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这句话?

或者说“知道的不一定要全部说出来”
有时候身边人讨论一些问题,自己明明很了解却不想说,觉得说多了对大家都没有好处,这么做对吗?

意思是把知道的都说出来,而且是详细的毫无保留地说出来,这样即使很多人赞誉你,但也不会因此而跟你更加亲密,因为你会把他们的秘密都说给其他人。而很多人诋毁你,也不会因此而疏远你,因为他们可以从你口中得知很多真实详细的信息。

与人交往,坦诚恳切,对人不因众人称赞而亲近他,不因众人贬低而疏远他,应有自己的主见、睿智。

出自宋代苏洵《衡论·远虑》。


扩展资料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近义词

1、畅所欲言

解释:痛痛快快地把心里要说的话都说出来,亦即尽情地说出想说的话,没有约束地把心里话吐露出来。

读音:chàng suǒ yù yán。

引证:清代方苞《游丰台记》:“少长不序,卧起坐立,惟所便人,畅所欲言,举酒相属,向夕犹不能归。”

翻译:年少年长不再排序,卧下或是起身,坐着或者站立,怎么方便怎么着,各人也尽情地说出想说的话,举起酒杯互相劝酒,傍晚了还不能回去。

引用:鲁迅《而已集·读书杂谈》:“还有一种坏处,是一做教员,未免有顾忌;教授有教授的架子,不能畅所欲言。”

例句:这里可以畅所欲言,我将尽所能为大家解答。

2、和盘托出

解释:把东西全盘端出,比喻将东西全部拿出或将意见全部说出,毫无保留。

读音:hé pán tuō chū。

引证: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饭罢,田氏将庄子所著《南华真经》及《老子道德》五千言,和盘托出,献于王孙。”

例句:在决赛开始前的研讨会上,张教练和盘托出,发表了他的意见,引起大家浓厚的兴趣。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反义词

1、缄口不言

解释:指人闭口不说话。形容畏惧权势,言语谨慎,怕招惹是非,应当说的而不敢说或不愿意说。

读音:jiān kǒu bù yán。

引证:汉代贾谊《过秦论·下篇》:“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拑口而不言。”

翻译:所以使得天下之士只能侧着耳朵听,重叠双脚站立,闭上嘴巴不敢说话。

例句:既然丛林已化为乌有,野兽也已偷偷离去,他也就因此缄口不谈。

2、闪烁其词

解释: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指不肯透露真相或有意回避要害问题。

读音:shǎn shuò qí cí。

引证:清代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五回:“或者定伯故意闪烁其词,更未可定。”

翻译:或者是定伯故意不肯透露真相,更加不是能够确定下来的事情。

例句:看到他回答问题时那闪烁其词的样子,我就知道这里面肯定有什么名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衡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28

意思是把知道的都说出来,而且是详细的毫无保留地说出来,这样即使很多人赞誉你,但也不会因此而跟你更加亲密,因为你会把他们的秘密都说给其他人。

而很多人诋毁你,也不会因此而疏远你,因为他们可以从你口中得知很多真实详细的信息。与人交往,坦诚恳切,对人不因众人称赞而亲近他,不因众人贬低而疏远他,应有自己的主见、睿智。

出自——宋代苏洵《衡论·远虑》。

原文: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

译文:指的是是不受他人影响,即使所有人都赞扬他也不会更加亲近,所有人诋毁他也不会疏远他。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

苏洵的散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语言犀利,言必中时之过,对北宋社会的阴暗进行毫不留情的揭露和鞭挞;但同时在剖析问题严重性的过程中苏洵又会巧妙地折转笔锋,淡化笔势,改变文章节奏,缓和文章语气,使人得以接受他的犀利与委婉,多体现于针砭时弊的文章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洵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就是把知道的都告诉对方,对对方极度坦诚.很多人赞誉他,也不会因此而跟他更加亲密,很多人诋毁他,也不会因此而疏远他!追问

感觉说多了,别人会觉得这人比较喜欢卖弄自己。当然特别好的朋友除外。

追答

为什么说做人难呢,这就要自己衡量一个“度”!什么事情都是适可而止!

追问

这个“度”不好掌握啊 特别是新交朋友的时候

追答

这就是所谓的经验了,多看看别人平时怎么做怎么说的,谁第一次也不会很熟练的去和别人交谈,你每吃亏一次自己就会懂得一点,时间久了,接触的人和事多了,就会懂的和怎么别人交流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5-23
肯定不对呢!正确是:
就是把知道的都告诉对方,对对方极度坦诚.很多人赞誉他,也不会因此而跟他更加亲密,很多人诋毁他,也不会因此而疏远他.追问

现在这个时代感觉不一定会这样了,人和人之间的安全距离越来越大了。

第4个回答  2012-05-23
与人交往,坦诚恳切,对人不因众人称赞而亲近他,不因众人贬低而疏远他,应有自己的主见、睿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