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普通话的四个声调是怎么划分的呢?

如题所述

第一声,(阴平,或平调,“ˉ”);第二声,(阳平,或升调,“ˊ”);第三声,(上声,或上音,“ˇ”);第四声,(去声,或去音,“ˋ”)。具体解释如下:

1、第一声:阴平,是中古汉语八个声调(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之一,也是现代汉语普通话声调之一 ,第一声,阴平声高而平,音高不变;

2、第二声:阳平是汉语调类的一种,是从低向高的升调。在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调类系统中又被称为第二声,调值用五度标记法可以标记为35。而方言中的阳平的调值与普通话不一定相同;

3、第三声:指的是汉语平上去入四声的第二声,也指普通话的第3声。《玉钥匙歌诀》等均有相关记载;

4、第四声:去声指汉语平上去入4声中的第3调,也指普通话4个声调中的第4调。普通话语音把音高分成“低、半低、中、半高、高”五度。去声是全降调。

普通话有四种基本的调类,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习惯上称为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也称四声。其调值用五度标记法可以分别标记为55、35、214、51。

扩展资料:

声调是音节的高低升降形式,它主要是由音高决定的。普通话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习惯上分别称为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和第四声。另外,普通话和方言的调类一样,但调值有时有差别:

如普通话的阴平调值为55,而客家话的阴平调值为44,潮州话的调值为33。又如普通话的阳平调值为35,而粤语的阳平调值为21,客家话为11,潮州话为55,等等。调值需要与调形、调势、调位等的学习和研究结合起来。

声调就是物理声学上的“基频”、它是由声振动频率决定的。声调的高低升降就是“音高”的高低升降。它可以表现出音节的高低抑扬变化。普通话语音把音高分成“低、半低、中、半高、高”五度。阴平声高而平,阳平声是中升调,上声是降升调,去声是全降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阴平 (汉语声调之一)

百度百科-阳平 (语言学术语)

百度百科-上声

百度百科-去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