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要求教材一律不得出现教辅链接网址,一刀切禁止是否合理?

如题所述

对于教辅材料网址禁止出现在教材之上的规定我认为是合理的。


中小学义务教育是国家性质的公益行为,教材是国家教育部严格审核的,两者都代表着国家教育事业的权威性,教材中添加的无关内容很可能会给学生带来错误的引导。


教辅链接、二维码植入是一种明显的商业行为,并且没有明确的监管制度,在教材中进行广告植入弊大于利。其危害主要有一下几点:


1.不正当的商业竞争:教材中教辅信息植入没有明确的选拔标准,同样也不面向社会公开,破坏了教辅市场的良性竞争,不利于优质教辅资源的流通。


2.滋生权利腐败:教辅材料上植入的广告信息有哪一级部门批注审核,广告形成产生的费用是否进入国家财务系统,广告价格标准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这些都是未知数,在这个不透明的领域中容易滋生权利腐败,如果国家在这一领域投入较大的精力管理,又与国家教育事业的本质相悖,得不偿失,所以不如直接叫停。



3.教辅链接的质量缺乏保证:教辅材料内容对于学生的学习影响很大,而教材中植入的教辅链接并非国家官方网站链接,内容质量上无法得到保证。近期曾出现教材上教辅链接登陆后跳转黄色网站的事件,虽然这并不是相关部门的主观行为,但是其不良影响不得不让我们警惕。


通过上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教育部禁止教材中植入教辅链接的合理性,现在问题的争议就是这样一刀切是否合理,很多人认为这样容易误伤正规的教育机构,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是没有必要的,教辅材料做为一种商品自有其市场运作的规则,只要保持良性竞争,突出自己的产品品质就可以赢得用户,没必要通过绑定教材这种行为来获取用户,正规的教育机构同样不会质疑国家教育部门的规定,反而会用户国家的这一项决策,毕竟这是对教育事业有益的事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02

对于这条提问,笔者作为一名正在读书的学生,觉得站在学生的角度还是很有资格说两句的。

首先对于教材上附带的链接,笔者的态度是可有可无。在笔者上小学中学的时候从来没有在意过教材里的各种链接,除了基本的课文重点之外,对于课本里多余的图片文章或者链接笔者从不关注,甚至连防伪码都不会过多的关心。

对于教材里的链接,应该是从网络新闻上了解最多,因为人民出版社的课本里被发现链接直达黄色网站,在网络上引起了人们的大量关注,人们对于这样的链接态度褒贬不一,不少网友认为这样的链接其实是一种不良的引导。有可能学生会因为好奇而打开这些网页,这些网页的不良信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十分的不利。

这是出版社的一种失职,没有进行详细认真的审核导致的,这样的错误其实是不应该犯,所以出版社的责任是无法推脱的。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我们应该做到全方面的关注,不能进行错误的引导。


其次对于这样的现象,教育部要求教材一律不准带有链接,这样就大大减轻了出版社的功夫,而且还能有效地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放生,虽然一刀斩不是最恰当的方式,但也许也是比较有效的一种解决方式。在笔者看来,在教材中带不带链接其实并不是很重要,课本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文字和图片,是为传授知识的一个载体,链接在课本中的作用并不大。

凡是看问题应该做到一分为二,分得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对于次要矛盾很多时候可以进行一定的解决,不必太在意。

第2个回答  2017-05-02

我觉得教育部禁止中小学教程出现教辅链接网址是非常合理的。

首先,尽管一刀切会让学生在寻找教辅资料的时候增加了一些困难,但是这种困难增加的并不是非常大,毕竟现在很多资料资源在网络上都不难找到,只需要多花一些时间就可以了。所以,教辅书附带的链接网址的存在的必要性就不是很高。比如我就从来没有根据书本上的网址下载过资料,都是购买的,或者自己网上找找。


