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二等奖《窗外,有一只蝴蝶飞过》

如题所述

这是一个给意象且富于象征意义的作文题。审题有“小屋”“窗外蝴蝶”以及我“走出”三个元素。“小屋”代表什么呢?可以是封闭、禁锢的,少了色彩的
生活。“美丽的蝴蝶”则表现为一种大千世界的美好,一种牵引人去追逐的美好。命题的走向是,人在美好事物的引领下,走出自我的世界,进而有美好的追求。

审题不能只顾一头,或只谈追随美好,或只谈打破禁锢。如此,审题就会偏离题意。要整体看待“蝴蝶”对人的影响,因而得以离开原有封闭、狭小的世界,走向更为宽广的大自然、大社会,并作相关的社会、人生的深入讨论。

文字寓意浅显,围绕“开”“囚”“放飞”“常规”“套子”等角度来写,都符合题意。你可以从小处立意写人:“放开心灵,与外界沟通”、“小屋为封
闭,蝴蝶为美,走出小屋,去寻找美丽、自由”“打破牢笼,追求自由”;也可以从大处立意写国:“要抛弃闭关主义,实施改革开放”“走出去,请进来”。还可
以嬗变为“读书”话题写“走出铁屋子,读社会这本无字书”“打开方塘,引进活水”。总之,要引导学生要走出闭塞,投身社会,追求美好,不要自我禁
锢!

反向立意,把“美丽的蝴蝶”理解为“美丽的诱惑”,生发出“坚守自我,拒绝诱惑”的感想,固然有标新立异的效果,也不违反作文要求(却不是最佳立
意),但从应试训练的角度来看,除非有很好的构思和语言表达能力,否则还是按照材料的主旨和倾向来立意更为妥当。在缺乏新颖独特的内容和富有意味的生动细
节的情况下,很难写出高分之作。要追求独特,要高人一等,可以在角度、题材、结构、语言等方面下功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