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管理谁最早提出的?定义?

如题所述

参考以下资料,也许对你有用
心理学脱离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只有短短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却出现了学派林立,理论纷纭的局面.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各学派之间相互吸收,相互补充,使得学派不断减少,心理学日益趋向成熟与完善.
迄今,在世界上影响较大的心理学派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精神分析心理学
这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1856~1939)于19世纪末在精神疾病的治疗实践中创立的一种心理学理论.因此,精神分析学派又称"弗洛伊德心理学派",这一理论到20世纪20年代已影响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逐渐由一种研究无意识问题的心理学体系发展成为无所不包的人生哲学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潜意识论,泛性论和人格论等
1.潜意识论
即认为人的心理可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部分.
潜意识包括: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被压抑的欲望.
本能欲望正是人行为的真正动机,而这种欲望常常不被社会风俗,习惯,道德,法律所容纳,受到压抑的欲望并未消失而是留在潜意识中,自己虽然意识不到这些被压抑的欲望,但其仍然具有动力,是导致精神疾病的真正原因.
被压抑的欲望虽不能得到直接的满足,但可以得到变相的满足,通过梦,失言或不随意动作表现出来.
用自由联想,释梦等精神分析法,可以把隐藏在无意识中的那些欲望,从无意识的联系变为有意识的认知,从而使心理疾病的某些症状消失.
2.泛性论
即把欲望归结为人的性本能,认为性本能是人一切行为的动机.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都受性本能冲动的支配,从精神疾病的病因,到人类最高的文化艺术活动,科学,宗教等活动,都受"里比多"(Libido,即性力)的支配,它还制约着一个人的人格发展.
3.人格论
即在潜意识论的基础上,提出人的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
本我是与生俱来的,由先天的本能和基本欲望组成,本我同外部世界不能直接接触,然而强烈的本能和欲望急切地寻找出路,是按快乐原则操作的;
自我处在本我与外部现实之间,自我根据环境的现实而活动,并对本我加以控制和压抑;
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两部分,前者以现实原则为基础,确定道德行为标准,后者对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进行谴责,惩罚;
超我的职能是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
精神分析学派的许多理论多以神话传说或主观臆测为依据,大部分无法用客观方法加以检验.但这一学派在开拓心理学研究的领域,开创自由联想法进行精神分析,对精神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贡献.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其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B.Watson,1879~1958).这个学派在美国曾风靡一时,不仅对心理学而且对管理学,行为科学和许多人文科学都有很大影响.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对象不是心理,意识,因为心理,意识和灵魂一样,是不可捉摸,不能证实的东西.并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被观察到的,并且可以得到证实的客观现象——人的行为或人对现实的适应性.
早期行为主义学派用S-R模式表示其典型的观点,认为心理学就是要确定刺激S与反应R之间联系的规律.
由于行为主义强调研究的客观性,使一套行为控制的方法得到发展,其理论在行为管理和预测,控制等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到20世纪30年代其影响达到了最高峰.
这一学派仍然坚持行为在心理学中的核心地位,但其最突出之处是比较重视动机,认知等内部机制的作用,用S-O-R模式代替S-R模式,提出"中介变量"的概念,用它来解释S-R模式所不能解释的事实.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
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08~1970)和罗杰斯(1902~1987)等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创建的一个心理学流派.他们主张个性解放,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认为人有尽其所能的内在倾向,有发展自身潜能的愿望.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就是自我实现论,强调人在充分发展自我潜力时,应力争实现自我的各种需要,从而建立完善的自我,并追求建立理想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人只有争得高级需要的满足才能产生更深刻的内在幸福感和丰富感,这种主观感受本身就是对人最高的奖赏和鼓舞.
这一理论在欧美及日本的企业管理中被广为应用.
(四)认知心理学
这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的新流派,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美国和西方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向.认知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认知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高级心理过程,即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言语等,也就是知识的接受,编码,操作,提取和使用的过程.
