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数学课前有效预习习题设计

如题所述

一 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在这一年多来,我校开展了一系列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到“四模块教学”,显示了教育教学要改革的境况和必须改革的决心。不论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还是以“预习展示,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训练”为主要内容的“四模块教学”,都抓住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个主旨,逐渐从原来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转变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发挥引导作用。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如何发挥自己自主学习的作用,通过自己认知、探究获得新知识。而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如何让学生有一个好的自学习惯,也就是有一个好的预习效果。所以学生进行自学,也就是课前预习,在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情境下,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课前的预习效果,能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所以对学生预习内容的设计和指导,就变得比较重要了。教师通过预习提纲和导学案等一些形式来指导学生的预习形式,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从而为有一节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保驾护航。
  二 课前预习内容的设计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课前进行自学,把课堂教学的一些知识或活动进行前置,先让学生经历对新知识初步认识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预习的内容和形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预习效果,帮助学生设计预习内容和预习提纲,是教师备课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以“分数的基本性质”为例,阐述如何对预习内容进行设计:
  1.学具制作和实践活动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小学数学很多知识的学习,都需要通过一些直观、形象的学具和动手操作活动来辅助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而这些学具的制作和实践活动都可以放到课前预习内容中,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在“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中,通过用三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纸条
  涂色来表示 、 、 ,然后观察涂色部分研究得出 =
  = 的结论。这一部分放在课前预习中,作为预习的第一任
  务,让学生在课前自己动手制作长方形纸片,并且进行探究。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加深对新知识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2.自主探究,归纳总结
  这一部分是在学生预习前由教师设计,教师通过深入研究教材、教学目标,把课上要学习的新知识,通过归纳、凝练、整理,分步骤,由易到难,以问答或填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读课本后,对新知识从整体上进行初步认识,再逐步完成预习提纲上的问答和填空,从而让学生对要学习的新知识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如“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
  学中,问题设计如下:(1)观察 = = , 的分子和分
  母同时乘( )就得到 ; 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 )就
  得到 。总结: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 ),分数的大小不
  变。(2)观察 = = , 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 ),
  就得到 ; 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 ),就得到 。总结: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 ),分数的大小不变。
  3.总结分数的基本性质
  在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通过完成以上几个问题,让学生达到初步认识和理解新知识的目的。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初步认识以后,课堂上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精讲点拨,从而让学生达到熟练掌握新知识的目的,完成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
  三 预习的指导和规范
  小学生在最初进行预习学习时,往往是漫无目的,不知道怎样学习课本、怎样预习、遇到问题怎样解决等。在最初实行预习活动时,教师应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对学生的预习活动进行指导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内容,观察信息窗,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新知识,提炼信息、发现问题,达到初步理解新知识的目的。
  第二,让学生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导学提示中的问题。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的设计是以解答数学问题的形式出现的,让学生通过自己解决问题、思考问题,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
  第三,让学生进行适当的练习,检测预习情况。通过适当的练习,可以避免学生的眼高手低,也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在预习中存在的漏洞,从而检测自己的预习情况。
  在今天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课前预习已成了学生学习的一个阶梯,也成了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入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帮助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探索。相信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预习的方法、内容会变得越来越完善,有效预习对学生学习知识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