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大妖姬:褒姒,妲己,妺喜,骊姬都有什么典故

如题所述

1、褒姒:

周幽王废了申后、太子宜臼,立褒姒为王后、伯服为太子,申后带其子奔至外家申国(河南南阳北)。褒姒冷若冰霜,虽然当上王后,儿子伯服也被立为太子,但她却很少有笑容。

周幽王为了取悦褒姒,发出重赏,谁能诱发褒姒一笑,赏以千金,周幽王纳了虢石父之议,举烽火召集诸侯于骊山前(陕西临潼),诸侯匆忙赶至,却发觉并非寇匪侵犯,只见周幽王和褒姒在台上饮酒作乐,只好狼狈地退走,褒姒终于开心地大笑了,周幽王大喜。

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联络鄫侯(河南方城)、吕(河南南阳西)等国,以及犬戎入寇,大举进攻镐京,此时周幽王正与褒姒纵情淫乐、吃喝玩乐,不知外面出了大事,后来周幽王举烽火示警,诸侯以为又是骗局而不愿前往,戎兵杀周幽王、伯服和郑伯友于戏(今陕西临潼东),虏走褒姒。

褒姒被掳后自缢而亡,故《诗经·小雅·正月》云:“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长舌妇”这一俗语最初也是仅指褒姒。一首讽刺周幽王只知道宠幸褒姒,却斥逐贤良的诗《诗经·大雅·瞻卬》中有几句讽刺褒姒“妇有长舌,维厉之阶。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此句意思是有个妇人长了长舌头,这是祸根。大乱并非从天而降,而是这个妇人制造的。从这首诗发源,“长舌妇”这一俗语开始流传。

2、妲己:

根据《国语》、《史记》等史书的记载,妲己是有苏氏诸侯的女儿,在帝辛征伐有苏氏后,有苏氏把她嫁给帝辛为妃并深得帝辛喜爱,立为王后。帝辛沉迷于妲己的美色,荒理朝政,对她言听计从,甚至到了“妲己之所誉贵之,妲己之所憎诛之”的地步。

根据正史记载,妲己以美色获得帝辛的专宠,并把她视为使商朝灭亡的元凶,帝辛不但投妲己所好,作“新淫之声、北鄙之舞、靡靡之乐”,还搜括百姓钱财,修建鹿台,里面置满奇珍宝物。同时,“积糟为邱,流酒为池,悬肉为林,使人裸形相逐其闲”,彻夜长饮,欢嬉达旦。

酒池肉林乃帝辛为博她欢颜而创,每宴饮者多至三千人,令男女裸体追逐其间。

大臣比干在帝辛面前谏曰:“不修先生之典法,而用妇言,祸至无日。”她怂恿帝辛,残酷将比干剖心而死。

周武王指帝辛残忍无道、祸国殃民,才激起人民的反抗。周武王趁帝辛把主力派去讨伐蛮族时发动诸侯偷袭朝歌,一举灭商,帝辛逃到鹿台自焚,妲己被俘,押往刑场斩首示众。

3、妺喜:

妺喜(“妺”念mò),有施氏,又作妺嬉、末喜、末嬉,喜姓,有施氏国君之女,夏朝第十七位君主桀的宠妃。

根据《国语》记载,夏桀发动大军,攻打有施氏(今湖北省恩施市)。有施氏国君献出牛羊、马匹、美女,还有自己的女儿妺喜,向夏桀求和。而妺喜受到桀的宠爱,种下夏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竹书纪年》则提及妺喜早年与伊尹有交往,为伊尹派到夏朝王宫的间谍,促使夏朝灭亡,帮助建立商朝。

根据部分古籍,妺喜貌美,夏桀一见妺喜,惊为天人,十分宠爱。她喜作男装打扮,佩剑带冠,参与朝政,在汉代人眼中是薄德的表现。桀常不顾礼法把妺喜放在膝上,并听从她所言。

从此夏桀和妺喜,纵情声色,恣意享乐,不理朝政。妺喜爱听撕裂绢帛的声音,桀为讨好她,把大量绢帛撕碎,又造倾宫,筑瑶台,象廊,玉床。用玉石建造华贵的琼室,以此作为离宫。

4、骊姬:

骊姬,为春秋时代女性,骊戎国君之女,后被晋献公掳去,因姿色艳美,而成为宠姬,不久怀孕,骊姬生下一子,取名奚齐,同时作为陪嫁的骊姬之妹,也随骊姬来到晋国,为晋献公生下了卓子。

