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是什么意思?

主要是从气道中医的角度出发,并且能够联系实际,不至于枯燥无味,出自《黄帝内经》中素问上第一章 上古天真论中: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这是黄帝问问天师歧伯:上古之人,能活的时间比较长,甚至活了100岁以上还动作不衰;可是现代之人,年过半百动作都皆衰,为甚么呢?是时代的不同,还是人们违背了养生之道?。歧伯回答的话。

意思是:上古的人,懂得天地之间运行的道理,是阴阳谐和的,每个人的命运是有定数的,所以行事都不和天地的正常运行道理相违背,他们的起居作息都“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这样就能肉体与精神都协调一致,而尽终其天年。现代的人,可不是如此,把酒当作饮料,过反常的生活方式,日夜颠倒也习以为常,酒醉后肆行房室,来枯竭他的精气,耗散他的真气,不懂得保持精气神的充满,不善于调养精气,最后就贪图一时的快乐而违背养生的乐趣,因为“起居无节”,所以差不多五十多岁就开始已经不健康了,动作也不行了。

由上可知,“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这几点是古人的养生秘诀,到现在依然是我们现代人应该学习借鉴的。若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概念,那就不需怕疾病了!而如何「正气存内」,「上古天真论篇」的这五句二十个字就是最佳的指导原则。

拓展资料:

《上古天真论》出自《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内经创作来源及其特点补充说明:医之始,自远古。文献考,至岐黄。岐黄即指《黄帝内经》,是中医学论文汇编,对话式论文风格(对答式的文体显得更客观也有诱惑力,作者的设问和受访者的回答竟然如书面用语一般精准而几无瑕疵,这不禁让人感叹后期的“润色”。

所谓后期的“润色”喻对话是假的)。学者在汇编之时,中医学说已经从解剖、生理、病理、药理、方剂、到临床各科、病证、发病因素、诊断、保健治疗术(虽用药但不止于药)等等方面成熟,编者为了让这些学说的普及应用并且永传后世,对当时所撑握的中医文献,站在整体、系统化的高度,进行了汇编整理成册。

由于当时的人力、物力、资料、资源以及社会风潮等等的影响及局限,编者无法做到尽善尽美,但能做到这种成效,就是在当今也是难能可贵的了。

汉文帝时,习医者淳于意因不与难缠的王公贵族治病,招恶意诽谤,被状告至文帝,皇帝亲手审理此案,留下医界佳话。这事可能是对《内经》用对话式文稿的启发,而现代许多学者从考古及出土医学文物分折,内经文稿也应该产生在此之后。

内经古本在流传过程中也不断地被整编,如唐代,学者王冰对留存的已经损坏、散乱、遗失缺如以及医学术语中涉及《道》学等等文稿,重行整理编著并补充了内容,这样使文稿显得更系统化、完善化,据说是现流传的《素问》一部八十一篇版本。论文文体,每篇文稿,皆以围绕中心思想展开,对论点、论证、论据、结论等的布局,内容的多少,篇幅的长短,是完全取决于文章的需要的。

补充这点说明,便于读者对《内经》文稿有个特别的认识,便于学习、注译、撰写医学论文。医之道乃学说体系,自传世以来,皆以为是一门技术,习者多只取其中而用之,如此取舍,故流传散失甚多,此巨大遗憾!万望习者自此珍惜之。

人类社会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健康与长寿。而《上古天真论》正是寓黄帝和岐伯谈论如何达到健康与长寿目的第一篇重要论文。

首先论述了从上古天性自然之真而毫无人为之杂的古人能活百岁而动作不衰与不知养生之道半百而衰的具体原因。

其次谈及人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强调肾气、正气、真气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最后列举了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等理想的人生意境。

篇名解释:

上古,王冰注:“玄古也。”玄者,远也。所以,上古即远古,指人类生活的早期时代。 天真,大致有三种解释:

①指自然纯真,质朴无邪的天性。清·高士宗《素问直解》:“天真者,天性自然之真,毫无人欲之念也。”

②指人体禀赋的自然寿命,又称为“天年”、“天寿”。

③认为“天”,指先天;“真”指“真气”,也名“元气”。李东垣云:“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正因为元气本于先天,,故名“天真”,即先天真元之气。

从分析本篇所论述的内容可以看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因善养生,保全真气,所以能够“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因此,第三种将天、真分而释之,似较合理。

由于本篇主要讨论上古之人,保养天真以却病延年的原则、方法、道理,以及先天真元之气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故以《上古天真论》名篇。明·马莳《素问注证发微》云:“篇内凡言道者五,乃全天真之本也。”

内容提要

①养生的主要法则、方法及其与健康长寿的关系。

②从人体生长、发育、衰老及生殖功能方面的演变,强调肾气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③举“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种养生家为例,说明顺应天地四时阴阳而保养精、气、神的程度不同,其寿命也不一样。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上古天真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21
出自《黄帝内经》中素问上第一章
上古天真论中: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
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这是黄帝问问天师歧伯:上古之
人,能活的时间比较长,甚至活了100岁以上还动作不衰;可是现代之人,年过半百动作都皆衰,为甚么呢?是时代的不同,还是人们违背了养生之道?。歧伯回
答的话。意思是:上古的人,懂得天地之间运行的道理,是阴阳谐和的,每个人的命运是有定数的,所以行事都不和天地的正常运行道理相违背,他们的起居作息都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这样就能肉体与精神都协调一致,而尽终其天年。现代的人,可不是如此,把酒当作饮料,过反常的生
活方式,日夜颠倒也习以为常,肆意酗酒,来枯竭他的精气,耗散他的真气,不懂得保持精气神的充满,不善于调养精气,最后就贪图一时的意气而违背养生的乐
趣,因为“起居无节”,所以差不多五十多岁就开始已经不健康了,动作也不行了。
由上可知,“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这几点是古人的养生秘诀,到现在依然是我们现代人应该学习借鉴的。若有「正气存内,邪不
可干」的概念,那就不需怕疾病了!而如何「正气存内」,「上古天真论篇」的这五句二十个字就是最佳的指导原则。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4-08
第3个回答  2012-10-29
懂得天地之间运行的道理,是阴阳谐和的,每个人的命运是有定数的,所以行事都不和天地的正常运行道理相违背,
第4个回答  2019-12-21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的确是养生的好建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