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01
在此轮疫情防控中,除了中高风险区的划分,越来越多的地方采用“围堵区、控制区、预防区”三区划分,布置社区防控。在上海,虽然连续几天新增感染者超过万人,但截至目前,上海并未划定高危区域。这种情况在其他有局部聚集性疫情的地方也存在。那么,疫情防控中高风险等级是按照什么标准划分的呢?中高风险的分类和“三区”的分类有什么区别?
4月12日,在被列为警戒区的上海松江区洞泾镇某小区,一名儿童在骑车。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相关规定,上海市按照封控区、管制区、防范区,实行分区分类差异化防控。新华社
应对“武汉疫情”的风险区域划分
当时划区的一个重要考虑就是尽快恢复低风险地区的工作和生产。
2020年2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提出要求,低风险地区要实施“进口外防”战略,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取消道路交通限制,帮助企业解决用工、原材料、资金、设备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且不得为企业复产设置条件,不得以审批、备案为借口拖延企业复产时间。
但是,这个标准目前已经不再使用了。
4月10日,上海郭达大药房南京西路店员工梁婷婷(左)在店前将顾客的订单交给快递员。新华社
目前如何划定中高风险区?
2020年4月,我国疫情防控由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阶段。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标准实施精准管控措施的通知》。
《通知》并未主动向社会公开,但根据成都市疾控中心在接受采访时的披露,划定中高风险区域的新标准修改为:病例停留时间较长的区域(如居民小区、所居住的自然村),14天内发生本地确诊病例不超过10例,该区域定为中风险区域;如果有10个或更多本地确诊病例,将被列为高风险地区。
中高风险区也可以用聚集性疫情的数量来定义:1起聚集性疫情(14天内在学校、居民小区、工厂、自然村、医疗机构等小区域内发现5起及以上病例)可定义为中风险区;如果有2个或2个以上聚集性疫情,则为高风险区。
这也是目前各地划定中高风险区的参考标准。
与以前相比,中高风险区的划定通常是以街道(镇)为单位,而不是以县市为单位。而且中高风险区域可以精确到楼房、病房、住宅小区、自然村组等。各地具体疫情防控指挥部将根据疫情情况和区域风险,分析、判断、划定防控区域的最小纸面单位并公布。
一些地方根据自身特点进一步提高了标准。例如,2020年7月,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分级标准》,明确将北京市辖区内社区(村)14天内的聚集性疫情和新增病例数作为风险等级判断指标。335414天内新增2起及以上局部聚集性疫情或5起以上局部确诊病例,为高危地区。14天内新增1例本地疫情或2 ~ 5例本地确诊病例,为中等风险地区;4天内无新增本地聚集性疫情,为低风险区。
然而,在疾控专业人士看来,从国家层面来看,虽然新标准降低了中高风险区的门槛,更适合当时流行的Delta株快速通过的特点,但标准仍然强调“报告病例数”这一单一因素,仍然不足以对疫情做出精细化的评估
疾病预防控制专家、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原党委书记卢洪洲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提到,“我国划定的高、中、低风险区不包括输入性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也就是说,中高危区是根据确诊病例划分的,不包括无症状感染者。
此外,这种风险表明,另一个不足之处是,它无法考虑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旅行轨迹上的传播风险。中、高风险区可能不覆盖确诊病例经过的地方。
在传播速度更快、更强、更隐蔽的奥米克隆变异株的冲击下,这些缺点暴露得更加明显,也影响了当地防疫措施的调整。
封闭区、控制区、预防区怎么划分?
2021年8月起,我国进入全链条精准防控的“动态清零”阶段。
“现阶段防控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减少疫情,疫情发生后高效处理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将疫情基本控制在一个潜伏期内,力争以最小的社会成本取得最大的防控效果。”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和处置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中国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
现阶段,从2021年9月开始,当地疫情防控出现了“三区”的管理模式。3区是指封闭控制区、控制区和预防区。
2021年9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新冠肺炎疫情社区防控方案》,要求一旦发生局部疫情,应尽快将社区划分为封闭控制区、控制区和预防区。
国家卫健委疾控中心副主任雷正龙在2021年9月国新办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解释,此举旨在早期发现和控制新冠肺炎感染者,有效遏制疫情在社区的传播,最大限度降低疫情的危害。在总结各地疫情防控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将社区(含行政村)防控按照疫情传播风险划分为封闭控制区、控制区、预防区三个区域,实行分类管理。
具体来说,封控区封闭隔离,居家,上门服务。控制区的人出不去。
区,严禁聚集。防范区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规模。
雷正龙还表示,配合三区分类管理的模式,还要实施“三级包保”制度(区县干部要包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干部要包行政村、社区,行政村、社区干部要包户)和网格化的社区管理机制(确保调查摸底、核酸检测、流调溯源、隔离管控、健康监测、服务保障等各项措施)。
三区分类管理。
为何多地防疫划封控区,不划高风险区?
自4月11日起,上海全市按照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三类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管理。截至4月12日上午,上海各区划定第一批"三区"名单,其中封控区11135个,管控区2682个,防范区10323个。
不少人注意到,上海虽然在此轮疫情中累计感染已经超过20多万例,但上海在3月下旬划定了几处中风险地区之后,就一直再未划定中高风险地区。一名曾经参与武汉疫情防控的社区疫情防控专家表示,“本次上海疫情,上海按照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相关环境的要求,实施分区分类差异化防控,更便于基层操作。”
实际上,不仅仅是上海,在此轮疫情中,已经有多个省市划定了封控区,但并没有划定中高风险区。
各地对三区所采取的防疫措施也不尽相同。以上海的三区划分模式为例,封控区是指近7天内有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居住小区、自然村或单位、场所,实施7天封闭管理 7天居家健康监测。如果14天时间里没有新增感染者,且第13天区域内所有人员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则该区域解除封控,调整为防范区。
管控区是指近7天内无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居住小区、自然村或单位、场所,实施7天居家健康监测,人不出小区、严禁聚集。管控区居民原则上居家,但每户每天可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分时有序、分区限流,至小区指定区域无接触式地领取配送物资。
防范区是指近14天内无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居住小区、自然村或单位、场所,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规模。人员要减少流动,避免聚集。如防范区内出现阳性感染者,则调整为封控区。
也有疾控相关人士表示,“三区”划分责任划定更清晰一些,也可以帮助外地疾控人员。“未来需要重新梳理整个防疫体系,现在很多临时性的办法要调整,需要用持久战的办法应对”。
相关问答:风险等级划分4个等级怎么判定
重大风险指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
较大风险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
一般风险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低风险指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伤。
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安全风险的识别
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领域。所谓风险领域就是风险因素的集合。风险识别是否全面齐备,是否准确,都直接影响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以CRTSⅡ板式无砟轨道进行风险识别为例,主要包括3项内容:
⑴风险识别的对象,即在无砟轨道施工中,需要考虑哪些方面的风险事件。
⑵致使这些风险事件发生的风险因素,以及风险事件发生后造成的后果。
⑶确定各个风险事件的权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