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明张岱 燕子矶 翻译

如题所述

一、译文

我在途中多次经过燕子矶,这里水流湍急,划船经过此处的人,都需要迅速用铁钓钩住岸边的石头并用铁缆牢牢挽住,然后紧紧挨着像蚂蚁一样慢慢前行。

从船篷的窗户望去,岸边的石头棱角分明,层叠有致,撑船在水上前行去观察,不仅没有喜悦之情,反而陡生恐惧之心,我以前还真不知道岸上的景物会给我这样的感觉。

崇祯十一年(1638)我到南京后,和吕吉士一起出观音门,去游览燕子矶。我这才领略到这里是人间仙境、佛祖圣地,而以前路过竟然错过了。

我们登上关王殿,前面是吴国,后面是楚地,都是诸侯用武之地,好像可以看到英雄豪杰手挥剑戟、英勇无畏的样子。顺着山路来到燕子观的上面,坐在亭子中,看江水飞奔,船行驶得像离弦的箭一样快。

转向南面,我们走到观音阁,从索桥上过去。观音阁旁的僧院,有悬崖峭壁高达千丈,耸入云实,岩石坚硬如铁;几棵大枫树与旁边的树木形成一片郁葱葱、绿树成荫的景象;倘若在楼中与悬崖相对而坐,便能面壁十年也不觉得枯燥了。

如今僧房、佛堂却故意背对着峭壁,这样的布局僧人怎能忍住不起繁杂的内心呢?这一年,我回到浙江。闵老子、王月生送我到燕子矶,我们在石壁下畅饮。

二、原文

燕子矶,余三过之。水势湁潗,舟人至此,捷捽抒取,钩挽铁缆,蚁附而上。篷窗中见石骨棱层,撑拒水际,不喜而怖,不识岸上有如许境界。

戊寅到京后,同吕吉士出观音门,游燕子矶。方晓佛地仙都,当面蹉过之矣。登关王殿,吴头楚尾,是侯用武之地,灵爽赫赫,须眉戟起。缘山走矶上,坐亭子,看江水潎洌,舟下如箭。

折而南,走观音阁,度索上之。阁旁僧院,有峭壁千寻,碚礌如铁;大枫数株,蓊以他树,森森冷绿;小楼痴对,便可十年面壁。今僧寮佛阁,故故背之,其心何忍?是年,余归浙,闵老子、王月生送至矶,饮石壁下。

三、出处

《陶庵梦忆》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张岱出身于仕宦之家,自幼珠环翠绕,过着富贵温柔的生活。优裕的家庭环境培养了他诸多艺术爱好,诗文、戏曲、音乐、绘画、园林无所不通……然而明朝末年,作者将近50岁时,清兵南下,江山易主,张岱的前途化为泡影,此番失落当中,张岱避居刻溪山,故交朋辈多死亡,葛巾野服,意绪苍凉。

语及少壮秋华,自谓梦境,著书十余种,率以“梦”名。

二、作品赏析

《陶庵梦忆》是明末清初时代风雨飘摇的产物,是张岱半世生涯的真实写照,亦是张岱人生里程中血与泪的凝结。在《陶庵梦忆》中,记录着张岱前半生浪漫生活的种种得意,既让我们看到了明末丰厚的民俗文化积淀,又让我们体味到了世俗中的种种物质给人们带来的愉悦。

它所包含的丰富而深湛的文化信息,如对园林艺术的独到见解,对奇花异卉的生动描述,对江南风情的如实记录,对戏曲理论和实践的精妙评论等等,无不充满着乐趣和知识。

这是一部用艺术家的审美眼光来描绘的明末市井风俗史,又是一曲抒张性灵、情感率真直露的咏叹调,渗透着晚明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调与精神风貌。

三、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79),字宗子,一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明末清初文学家。

出生于仕宦世家,早年过着富裕的生活,喜爱游山玩水,通晓音乐戏剧。明亡后张岱曾参加抗清斗争,见大势已去,才隐居浙江剡溪山中,从事著述,不做清朝的官。他在散文上的造诣高,体裁广,文字清新,能把大量民间口语融入到散文之中。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燕子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庵梦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22
搜索不到,我自己翻译下,译的不好,大概看吧。