骊姬以美色获得晋献公专宠,但又与优施通奸,并合谋排挤申生,改立所生的儿子奚齐为太子,而害死齐姜所生的太子申生,使公子重耳、夷吾逃亡国外,即是所谓骊姬之乱。晋献公死后,权臣里克杀了奚齐、卓子、骊姬。

扩展资料:

1、褒姒:生卒年不详,姒是她的姓,褒国(今陕西汉中)人,周幽王姬宫湦第二任王后,太子姬伯服的生母,周平王姬宜臼的后母。

2、妲己,有苏氏部落族人,于有苏国(今河南省温县)人,己姓,字妲。父不详(《封神演义》中为冀州侯苏护),又称“苏妲己”。商王帝辛(受德)妃子。

妲己是帝辛征伐有苏氏部落时带回的战利品,因妲己骨肉婷匀,眉宇清秀,深得帝辛欢心,从此纵情于声色犬马之中,后武王伐纣,将妲己杀死,妲己去世时间约公元前1046年。

3、妺(mò)喜,姓嬉(喜),生卒年不详,亦作妺嬉、末喜、末嬉,有施氏之女,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夏桀的王后。

4、骊姬(?-前651年?),或称丽姬 ,名不详,春秋时期骊戎国君之女,晋献公妃子,晋君奚齐的生母。骊姬姿色艳美。前672年,晋献公打败骊戎,骊戎求和将骊姬与其妹少姬献给晋献公。骊姬深得晋献公的宠爱,获立夫人,并生下儿子奚齐,而骊姬的妹妹少姬生子卓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四大妖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01
四大妖姬,是指中国古代四位著名的宠妃——妺喜、妲己、褒姒、骊姬。她们美若天仙,国色天香,深得君王的宠爱。一国之君为了她们无心朝政,甚至为她们做出一些危害江山社稷之事。

妺喜
妺(mò)喜,生卒年不详,亦作妺嬉、末喜 、末嬉,有施氏之女,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夏桀的王后,四大妖姬之一。据说,妺喜是后世红颜祸水的第一例证。
典故:红颜祸水
据说,妺喜是后世红颜祸水的第一例证,此后在三代间陆续出现商代妲己、周代褒姒。因此,当越王勾践派范蠡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时,伍子胥进言说:"臣闻:夏亡以妺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夫美女者,亡国之物也,王不可受。"

妲己
妲己[dá jǐ],己姓,字妲,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人,有苏氏之女,帝辛的妃子。妲己乃是难得一见的美女,纣王沉迷于妲己的美色,荒理朝政,对她言听计从,到了“妲己之所誉贵之,妲己之所憎诛之”的地步,使商朝灭亡,最后被周武王所杀。
典故:淫乱
妲己,为中国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商纣王的宠妃。传说姓苏,不过有关苏的来源有不同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其父亲乃是诸侯苏护;另外一种说法是,妲己来自一个叫苏的部落。
根据《史记》的记载,妲己是有苏氏诸侯之女,乃一个美若天仙、能歌善舞、国色天香的美人,在商纣王徵伐苏部落时被好酒贪色的纣王掳入宫中,尊为贵妃,极尽荒淫之能事,酒池肉林等乃是纣王为博她欢颜而创,并为了讨好她发明炮烙之刑。后被周武王所杀。

骊姬
骊姬(?-前651年),或称丽姬 ,名不详,春秋时期骊戎国君之女,晋献公妃子,晋君奚齐的生母。
典故:骊姬之乱
骊姬姿色艳美。前672年,晋献公打败骊戎,骊戎求和将骊姬与其妹少姬献给晋献公。骊姬深得晋献公的宠爱,获立夫人,并生下儿子奚齐,而骊姬的妹妹少姬生子卓子。
骊姬以美色获得晋献公专宠,阴险狡诈,献媚取怜,逐步博得晋献公信任,参与朝政,但骊姬仍不满足,使计离间挑拨晋献公与儿子申生、重耳、夷吾的感情,迫使申生自杀,重耳、夷吾逃亡,改立自己所生之子奚齐为太子,史称骊姬之乱。
前651年,晋献公病危,嘱托大夫荀息主政,保护骊姬母子,辅助奚齐继位。晋献公死后,荀息遵旨立奚齐继位,骊姬为太后。但在丧礼过程中,里克杀死奚齐,荀息于是改立卓子为君。不久,里克杀害卓子和骊姬。

