但事实上,不论是他神通广大的本领亦或其隐恶扬善,伏魔降怪的事迹,孙悟空早就在一般神仙之上,在人们心目中也早已是神的地位,亦或超越了神的地位。

事实上孙悟空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就好似西方人心中的“Superman”。他是神猴,却又是人们理想中的人间英雄,他有勇有谋、无私有畏,坚忍不拔,积极乐观,而又心高气傲,争强好胜,容易冲动,爱捉弄人,有凡人是弱点。他是一只石猴在神化与人化的交叉点上创造出来的“幻中有真”的艺术典型。所以使他有别于其他同类形象,而他的每一种个性又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结合又相互依附的,这就更使他的形象血肉丰满,富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2-18
唐僧,理想主义的标兵
作为西天取经路上的四人组的发起人和最高领导者,唐僧具有他三个徒弟所没有的奉献精神,他对自己的作为有着宗教的狂热性在里头,他也坚信自己在完成一项伟大的历史使命,将会给人民带来希望、救恕和幸福。所以,他可以无视生死,不怕艰苦,而且轻易的拒绝美色、权利的诱惑,为理想孤独前行。相反,他的三个徒弟,却是因为种种个人的理由加入,精神上与他并不合拍。唐僧的追随者并不是真正的追随者,他的教益并不被徒弟认同,然而,他又不能抛弃这些伪信徒,因为,除了这几个外,无人肯跟随他。作为一个传教者和探索者,唐僧必然是悲哀和孤独的。
然而,就像一切真正具有人道主义的统治阶级一员,虽然他想改变,却又始终改变不了,因为他所坚守的就是罪恶的根源,只能沦为帮凶。它对邪恶是无能为力的,特别是来自于上层的(比如说佛的舅舅、神仙的坐骑等等),不但不能予以制裁,还要阻碍侠客(悟空)的制裁,而且还要感谢他们对百姓的“考验”。唐僧作为一个生活在谎言中不自知,却坚信谎言可以救恕世人的奉献者,不自觉的帮凶,是最悲哀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