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上学怎么办

如题所述

今天不想去上学”是很多孩子小时候对家长说过的话,家长们听到这句话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呵斥与责备,这样不仅起不到长期效果,几天之后不去上学的戏码又会上演;并且责骂本就不是科学的教育方式,长此以往会让孩子们焦虑感增强,心理负担加重,不想上学的情绪会越来越高。遇到这种情况,父母们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孩子的发言,并认真询问听取孩子们不想上学的真实原因,再酌情地去纾解情绪。

1.身体不适——及时送医

不舒服是孩子们不想上学最常见的原因。孩子们抵抗力弱,感冒、发烧等情况时有发生,家长们要细心观察孩子,如果真的是因为身体原因切不可强迫孩子去上学,应及时就医。

2.分离焦虑——共情安抚

刚刚上小学和幼儿园的孩子更容易出现“不想上学”的情绪,因为在上学以前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和家人们在一起,突然要离开往日亲密相处的人去一个陌生的环境,这对孩子来讲是十分没有安全感的。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们要多多安抚、拥抱孩子,在送上学的路上也要多多表达爱意疏解忧虑,同时也要多和老师沟通孩子的在校情况,请老师帮忙在这段敏感时期多多关注一下孩子。

3.内向害羞——积极引导

孩子们天性不同,有的积极活泼很容易能和别的孩子完成一片,有的孩子比较害羞腼腆,对融入集体中去感到害怕和恐惧,这就有可能造成和其他小朋友相处时的不愉快,久而久之产生不想上学的负面情绪。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们应该积极引导,多带孩子们到小朋友比较多的公共场合玩耍,鼓励他们结交新的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孩子们自然会变得开朗起来,但也要注意尺度,不要矫枉过正。

4.成绩压力——激发兴趣,多多鼓励

因为对新知识的接受、掌握能力不同,孩子们在学校课堂的表现和成绩也不尽相同。如果来自家长们的压力过大,孩子们在学习上一旦遇到挫折情绪无法排解,久而久之就会变得自卑、抗拒学习,自然就会发出不想上学的声音。早期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家长们一定要引起重视,首先课业成绩上不要刻意要求孩子一定取得什么分数或排名,要学会激发他们对未知事物探索的乐趣,并鼓励孩子自己独立完成求证过程,用成就感代替“军令状”,孩子们会极大地改善对于学习的态度。

最后,行动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爱上学校、乐于学习,首先你要做一个学习型的父母,认真地工作和生活,与孩子一同成长做好他们的表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5
如果出现不想上学的问题,应该积极的调整,首先一定要积极的鼓励自己努力完成学业,因为在上学的年龄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读书、学习、高考等。如果这个时候不上学,可能会无所事事,甚至出现严重的反社会行为,严重的时候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千万不能过于任性,有条件的最好及时完成学业。还要找到不想上学的原因,积极的调整心态,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如果出现负面情绪、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需要积极的转移注意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也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看电影、听音乐、放松身心。也可以分析不想上学以后有什么样的计划和打算,不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枯燥、单调、乏味,而是要将自己的人生规划得比较好,学会对自己的决定和计划负责任。如果出现不想上学的念头,不能沉浸其中不能自拔,而是要慢慢的变得独立,学会成熟的解决问题。
第2个回答  2020-10-05
实际上大部分的小孩都是有厌学情绪,仅有非常少一部分的小孩才会喜爱念书,因此 当父母们发觉自己的小孩孩子学习不好的情况下,都不可以责骂,此刻需要恰当的教育 才可以让小孩爱上学习。小孩孩子学习不好,关键是由于校园内的规定很多,而且院校也是有许多拘束。接下去的文章内容就要父母来学习培训处理小孩孩子学习不好的方式。

1.调节情绪不责骂好好地沟通交流。小孩不愿去学校了,做为父母毫无疑问会发火,但要控制好自身的恼怒心态,要了解责骂难以解决压根问题,总是让小孩更叛逆,要做的便是好好地和小孩谈一谈,了解一下小孩没去院校的原因,看一下小孩有没有明确提出哪些标准和规定等。