狭义认知心理学相当于信息加工心理学,它把人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采用模型说明人类心理过程和结构的某些主要方面,特别强调信息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致力于揭示内部心理过程的线索和机制.
在信息论,控制论和计算机科学的影响下,认知心理学借助计算机模拟来预测人的复杂的行为.认知心理学在当代有重大影响,不仅对心理学本身的研究有较大贡献,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人工智能的研究也有很大贡献.
三,心理学的广泛应用
科学心理学自诞生以来,由于社会的普遍需要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凡是人类从事的实践领域,都有探索相应心理活动规律的心理学.
如果把心理学比作科学之林中的一棵大树,树干部分就是普通心理学,它分成两条主干:
一条主干是个体心理学,它又分支出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神经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
另一条主干是社会心理学,它又分支出民族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运动心理学,消费心理学,旅游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犯罪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等.各分支之间又彼此关联,渗透,还会不断出现新的分支.
心理学的任务就在于研究人脑是如何反映客观世界的,试图从生理,心理机制方面给予科学的说明,使人们对心理活动的了解不限于描述,而是阐明心理的本质,上升到规律性的认识.
管理心理学作为心理科学的一门应用分支学科,从形成到发展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它在管理活动中日益显示出了自身的应用价值,并且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重视.
下面我们从管理心理学形成与发展的线索入手,进一步了解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等内容.
一,管理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管理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原因
管理心理学理论出现在20世纪初期,是由资本主义科学技术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竞争及资本主义企业管理方式变化的需要所决定的.
第二节 管理心理学概况
19世纪末期出现的第二次产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工业企业普遍实现机械化大生产.
人—机矛盾尖锐化的结果,使得工人不断破坏生产机器和举行罢工来予以反抗.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在企业内部,劳资关系十分紧张,泰勒的理论与制度已不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开始把管理的视线从重视对物的管理转向重视对人的管理,并请管理专家着手研究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期望从中获取缓解劳资矛盾,调动工人积极性的方法.这些都为管理心理学的问世提出了客观需要.
(二)管理心理学的萌芽——工业心理学的兴起
管理心理学的早期萌芽是同西方工业心理学的兴起分不开的.
1892年,工业心理学的创始人芒斯特伯格在哈佛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作为工业心理学研究的基地.
1912年,他发表了名著《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心理学应对工人的适应能力与工作效率的提高作出贡献.
芒斯特伯格在工业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广泛地应用于职业选择,劳动合理化以及改进工作方法,建立最佳工作条件等领域.
但是他所考虑的面比较狭窄,还缺乏社会心理学与人类学的观点和论据.
后来的霍桑实验为工业心理学增加了深度和广度,并最终促使了管理心理学的诞生.
(三)管理心理学的诞生——人际关系理论的提出
工业心理学虽然把心理学引进了企业的生产管理,成为管理心理学的先驱,对促进管理心理学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
但其当时只局限于劳动心理方面的研究,注重的是如何改善工作环境及物质报酬等条件对工作效率的影响,而没有注意到工作的社会环境,人际关系,领导与被领导者的相互关系,以及组织机构本身所具有的社会性等因素对管理效率的影响.
一直到"霍桑实验"的进行,才进一步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等各学科结合起来,对企业管理中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综合探索,试验和解释,提出"人际关系学说",这标志着管理心理学的诞生.
实验以工人的物质需要,社会需要和心理需要为主要研究内容,经历了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谈话实验和群体实验四个阶段.梅奥对霍桑实验的结果进行了总结,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管理理论——人际关系学说.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四点:
(1)人不仅是追求物质享受的"经济人",而且是追求社会需要和心理满足的"社会人".
(2)劳动生产率不仅受物质条件与管理制度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职工的积极性.而职工积极性的高低又取决于职工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态度,这直接受制于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的影响.
(3)改善企业管理,既要发挥"正式团体"的作用,更应重视"非正式团体"(亲密伙伴或哥儿们团体)的作用."非正式团体"这种无形的组织有其特殊的规范,并影响内部成员的行为.
(4)新型领导既要考虑职工合乎逻辑的理性行为,还应重视职工非逻辑性的情感需要.领导要经常与职工进行意见沟通,尽量满足职工的心理需要,争取使正式组织的经济需要与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要协调起来.

