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如题所述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学生探索新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来自于各种各样富有趣味的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等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一种参与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境中,使其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激发主动探索新知的欲望。
  如《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课一开始,我就带领学生复习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除法商不变的性质。接着我提问:“通过复习你有什么联想或猜想?”学生沉默一会儿,马上活跃起来。“我猜想分数也应有一个基本性质。因为除法有一个性质,分数与除法又有对应关系,分数也应该有基本性质。”我接着问:“你们再猜一猜,如果分数有基本性质,它所叙述的毕竟是猜想,要想使你们的猜想成为科学的结论,还必须加以证明,你能用手中的材料来证明吗?大家试试看。”于是学生纷纷动手去验证。
  又如在教学《第几》课时,我采用了讲故事方法创设情境。我先在黑板上画了美丽的森林,然后依次贴上了小白兔、小熊猫、狮子、松鼠、小马。边贴边讲故事:美丽的森林里新来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他们今天都搬到新家了。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住在什么地方……这节课老师创设了一个生动而有趣的情境,我们一起编故事,一起讲故事,让学生犹如进入了一个美丽的大家园。通过这巧妙新颖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思维活动。
  二、分层设问,引导学生自主推导
  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要指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也作为认知对象,理解总结自己的学习全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解题策略,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操作、学会思考。教师要把教学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为此,教师应适时指导;采取多种形式设计适当的坡度;分层设计问题,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明确方向,越过障碍,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在设计“有余数的除法”一课中“余数都比除数小”的结论很难用旧知来引导,怎样才能让学生悟出其中道理并自己推导呢?笔者的做法是:用一组设问引导学生自己得出。
  在教学前先借助演示讲授例题:“有9个苹果,4个装一盘,可装几盘?还剩几个?”并列出了算式:9÷4=2(盘)……1(个)。接着我再提问:
  1.添加一个梨后问:“现在可以装几盘?还剩下几个?”
  2.把梨的个数设为11个、12个、13个、14个、15个等,会出现什么结果?
  3.根据上面的要求列一组算式,你们能看出什么?得出什么结论?
  4.余数会不会出现4?
  通过精心设计的探究过程,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这样一次次的概括、探索中发现了规律,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三、点拨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课堂中需要学生探索的问题既给学生提供了成功的可能性,也存在失败的可能。由于受能力强弱、努力程度、任务难度的影响,有些时候学生的探索活动并不能达到教师预期的目的。对于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要发挥情感效应,排除学生因为失败带来的不良心理因素,增强学生的探索信心。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诱导,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在融洽、和谐、放松的教学氛围中,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精神,为学生自主的发展提供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看到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而应问一句:“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想?”尽量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发现。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通过让学生动手剪、平移、拼、观察、思考,从而发现形状变了,但是图形的面积没有变化;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由此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再如:教学“用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可以拼成几种不同的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各是多少?”解答这道题时,我让学生每人准备12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自己拼摆长方形并计算出它的周长,通过操作实验计算,不仅知道可以拼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并且通过观察,同学们还发现,当面积相等时,长方形的长和宽越接近,周长就越短,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观察、总结,并在此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领悟,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创新知识和方法,印象最深、记的最牢、用的最活,让他们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人。
  四、拓展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让学生自主探索,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让学生有法可循;不是盲目地进行,而要有一定的探索方向,这样才能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活动,才能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当揭示课题之后可以启发学生提出两大探索问题:一是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来的;二是怎样求圆的面积。但是这两个探索性问题的探索,教师必须做好引导工作,问题的探索方向是:
  1.圆→(转化)已学过的图形→(探索)两图之间的关系→(推导)面积公式。
  2.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灵活运用)求解。
  在学生探索圆的面积公式的来源时,教给他们三种思维方法:第一,猜想;第二,转化;第三,推导。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探索学习的过程,让他们动手实验,用圆形工具拼成自己熟悉的图形,同时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实验切拼图形的过程中,讨论两个探索性问题:一是自己拼成的图形与圆形有什么关系;二是怎样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最后,由学生概括得出结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又让学生从实践中掌握了探索方法。
  总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只要我们把"自主探索 "的新课程理念融进数学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一切“机会”,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自主探索的氛围,满足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相信他们定能在数学这块热土上,享受到学习数学所带来的无穷乐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