2.了解小孩的工作压力。应当多替小孩想一想,小孩没去院校当然心理状态也是有非常大的工作压力,并不是碰到了非常大的事儿,或是确实是受不了,不容易作出那样的个人行为的,还是要多立在小孩的视角思索一下问题,那样问题才非常容易处理。

3.不必急着处理问题。不必急切处理小孩没去院校这一件事儿,待小孩的稳定情绪了,在和小孩好好地谈一谈,问清晰小孩不院校的原因,依据原因再作出决策,父母要保持冷静,好好地的关注小孩,让小孩心理状态上自身先感受到愧疚。

4.依据原因处理小孩碰到的难点。要去处理一下,清除小孩的心理状态顾忌和担忧,才算是处理的方式。

5.和小孩教师沟通交流一下。假如小孩较为内向型,压根不和自身沟通交流,都不告知自身不愿去学校的原因,父母能够 和小孩的教师联络一下,问一下小孩校园内的近期主要表现,没去院校的原因,相互配合教师一块处理小孩没去院校的问题。

6.让小孩的最好的朋友做小孩工作中。小孩和小孩中间还是有共同语言聊的,让小孩搞清楚父母的呕心沥血,迁就一下父母,不必太骄纵了,应当会出现一定的实际效果的。

7.在家里临时歇息一段时间。小孩确实不愿去学校了,非常的厌学心理,没有办法的状况下,能够 让小孩在家里临时歇息一段时间,一个人一天到晚在家里,觉得无趣,依据小孩年纪让小孩跟随自身出来打工赚钱,受点苦和累,让小孩感受到日常生活的不容易,小孩想到念书的好,也会去学校的。
第3个回答  2020-10-05
厌学,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必然心理阶段,如何进行妥善的应对,考验的是家长的智慧。

有这样一位母亲,她的做法就特别值得提倡。这位母亲的儿子是一名高中生,过去学习成绩始终很好,然而到了高二下半学期,因为迷恋上了网络游戏,经常彻夜不归的在网吧包宿上网。就算是父母将他锁在家里,他也会想方设法地跑出去,让父母操碎了心,甚至一度要放弃。到了后期,孩子的厌学情绪到达了顶点,竟然偷偷背着父母,跟学校提出了退休申请。要不是老师十分负责,主动上门询问,也不知道父母要被瞒到何时。

这位母亲原本是一个性格十分要强的人,初听之下勃然大怒,跟孩子爆发了严重的争吵。不过到了最后,她决定改变策略,于是选择了妥协,答应了孩子的要求,同意他独自到外面去闯荡一番。孩子兴冲冲地出门了,可很快就又回到了家,原来外面的世界并不如他过去想象的那么美好,因此在充分体会到艰辛和不易之后,他自己主动提出要继续上学。后来的结果非常不错,通过刻苦攻读,这个孩子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单从事件的过程来看,貌似这位母亲的做法很寻常,而且最后也是无奈之下,选择了对孩子妥协,只不过后期出现了转折,才让孩子重新回到校园。然而专家对此却表示大赞,认为这个母亲的做法充满了智慧。孩子长大一定年纪时,肯定要生出逆反心理。这位母亲能够放下架子,不强迫孩子并尊重他的选择,让孩子去自己体验生活,从而带来了孩子心理上的转变。

看到这里,估计不少家长会说,上文的孩子是高中生,而自己的孩子才刚刚进入小学,似乎没有太多的参考价值。对于年纪过小的孩子,当家长的怎么放心让他去体验生活呢?其实看问题不应该过于教条,即便年龄不同,但道理相同。对于幼小的孩子,固然不能让他们独自去闯荡社会,但是父母可以选择一起陪伴,共同体验。曾有一个例子,三年级的男孩非常厌学,父亲并没有强迫他,而是带着他一起去街上发传单。一天下来,风吹日晒,孩子又累又饿,终于明白了生活的艰辛。