褒姒
褒姒[bāo sì](《史记》作襃姒 ,《列女传》作褎姒 ),生卒年不详,姒姓,褒国人,周幽王姬宫湦第二任王后,太子姬伯服的生母,周平王姬宜臼的后母。
典故:烽火戏诸侯
据《史记》记载,褒姒不爱笑,周幽王想出各种办法让她笑,但她还是不笑。周幽王设置烽火台和大鼓,有敌人来到就点燃烽火召集援兵。有一次,周幽王点燃烽火,诸侯都率兵赶来。诸侯到后却发现没有敌人,褒姒看到诸侯惊慌失措的样子,果然哈哈大笑。周幽王非常高兴,因此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不在信用,渐渐不肯应召而来。后来申国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点燃烽火召集诸侯援救,诸侯却没有前来援救。犬戎最终杀死周幽王,俘虏褒姒,西周灭亡。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7-14
妺喜
酒池 史籍记载夏桀在建造其规模大到可以划船的酒池时,首先下令处死了阻止其建造酒池的忠谏臣子关龙逢,然后“邀请”三千名饮酒高手在击鼓声中下池畅饮,结果他们中的一些人因酒醉而淹死。
撕帛
因妺喜听到撕扯缯帛的声音就笑,而桀喜欢看见妺喜笑,于是为此下令宫人搬来织造精美的绢子,在她面前一匹一匹的撕开,以博得妺喜的欢心。在农业时代初期,丝绸织造业刚刚兴起,破坏这种稀有昂贵的物品,无异于暴殄天物。
妲己
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战,而盈巨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于鬼神。大最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周武王遂斩纣头,县之白旗。杀妲己
褒姒
 周幽王三年(前779年),褒国将其献给幽王。她的美貌令周幽王“见而爱之”,可谓一见钟情。周幽王对她非常宠爱,加上她的肚子也很争气,为周幽王生了一个叫伯服的小王子,更是娇宠得不得了。褒姒的手段可谓高明,最后竟然说动幽王废去申后及太子宜臼。幽王七年(前775年),她终于被光明正大地扶正,做了王后,而她的儿子伯服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太子。在那个时代,上自君王,下至百姓,都信天命,那句有谶语性质的童谣举国上下都知道,而褒姒的身世也不是个秘密,可天命不可抗,君王又如此昏庸,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对此,周朝的太史伯阳只能幽然叹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琱玉集》说褒姒性不喜笑,但“其一笑有百二十种媚”。因此,幽王为了博得她一笑,曾以“千金”之财征集能让美人欢笑的“金点子”(这便是“千金难买一笑”典故的由来),但耗去许多钱财,试了很多办法,或召乐工鸣钟击鼓、品竹弹丝,或命宫人歌舞进临,或命司库每日进彩绢百匹、撕帛以取悦褒姒,可她就是不笑。后来,朝中有个“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的大奸臣虢石父,出了个馊主意,这便是有名的“烽火戏诸侯”。
骊姬
骊姬夜哭”的典故,指无中生有,搬弄是非。
  一日骊姬劝晋献公昭回太子。太子见过晋献公后去拜见骊姬。骊姬请太子吃饭,言谈甚欢。第二天,太子入宫谢恩,骊姬又请他吃饭。当晚骊姬向晋献公哭诉,说太子调戏她,还说了“我父亲现在已经老了”这样的话,又说她可以和太子一起去皇家动物园郊游,让献公在台上观察。
  第二天,骊姬叫太子和她一起郊游。骊姬先在头发上涂了蜂蜜,使蜜蜂都聚集在她的头发旁边。骊姬说:“太子您可不可以帮我赶走它们呢?”太子从她的身后用袖子赶走蜜蜂蝴蝶。晋献公看见了,以为调戏的事情是真的。心中非常生气,马上就想把太子给杀了。骊姬跪下来恳求说:“我叫太子回来,他却被杀,是我害了他。而且皇宫里的这些事,外人不知道,就忍忍吧。”晋献公就把太子赶回曲沃去了,但是就下令手下暗中收集太子犯的罪行,伺机废掉他。
  到最后,申生身被恶名,无法洗雪,自缢而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