燕于矶,我三次途中经过 。水如沸腾状翻滚,划船的人到此处,都要快速抓住,牢牢的的用铁钩挽住铁缆,像蚂蚁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奋力向前。从船篷的窗中看见岸边石头棱角分明,层层叠叠。在江边撑船,不禁令人产生恐怖之感。真不知道岸上有这样的境界。戊寅年到南京后,同吕吉一起出观音门,游揽燕子矶。才领略到这里简直就是人间仙境,佛祖圣地,路过时竟然错过了。登上大王殿,前面是吴国,后面是楚地,是诸侯用武之地,(可以想象)男子汉们,精神饱满,手中挥舞着剑戟的样子。顺着山路,来到燕子矶的上面,坐在亭子中,看江水轻快而迅速的飞奔,船快的像离弦的箭。转向南面,到观音阁,从悬索桥上过去。观音阁旁边的寺院附近,有高达几千丈的峭壁,堆积的大石头像铁一样坚硬;有几棵大枫树,耸立在草木繁盛的植被之中,幽暗凄冷的绿色;小楼痴痴相对,就这样面壁十年。
如今僧人们的住所,佛堂却常常背对着(峭壁),怎么忍心呢?这一年,我回到浙江。闵老子、王月生送我到燕子矶这里,在石壁下狂饮(喝酒)!

注:
南京自古就是都城,名山大川在疆域之内的有几十座,燕子矶却因为一块拳头大的石头而闻名。
燕子矶岩在观音门东北,三面靠着大江,石壁陡削,岩石险峻,石柱林立。观音山曲折绵延几十里,东面与长山相连,到这里忽然突起了一座山峰,孤峰秀丽润泽,旁边没有附着的山,傲视群山,高耸不甘居下。长江从西面滚滚而来,燕子矶正处在吴的上游和越的下游,处在浩渺汹涌的波涛中,就象砥柱山,屹立在激流中。西面是鄱阳湖中的大孤山和小孤山,东面是润州的金山和焦山,而燕子矶处于金陵上游,因此尤为著名。
矶岩上有寺,是祭祀汉寿亭侯关羽的。向西去有个亭子,亭壁的石头上刻着“天空海阔”四个大字,极其矫健又极其粗壮,是明朝大司马湛若水字元明书写的。湛公曾任南京国子祭酒,又历任南京吏部、礼部、兵部尚书。湛公崛起于岭南,是广东增城人,跟从白沙县的陈章甫学到了禅学之宗,与王阳明的学说争高低,天下人称他甘泉先生。关羽祠里有南亭三间,壁上题的字,丛芜杂乱无法认读。只有杨继盛(号椒山先生)的四首绝句,与文彭(字寿承,文征明长子)写的《关祠颂》刻在同一块石头上,其中一首是:“皪皪清光上下通,风雪只在半天中。太虚云外依然静,谁道阴晴便不同。”读了这首诗,就能知道杨先生的学业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了。
转向东去,沿台阶登上最高顶。一座亭子象鸟的翅膀展开一样,广阔远眺千里。长江、远山、白云、人物,城楼、女墙、烟火,船帆、沙洲,分明可数,献奇争媚于眼前。西北方的烟雾迷茫之中,一座高塔挺然而出,矗立在江边,那里是浦口的晋王山。山因隋炀帝而得名杨广称帝前,曾渡江灭陈,被封为晋王。向东眺望京江也叫扬子江,因经过京口而得名,向西上溯南京,从东吴孙权大帝开国直到南朝梁、陈,凭吊六朝,兴亡不过一瞬。追问

貌似不是 我要的是 燕子矶,余三过之。水势........王月生送至矶,饮石壁下。 这几段的翻译

追答

原文:
燕于矶,余三过之 。水势湁潗,舟人至此,捷捽抒取,钩挽铁缆,蚁附而上。篷窗中见石骨棱层,撑拒水际,不喜而怖,不识岸上有如许境界。戊寅到京后,同吕吉士出观音门,游燕子矶。方晓佛地仙都,当面蹉过之矣。登关王殿,吴头楚尾,是侯用武之地,灵爽赫赫,须眉戟起。缘山走矶上,坐亭子,看江水潎洌,舟下如箭。折而南,走观音阁,度索上之。阁旁僧院,有峭壁千寻,碚礌如铁;大枫数株,蓊以他树,森森冷绿;小楼痴对,便可十年面壁。今僧寮佛阁,故故背之,其心何忍?是年,余归浙,闵老子、王月生送至矶,饮石壁下。

翻译见最上面!
有一句改下:小楼痴痴的面对着峭壁,就这样面壁数十年!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