教育孩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掌握灵活多样的方法。当孩子厌学时,不妨大胆地让他们去体验生活,提早让他们接触世情百态,相信肯定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4个回答  2020-10-05
不想学习,是一种身为人类最正常不过的情感,与之等价的还有不想上学,不想工作,不想干活等等。再勤勉肯干的人,生活中都难免有撑不下去尥蹶子的时候。睁开眼一种不想起床不想动弹的冲动就闷在心头,打乱了正常的节奏,一种哲学思考油然而生——我为什么要学习,我为什么要上班。

而这种哲学思考的一般结果通常都是书里电视里爸妈嘴里说烂的那些话。

其实说到底,很多用来劝人们努力坚持的话语都是空的不能在空的烂鸡汤:好好学习才能考上好大学改变命运,认真工作才能升职加薪出任CEO赢取白富美走向美好人生,然而河北的孩子学得再拼命也比不过一个旁边的北京本地普通考生,你为公司卖命二十年CEO也是亲眼目睹大老板传位给了小老板。

对于出身穷苦的孩子来说,靠学习工作来暴富的可能性也就是比中彩票靠谱那么一点点。这就是为什么欧美工人阶级家庭并没有中国人民这般对于高等教育的热忱,阶级相对固化的社会,苦读的结果就是背上一身的学费贷款找工作,还不如做技术活或者人力活来钱快。中国的学历也是一年比一年不值钱,贬值的速度比通货膨胀还快。苦读十几年,毕业之后拿着四千的底薪看着有一技之长的人们日进斗金。转眼回想自己当年是多傻,能听信那些个“不学习怎么成功”的蠢话。逆袭的终究是少数的幸运儿,而不是用尽一生才清醒认识到自身平庸的自己。

对于出身富贵的孩子来说,除非有家风在前,学习与工作就更没有必要性。就算不学无术,一生平庸,不作死,乖乖地按照父母铺好的路走,虽说有点无聊,一生也是70%的普通人求不得的活法。所谓家风,就比如家里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富贵就来自于“知识”;又或者是真正的权贵,对于教育有着高层次的理解,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有的人被嘲讽“土大款”,就一定让自己的孩子有个好看的学历。《三个傻瓜》里男主不就是替自家主子去念书,知识归他,文凭归少爷。学成什么样不要紧,最后有证书能往家里墙上一挂撑个场面就行。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爱学习,那都是家庭修养,兴趣与个人追求。因为家境殷实,所以可以自由选择方向,一头扎进去也不愁前路。

在这个越发追求功用的时代,学习的回报率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读书,如果学了一辈子的习还挣不到多少钱,那前期巨额的投入岂不是毫无意义。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不学习,实际上曾经不止一个人来问我孩子或者弟弟不学习怎么办,我的答案就是,别学了。家里条件不好的,就让他去工作,毕竟没人能养着他玩;家里条件好的,爸妈其实知道怎么办,就是愁而已,继续给他铺路罢。

学习是一件特别需要主动性的事情,只要不想学,刀架在脖子上都读不进去一个字,是真的勉强不来的。既然无论怎样都是白费力气,那就算了,学什么学,何必拿别人的路来衡量自己,只要人大胆,大字不识也能闯出一片天。大多数人之所以还是选择一头扎进高考的独木桥,按部就班地学习,是因为他们没有比学习更好的选择。他们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没有什么特别的才华,就选择了学习这条肯定不算是浪费时间的稳妥道路,并不代表你也需要这么选择。

你今天能问出这个问题,就是因为你不想学,不知道为什么学。你可能有压力,但这个压力还上升不到影响生存的程度。你没有必须依靠学习改善的生活与命运,也没有对于前途的担忧,学习于你来说不过就是父母嘴里的唠叨,找不到任何实际的价值。那我最诚挚的建议就是别学了,继续玩游戏罢,玩游戏玩好了也是本事,也是世界冠军。只是毫无目的地玩游戏,就和没有方向的学习、工作一样,总会有腻的一天。当你玩累了,你还是要去找其他的方式来消耗生命。当你蓦然萌生了想法有了想做的事情,却发现自己的立足之地只有父母的羽翼之下,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积累与沉淀,当你愣愣地回首自己的一生,竟想不出一点精彩的地方。

那个时候,督促你的孩子开始学习也不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