(四)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继梅奥之后,在欧美国家从事企业内部员工心理与行为方面研究的学者大量涌现,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极大地丰富了管理心理学的内容体系,使管理心理学在以下五个方面有了新的发展.
1.有关人的需要,动机与激励的理论
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等.
2.同企业管理有关的人性理论
麦格雷戈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他把传统的对工人以管束和强制为主的管理观念称为"X理论",把以诱导方法激励职工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管理观念称为"Y理论".他反对"X理论",主张"Y理论".
阿吉里斯提出了"不成熟—成熟理论",主张根据职工成熟水平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3.有关非正式组织以及人际关系的理论
勒温提出的"群体动力理论",论述了非正式组织的群体要素,群体目标,群体内聚力,群体规范以及领导方式等重要内容.
布雷德福的"敏感性训练"方案是通过对受训者进行情感,角色,人际关系的学习与敏感性训练,从而改进个人和团体的行为,达到提高效率和满足职工需要的目的.
4.有关组织政府与组织行为的研究
梅奥克服传统组织理论重视结构轻视人的机械主义模式,承认人是组织的一个部分.马奇和西蒙在组织理论中又开辟了研究人群系统和工作系统的新方向.
霍曼斯,利克特等人的现代系统与应变模式使组织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有关组织氛围与组织文化的研究更加拓展了组织行为的研究领域.
5.有关企业中领导方式问题的理论
这方面的理论主要有坦南鲍姆和施密特的"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利克特的"支持关系理论"以及布莱克和莫顿的"管理方格理论"等.
管理心理学众多科学理论的出现,引起西方经济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它们已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之中,对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管理对人的错误认识:
从忽视人的作用转变为重视人的作用;
由原来以事为中心的管理转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由原来的监督管理,发展到了动机激发管理;
由原来的独裁式管理,发展到了民主式管理.
这些转变的结果大大激发了企业员工的劳动积极性,生产力得以提高,紧张的劳资关系也得以缓解.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管理心理学源于企业管理活动,因此它的研究对象就是企业内部管理活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
管理心理学通过揭示企业内部成员的心理活动规律,来促进企业管理效率和劳动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管理心理学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下面五个部分:
1.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研究以企业员工个体心理差异为基础,揭示个体的社会认知偏差,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个性心理特征与工作的关系,不同的需要,动机引发的行为表现等规律,重点研究员工积极性的激励问题.
2.群体心理
群体心理主要研究个体组成的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改善,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3.组织心理
组织心理主要研究群体组成的组织结构对企业员工心理和组织效率的影响,组织变革与发展在组织成员中的心理效应,组织变革面临的心理阻力等问题.
4.领导心理
领导心理主要侧重研究优秀领导者的个性特征对员工心理的影响,领导艺术,领导作风对管理效率的影响等问题.
5.员工心理健康
员工心理健康研究主要揭示工作中的各种因素对员工心理的不良影响,如何对员工心理不适与行为失调进行预防,咨询和治疗,以促进员工身心健康等问题.
三,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
(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
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企业管理过程中员工的心理是对企业环境中各种刺激因素的反映.
因此,我们要想准确地把握企业中员工心理活动产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必须从国情出发,深入到企业管理的实践中去进行调查研究,并且对观察与测量到的客观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这样才能得出具有较高可信度的研究结果.
2.联系性原则
企业员工的心理是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
因此对企业员工的心理进行研究时,必须将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自然的,个人的,团体的因素联系起来,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系统分析,这样才能使我们研究结论的客观性达到最大.
3.发展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在进行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时候,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员工的心理活动.
因此,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现在员工的心理现象,也不能轻易地拿国外的科学结论来解释变化了的国内现象.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企业调研中,研究人员依靠视听感官或借助音像设备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的言语和行为表现,并把观察到的结果按时间顺序系统地记录下来,而后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
自然观察是在正常的工作环境中,研究人员不施加任何影响,在被研究对象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研究人员对被研究对象进行的观察.
控制观察是在研究人员对工作环境中的某些条件进行控制的状况下,对已知晓情况的被研究对象进行的观察.
自然观察法又分为: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
参与观察是指研究人员在直接参与被研究对象所从事的活动中,对被研究对象进行的观察.
非参与观察是指研究人员以旁观者的身份对活动中的被研究对象进行观察.
观察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能获得比较全面系统的资料.
不足之处是资料表面性强,不易分析本质;控制观察的结果有可能不真实;观察法所用时间较长.
2.谈话法
谈话法是研究者与被访者面对面地交谈,在口头信息中了解被访者心理状态的研究方法.
谈话法可分为专题谈话法和一般谈话法.
专题谈话法是控制式谈话,研究者根据预定的目的,事先拟定访谈提纲,然后按顺序提问,被访者逐一回答.
专题谈话法的优点是谈话结构严密,条理清楚,内容集中,时间较短;
不足是谈话形式死板,被访者易拘束,双方不易沟通感情.
一般谈话法是松散式谈话,研究者也有预定的目的,但谈话没有固定程序,双方互动地自由交谈.
一般谈话法的优点是谈话气氛活跃,被访者主动性强,双方易沟通情感,了解内容全面真实;
缺点是所用时间较长,谈话进程不易控制.
3.实验法
实验法是研究人员在一定的控制条件下,有目的地给予被试者相关的刺激,以测试或观察其心理反应的研究方法.
根据实验场所的性质,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实验室实验是在专门的实验室内,借助仪器设备对被试者进行测试或者是在实验室内模拟特定工作环境来观察被试者的行为反应.
实验室实验的结果可以反复进行验证,一般比较准确;但实验成本较高,在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中很少使用.
现场实验是在实际工作现场进行的控制实验.由于实验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所以实验的结果往往更具有现实性.但有时现场的条件比较复杂,对许多与实验无关的变量往往很难加以控制和排除,导致实验结果不够精确.因此现场实验往往要进行周密的设计和较长时间的观察研究.
4.测验法
测验法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量表或精密的测量仪器,对被试者的有关心理品质进行测量研究的方法.
测验法是管理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测验的结果多用于人员选拔,绩效评价等工作.
5.问卷法
问卷法是研究人员运用精心设计的问题以书面形式或在网上让被试者进行填答的调研方法.
常用的问卷法有以下三种:
(1)是非判断法.此方法要求被调查对象对每个问题只作出"是"或"否"的回答.
如"你很喜欢自己现在的工作岗位:
A.是 B.否".
(2)选择法.此方法要求被调查对象从每题可供选择的答案中进行惟一或多项选择.
单选如"你觉得本企业应该:
A.不改革 B.局部改革 C.全面改革".
多选如"你对本企业感到满意的方面有:
A.领导的作风 B.薪金 C.福利待遇 D.人际关系".

