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偶像作文 曲婉婷

如题所述

她的故事要从小时候开始说起。

1983年10月10日,曲婉婷出生在哈尔滨市的一个普通家庭,从牙牙学语起就喜欢跟着音乐哼唱,表现出了对音乐的敏感和热爱。
1987年,《便衣警察》一剧热播,刚刚3岁大的她对剧中的主题曲情有独钟。那段时间,每次早上曲婉婷都会趴在被窝里用咬字不清的童音唱着“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这时妈妈就会知道她已经醒了。
5岁时,有天妈妈带她到一个阿姨家做客,阿姨家有一架钢琴,那是曲婉婷第一次见到钢琴。她觉得这个能发出美妙声音的大家伙很神奇,于是爬上凳子好奇地用小手摸索着琴键,听它们蹦出悦耳的音符,弹着弹着竟然流畅地弹出了“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的旋律,在一旁的大人们很惊奇。
带着望女成凤的期盼,妈妈觉得不能埋没女儿在钢琴上的特长,和曲婉婷的爸爸商量之后,拿出家中的全部积蓄又借了一些钱为曲婉婷添置了一架钢琴。就这样,6岁的曲婉婷开始学习钢琴,除了每周3次固定的钢琴课,妈妈要求她每天必须练一小时以上,周末还有钢琴补习班。对曲婉婷来说,她喜欢钢琴的美妙声音,却越来越讨厌被妈妈“逼着做一件事”的感觉。这种感觉让她觉得学习钢琴变成了一种沉重的任务和负担。直到9岁,某天重复单调枯燥的指法练习之后,曲婉婷鼓起勇气对妈妈说:“我再也不想弹了!”无论妈妈严肃地要求还是温婉地劝导,固执的她都不肯就范,僵持了一段时间,妈妈只好接受了她的“不争气”。花血本送曲婉婷去学钢琴,妈妈的初衷是像大多数的家长那样不输在起跑线上,让女儿多一门才艺,却从未想过让她走音乐这条路。对妈妈来说,身边没有一个人与音乐沾边,这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所以,当有一天妈妈问她长大以后想做什么,曲婉婷大声回答想当歌星时,立刻遭到了妈妈的反对。曲婉婷的二叔是一名医生,妈妈说:“当歌星一点都不好。你不是还有个当医生的梦想吗?像你叔叔那样,穿白大褂、做个白衣天使多好!”
那时的曲婉婷对梦想和自我还没有什么认识,她不清楚歌星和医生有多大不同,只是讨厌被逼着做什么,但年幼的她从妈妈的眼睛里读懂了渴望。妈妈的话对她起了很大的暗示作用,她做音乐的梦想被“消灭”在萌芽状态。此后多年,为了让妈妈高兴,曲婉婷再也没有提起过音乐梦想。她循规蹈矩地过着自己的学生时代,认真上课,忙着应付考试,一直为妈妈渴望的“优秀”而努力,除了偶尔和妈妈意见不一,做些“以卵击石”的小抗争。
2000年出现了中学生出国热,16岁的曲婉婷也想出国,但是遭到了妈妈的坚决反对。这年暑假,曲婉婷说想去上海看宋庆龄故居,妈妈同意了。在参观故居的过程中,曲婉婷问了许多问题,回哈尔滨的飞机上,她对妈妈说:“宋庆龄的母亲是旧社会的家长,但在宋庆龄14岁时母亲还是同意把女儿送出国,妈妈,你为什么不行呢?”直到这时,妈妈才知道了她的用意并被她说服。后来,她出国在机场送别时,别人家的孩子都是跟父母哭成一团,只有曲婉婷一直高高兴兴的,过了安检连头都没回。提起这段往事,曲婉婷说:“那是因为自从家里同意我出国后,我就做好了准备,这是我的选择,别人哭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准备好。”
直到16岁出国前,曲婉婷,这个用自己的独特表示出“我存在”的原创音乐人,除了曾被逼迫学过3年钢琴,与音乐还没有发生过什么联系。而父母为她选定的工商管理专业,似乎也没有带给她未来和音乐发生关系的可能。