其次,教辅链接网址具有不稳定性。因为网站是需要维护的,维护网站也需要人力物力成本等等。一旦没有人维护的话,这个网站会被黑客黑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一旦网站被黑,那么网站存在不良信息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比如一些黄色色情的图片,黄赌毒之类的,这些都是青少年的侵害是非常大的。教育部或者其他机构,对于自己网站的维护都是不太重视的,这也是为什么之前教辅资料附带的网址打开居然是色情网站的原因。一旦域名到期了没有继续续费,空间到期了没有续费,这个域名就可能被其他人买走,然后用作其他的用途。

所以,因为链接网址、二维码信息的不稳定性太高,所以,为了避免由于不稳定性所带来的危害,禁止是最好的办法,这个不是监管就可以解决的。监管的时候,检查的时候可能是一个正常的网站,过一段时间就不一定了。一旦网站被黑或者没有维护被其他人利用了,这个时候网址链接已经存在课本上,想要更改就不可能了。

第3个回答  2017-05-02

太多年已经没有看过中小学的课本了,已经不知道发展到何种境地了,但是面对新型的链接和二维码,minako还是持看好的态度吧。现在用的大学课本当中不少都会附上的链接和二维码,方便我们大家下载一些音频,查询一些资料,如果能够把书本和网络上比较全面的资料结合起来,难道会不好吗?如果能够加强监管,那么学生们的知识面还是会拓宽非常多的!

当然,这样的链接自然也就会带来一些人的别用心,比如在链接里附带一些不好的内容,以及弹窗广告,甚至于还有一些诈骗软件等等的问题。那么面对这样的问题还是不要一刀坎为好,虽然这是最直接的方法,但是却并不是最好的办法。


所以事物的发展也都是有两面性的,能够经得起考验的才能够顺随大流而保留下来。那么在增加书本内容以外的读物的时候,其实本身也就存在这两方面的问题,很多家长其实也不明白怎么给孩子选择合适的内容,也不知道哪些网站比较好,盲目的筛选倒不如让图书的发行商来帮助一下,那么在很大程度上都会比较合适。
教育部在尽可能的保障孩子阅读的绝对安全性的时候,minako反而认为需要一些反面的刺激可能才有助于孩子们以后自主的去挑选读物。试想如果待在一个过于纯净的世界当中,没有任何的污染的话,想必对于未来的发展也绝对是不够好的!
那么与其封掉,不如在这些链接的插入和筛选上好好做一下功夫吧~

第4个回答  2017-05-03

教育部要求教材一律不得出现教辅链接网站这个措施我觉得是合理的,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都是大事儿,教育部也在不断的进行创新,在教材的使用上也都进行过多次改版,而这次对教辅网站进行了一刀切,我觉得也是与时俱进的一项改革吧。




首先是这些教辅网站的存在意义根本就不大,现在的孩子学习是最要紧的事儿,对于孩子的学习资源,老师家长都尽量地去满足孩子,而且每个学校的方式也不一样,要根据相关情况让学校去自己选择地好。并且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那么大,在课外书多到爆炸的情况下,根本就没有时间再去看所谓的教辅网站。有那个功夫还不如去多背几个单词。教辅也只是辅导作用,最重要的还是看孩子的自觉性。所以如果孩子自己不愿意学,任何所在的教辅材料都是形同虚设,这个网站也一样。

再就是教辅网站这种学习方式是否真的对孩子的学习有效?我承认网络学习方式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型方式,可以在电脑或手机上看资料,节约书本资源,每人一个账号甚至可以在电脑上建立错题本,但是网络上的诱惑也是很大的啊。我就是从那个时候过来的,当时上初中的时候打着学习看电脑的幌子,却偷偷浏览了多少八卦新闻,学习成绩倒是没有显著提高,对八卦人物倒是认识了不少。所以说这种学习方式很可能就成为孩子玩电脑玩手机的借口,当孩子自控力不足的时候,还是不要鼓励他们用手机或电脑进行学习了。

综上,教辅网站对孩子的学习的用处并没有多么显著的提高,一刀切了的做法也是无可厚非的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