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从北京到伦敦》纪念邮票的详细介绍

如题所述

国家邮政局定于2008年8月24日发行《奥运会从北京到伦敦》纪念邮票1套4枚(与英国联合发行)。详情如下:
  志号:2008-20
   图 序 图 名  面 值
  (4-1)J 国家体育场  1.20元
  (4-2)J 故宫角楼    1.20元
  (4-3)J 伦敦眼     1.20元
  (4-4)J 伦敦塔     1.20元
  邮票规格:33×33毫米
  齿孔度数:13.5度
  整张枚数:版式一 20枚
       版式二 12枚(3套,不干胶品种)
  整张规格:版式一 160×200毫米
       版式二 162×175毫米
  版  别:影写
  防伪方式:防伪纸张
     防伪油墨
     荧光喷码
  设 计 者:戴维· 伊利斯(英)、杰奥夫· 威廉姆森(英)
      肖勇(中)
  责任编辑:董研
  印 制 厂:北京邮票厂
  出售办法:自发行之日起,在全国各地邮局出售,出售期限6个月。 随着第29届奥运会的闭幕,《奥运会从北京到伦敦》也将北京奥运系列邮票的发行画上了句号。它融中外、致精微、暖色泽,引起了邮人的瞩目。
  融中外 五环旗由北京移交给伦敦,奥运会则从中国传向了英伦。为将这种移交、传承用形象的画面定格,设计者选择了最能体现北京、伦敦人文气息、精神风格与最易识别的典型符号:古今建筑。古代的,中方有故宫角楼;英方的有伦敦古塔。“故宫角楼”,玲珑剔透,精雕细刻,榫卯相连,钩心斗角,层层叠叠,两侧对称,凝聚着中国古代皇家宫殿的高贵绮丽和封建秩序的等级森严。“伦敦古塔”,石墙厚重,牢不可破;石质苍古,门洞深沉;高塔壁立,气象阴森,传达出欧洲政教合一的静逸肃穆与中世纪的神秘沉重。现代的,中方是北京城的铁制大鸟巢,英方是泰晤士的钢造摩天轮,是两个国家新世纪的象征性元素,具有时代性、科技性与前卫性。画面就这样融中英于一炉,汇古今于一体。
  致精微 角楼、鸟巢与伦敦塔、伦敦眼,早就走出了两国,走向了世界。其中的角楼与伦敦塔,本是世界文化遗产,在全世界范围内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在两国的邮票中更是频繁出现。这次在邮票中再现,设计者打破了固有的大小、高低、厚薄与体量,化具象为抽象,弃整体取局部,使其秩序化、等量化,强调了中英对话时双方文化与体育精神的平等性、代表性。而在具体再现时,或书写“鸟巢”钢骨的纵横交错,或注重“角楼”的檐脊翼角,或描画“伦敦眼”的拱形桁架,或绘就“伦敦塔”的笔直角线,将这些建筑的精彩之处、点睛之点呈现在人们面前,并阐述了奥运激情燃烧后面厚重而理性的人文精神。由于人们对这些建筑的烂熟于心,画面上的局部再现不但不会给人残缺之感,反而留给人们更为广阔的空间,能让邮人们自由地驰骋想象,去主动地补充画面而获得“致广大”的审美效果。
  暖色泽 奥运会是全人类的体育盛会与全世界人民的盛大节日,自始至终都充满了热烈、喜庆与吉祥。于是,设计者让本来就是一片朱红的“角楼”红得饱满,红得单纯,红得烂熳,红得俏美,即使是金色的宝顶、金色的琉璃、蓝绿的彩绘,也都飘洒着灿烂的中国红,显得昂扬向上、生气勃勃。“鸟巢”虽是铁的钢的,可其内部的红火、狂热、欢畅与炽烈,如一股股热浪涌了出来、渗了出来、扑了出来,是那钢铁的骨架怎么也掩不住、藏不了、装不下的。“伦敦塔”与“伦敦眼”,或有中世纪的幽暗,或有不锈钢的冷峻,可设计者让它们挺立在万里晴空之下,沐上一层淡淡的阳光,平添了几许煦暖与明艳。再加上暖色的国铭票名、面值数字与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的奥运五环的烘托与洁白票底的反衬,颇有简洁明快清新而又色调鲜明之效,让人观之颇觉神清目爽。
  不过,既是奥运会题材,可表现伦敦的,却不见伦敦奥运会主会场的“伦敦碗”或其他奥运要素。那个“伦敦眼”虽然鼎鼎有名,可毕竟是个游乐设施而非体育场馆,使邮票不免有了离题之嫌。而一套4枚,又与《奥运会从雅典到北京》的一套2枚不尽一致,亦属遗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05
国家邮政局已定于24日发行《奥运会从北京到伦敦》纪念邮票1套4枚(与英国联合发行),图案分别为:国家体育场、故宫角楼、伦敦眼、伦敦塔。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