(3)等级排序法.此方法要求被试者对每题的多种答案按重要程度进行先后排序.
如"请对下列奖励方式按重要程度排序:
A.提职( ) B.出国旅游 ( )C.发奖金( )
D.授予荣誉称号( ) E.进修学习( )".
问卷法的优点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大量的材料,并且容易使调研结果数量化;
缺点是得到的结果难以进行定性分析,不能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因此,难以把结论与调研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
以上几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实际研究工作中,可根据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决定是采用一种方法还是多种方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2-22
中国古代就有丰富的管理心理学思想。例如,春秋末年军事家孙武在《孙子兵法》一书中就写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孙武强调领导与下属之间意愿协调一致的重要性,这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重要的管理心理学原则。

中国古代的管理哲学思想充分反映在关于人性的争论上。荀子认为“今主人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性情也”(《荀子·性恶》)。孟子则认为,“人之善也,如水之下也”。中国古代管理心理学思想已经受到管理心理学家的广泛重视,中国的有关古籍也成了一些国家培养管理人员的必读书目。

不过,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还是与现代化大生产密切相联系的。19世纪末,资本主义得到发展,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对企业的管理也更为复杂,劳动组织和合理安排也提到科学研究的日程。这时出现了科学管理的学院,其代表人物是泰勒。泰勒着重研究了 工人操作合理化的问题,但他把人看成是经济人,忽视了人的社会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参战各国都力图利用心理学原则来改进管理,提高生产为战争服务。例如,制定人员选拔和训练的方法,研究最有效的组织形式,调整工人与管理人员的关系等。

战后,工业生产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人在生产中社会性因素的作用等。以社会心理学家梅奥为首的一批专家进行了霍桑实验,提出了“社会人”的思想。他们认为,单靠物质刺激不能保证调动工人的积极性。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的社会条件与工作效率有更密切的关系。此外,他们还提出了非正式组织在群体中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工程心理学的发展,强调研究人-机关系,同时也提出了解决人-人关系,人-组织关系的问题。战后,许多学者总结了战时的经验,考虑到有必要建立一门研究人的行为的综合科学,认为可以把人与社会,人与生产中的诸因素统一加以考虑。于是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次讨论会上,便提出了“行为科学”这一名称。其后美国福特基金会给予了经济上的支持;在许多大学中开展了有关行为科学的研究,并出版了行为科学杂志。

由于行为科学这一名称过于广泛,有人把医学中的行为研究、动物行为研究等也包括在内,不能突出与生产管理有关的工作。所以后来有不少单位与专家采用组织行为学或组织心理学的名称,专指在一定组织内活动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研究。在中国则多用管理心理学的名称。

管理心理学主要研究与组织行为有关的人的个体特点,如动机、能力、性向等;人的群体特点,如群体的分类、人与组织的相互作用等;领导行为特点,如领导风格,领导的评估与培训等;组织理论与组织变革,如组织的模型,组织变革与组织开发研究等;工作生活质量研究,着重从改善工作环境,工作丰富化、扩大化方面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生产率;跨文化管理心理学,比较不同的地区、国家、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下管理行为的异同,为国际间的经济交流、合作经营企业提供科学依据。

在研究方法方面,管理心理学并没有一种适用于解决一切问题的通用的方法。它主要以心理学及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量表法、个案分析、准实验研究、社会调查、公众意见调查等方法为基础,结合管理实际,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问题,采用适宜的方法,使问题的解决有客观的科学的根据。

西方国家组织行为学主要应用于人为资源的研究,如利用测验方法选拔职工,或应用评价中心方法对领导进行评价;由专家组帮助企业增加自我完善的能力,带动各种组织进行改革;决策理论的应用,如协助大企业对重大项目、经营战略进行审定等。采用决策会议方式,在专家指导下,利用电子计算机及专门的决策软件可以大大加快决策的制定过程和提高决策的质量;工作生活质量研究,如制定更完善的作业班制度,防止事故,减少工作的应激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