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真的输了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11-16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是现在中国家长们最坚定的信念和最执着的追求。于是中国大城市的孩子们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背起了重重的书包,开始了繁重的学习。每天的学习内容安排地满满的,算术,语文,钢琴,英语,体操,游泳,。。。。,孩子们别说没时间玩,连喘口气的功夫都没有。

美国的教育常让国人诟病,很多在美国的华人家长和国内的家长一样,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开始给幼小的孩子学习负担上加吗,严格开始了各种技能培训和知识的填装。但残酷的事实证明,华人的孩子几乎全都输在起跑线上了,大学毕业后,真能在各行各业独领风骚的几乎没有!那些在小学算术考第一,语文考状元的华人孩子,并没有最后站在行业的巅峰上。那些在小学就知道玩耍的没出息的美国孩子,长大后,却成了各行各也的领导和领军人物,真是事与愿违呀。从中国大陆浩浩荡荡开赴美国的留学生,多数都是中国最好大学的尖子,清华、北大、浙大、。。。,早期的那些毕业生,几乎是全窝端了,总数经过这二十多年也好几十万了,但他们都如泥牛入海,最后在美国也就是混个自己的小日子,成名成家还真没怎么听说,非常之少,和中国孩子们早期在学校的风光极不相配。甚至美国人都纳闷,中国孩子算术学得非常好,怎么长大了,那些和数学沾边的行业诸如:数学,统计,财会,金融,经济,几何,。。。,大师级的人物却不见华人的面孔了呢?

反观美国的教育,小学是最轻松的时期,基本上是以玩为主,学习是最轻松的。中学也基本上没什么压力,可以在学教就把作业做完。到了高中才有些分量,学习内容增加了很多,开始淘汰和筛选,并开始分科或分化人生了。到了大学,才是知识学习的开始,到了研究生时期,就已经基本在专业上走的很深了,可以说是本专业的精英了。这个循序渐进的教育程序,其实是大有深意和科学依据的,非常符合人类生长成熟的自然过程。此外,美国的教育非常注重学以致用,他们从来不强行向孩子们灌输无用的知识,而更多的是做projects,通过Project让孩子们自己去找需要完成它的所有知识、数据、材料、。。。,并自己亲自动手去做去完成它。这种培养主动思考,主动去通过找所需各种素材去完成一个项目的训练,和他们长大后,在各行各业所从事的事业非常相像,不过是简单的缩小版而已。中国的孩子很少有这种培训,他们都是安静地坐在课堂里,听老师在那里白话,然后死记硬背那些现成的结论,还不能提问题。根本就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甚至勇气。

严格地说,中国的教育制度在程序上存在着严重的本末倒置和时间上错位,这才造成了教育成果上的失败,出了门的毕业生多数都是废品!性格孤僻不合群,或是动手能力极差,或是缺乏主动性,别人不推他就不动,或是兴趣索然,或是身体极差,吃不了苦耐不了负担,或是精神上有问题,。。。

当然了,中国的教育程序在很大程度上深受汉字学习的影响,因为汉字很难学,且必须很早开始学,最后学了九年才学会三千来个。而汉字的学习过程就是死记硬背,重复书写,不许问为什么,枯燥乏味,缺乏人性,。。。,这中汉字学习的方式,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学习习惯和对学习的认知,甚至影响到了中国人的教育价值观。

我曾问过很多家长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对于一个人的成功,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要素?到底是知识和技能重要?还是诸如:价值观、社交能力、语言交流能力、阳光的性格、好奇心、自尊心、社会责任感、决策能力、健康的体魄、正面的人生观、动手能力、。。。 他们多数都从没想过这个问题,当然也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但最后也都同意,后者是更重要的成功要素。因为,无论他们的孩子长大后干什么,这些素质都是必要的,是成功的要素。那么,既然学校时期,没人知道自己孩子长大会做什么,为什么不去培养他们这些无论干什么都必须有的素质,反而过早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填充呢?这除了可以满足有些弱智家长的虚荣心外,对孩子有什么好处呀?

中国的家长在不知道自己孩子长大后到底喜欢或适合做什么的早期儿童期,就开始为他们压很重的知识填装,最后造就的不是成功素质好的素材,而是各个自负自傲的精神贵族。那些孩子们带着家长们的殷切希望,老师和同学的羡慕,以及自己对自己不切实际的幻想和低能高知的虚伪,和疲惫的身心,走进了大学,这时后的他们都很迷惘,很失落,失去了兴趣,失去了动力,在缺乏与同学老师的沟通能力,甚至很多连生活自理都不会,很多更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这样的华人高才生们,多数都败在了大学。当然了,他们考试仍没问题,问题是他们没有了主动性和兴趣,不过是个普通的老师怎么要求自己怎么做的好学生而已。在美国,华人家长总喜欢让自己的孩子学琴,不知道为什么弹琴成了华人社圈的风气,好像不学就落伍似的。弄得美国钢琴商店,一看华人或亚洲面孔的人进来,就笑脸相迎,因为华人买钢琴的家庭很多。不管是男孩子,或还是女孩子,都一窝蜂似的学钢琴。而我的一个美国朋友却说,我宁肯我孩子学会帮我在宿营时搭帐篷,点火,也比弹琴好有用。其实,我倒认为让男孩子学弹琴,是最大的人生浪费,还不如去参加个队打篮球呢!

儿童时期,是孩子们长身体,培养性格和兴趣,以及培养思维习惯和价值观的时期,是学习如何交朋友,如果交流,如何动手的最好时期,应该让他们在自己的群体里自然成长,而不是强迫他们不动地坐在教室里,听老师扯些个和他们的日常生活没有关系的东西。当然了,美国的孩子有天然的优势,那就是英文,英文是非常容易学习的文字,几乎不用硬背什么,学会了26个字母和字母的拼读规则,很快孩子们就可以自己去找图书阅读了。这个过程非常之短,也非常简单,这造成了西方教育方式和中国的不同。

所以,我建议中国的小学应该只教汉语拼音,然后将所有的学校图书都用汉语拼音印刷,让孩子们轻松地在早期自己能开始阅读,这样就能在早期开始Project,他们可以自己去找资料,来完成Project。等到初中再开始学习汉字,再开始死记硬背的汉字学习过程,这样可以让中国的孩子们在人生的早期,更自由,更自然地全身心地发展。其实,汉字对成年人或思维能力更程度的大孩子来说,并不那么难学,不就是三千来个吗,而且现在有电脑了,只要会说普通话,就能通过拼音输入汉字,何必在幼小的金色的童年,让孩子们去学那些枯燥的汉字呢?而整个汉字的学习过程是如此的负面,孩子听到最多的是负面的批评和长者的指正,以及无聊的求全责备。这个对汉字学习时间稍做推迟的尝试,也许真能颠覆中华文化的那种负面,内向,服从,强制,。。。的习惯呢。

我的结论:中国家长们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实在是揠苗助长,摧毁了很多原本生性阳光,情趣盎然,聪明的孩子。中国的孩子们都是输在起跑线上了,因为他们接受的教育不利于他们的自然成长,在教育程序上是南辕北辙的。
第2个回答  2017-11-16
没有所谓的起跑线,别听一些培训机构的忽悠。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可以进行不同的训练,这个没有绝对的标准,我们正常的学校教育就是遵循这个教育规律的,不能拔苗助长。当然,孩子学有余力,可以参加一些对他提高自身素养有好处的兴趣班是可以的,但不能勉强,更不能强迫,那会适得其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