到加拿大留学,对16岁的她来说,是人生的一次华丽转变。虽然,曲婉婷选择了枯燥的商科,可是,出国打开了一扇门,让她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而且,远离父母,一人在外也给了她找到自我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出国前清点自己的行李时,曲婉婷带上了小时候曾一度深恶痛绝的钢琴教材。在最初出国的新鲜刺激之后,17岁的她感到了异国他乡的空虚和寂寞。预科学校的地下室有一架旧钢琴,曲婉婷开始在那里流连,翻着幼时的钢琴教材,重温指尖与琴键接触的快感。
在加拿大,曲婉婷发现音乐原来除了国内的流行歌曲之外竟然有那么多种,她开始听乡村音乐,还有摇滚、金属、朋克甚至古典音乐。
对曲婉婷来说,音乐让她在异乡的生活得到了充实和慰藉,她有着常人没有的独特听力,很多曲子听一遍就可以记下来。可是,父母花了那么多钱送自己出国,并不是让她来学音乐的。每次妈妈与她通电话,挂在嘴边的话都是:“你记得xx吗?人家现在考上名牌大学的研究生了!你知道xx吗?人家进政府机关工作了……”为了成为妈妈心目中的“优秀”和“骄傲”,曲婉婷努力地学习着自己毫无兴趣的商科课程。她说:“要知道,想在一个自己根本不喜欢的领域取得点儿成绩,真是太不容易了!但是,既然我答应了我妈,就得信守承诺。”曲婉婷一直坚持一个原则:父母给的钱只能用在学习上,为音乐花的钱必须自己去挣。可是,尽管她很努力地想达到父母的期盼,却越来越清楚地知道自己根本不是读商科的料儿,她的成绩越来越差,对父母的愧疚也越来越深。
她开始在Myspace(国外的社交网络,很多独立音乐人把作品放到这儿)面上,记录下青春期少女特有的情绪。借助这个平台,她结识了许多新的朋友。有人说她敏感细腻、有人夸她善思考充满了灵性、有人夸她真诚而不加修饰……赞美越来越多。曲婉婷说:“这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在国内,我一直像是隐形的,妈妈跟我说话时,总是以‘别人家的孩子’开头。可是,到了加拿大,我突然被发现,越来越多的人鼓励我,我开始想,我是不是真的有一点与众不同?有一点才华?”
曲婉婷的骨子里一直被努力克制和压抑着的自我,第一次得到释放是因为男朋友“Markus”导致的她和妈妈之间的关系紧张。当她第一次通过视频向妈妈介绍自己的男朋友,妈妈肯定地告诉她:“这个男人不适合你,赶快分手吧。”那时,Markus对曲婉婷来说不只是男朋友,也是唯一在加拿大称得上密友的人,妈妈的话就像一盆冰冷的水,曲婉婷大声反问道:“为什么?我不能离开他!”之后,因为男朋友和糟糕的成绩,母女的关系越来越差。
2004年底到2005年初,被曲婉婷认为是人生的最低谷,男友Markus提出分手,母亲当初的断言成真。同时学校向她发出了警告,因为她的学分太低,建议她到其他学校读一些别的课程拿一些学分,否则将毕不了业。双重打击让曲婉婷几近崩溃又觉得没脸跟妈妈说。她一个人躲在住处,不想见任何人,陪着她的只有音乐,在音乐里她一点点地找回了安静和坚强。
一天,曲婉婷到商场去为朋友买生日礼物。她发现大厅里聚拢着很多人,于是过去问是干什么的,对方告诉她这是加拿大某个音乐电视台正在举办音乐比赛,然后对她说:“你想报名吗?还有最后一个名额。”就这样,她参加了比赛。严格说来,这称不上一场比赛,全部选手只有8人,曲婉婷是最后一个,评委就是商场里的顾客,谁得到的掌声和欢呼声最高谁就赢了。当主持人问到:“大家觉得第八号选手怎么样?”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曲婉婷赢了。那时,她没想到那么多不认识她的人会为她鼓掌,她很开心也很激动,领奖时产生了一种渴望,渴望以后还能享受给大家表演然后赢得掌声的感觉。
此后5个月的时间里,曲婉婷停止了学业,除了和音乐为伴什么都不做。她伤心失望也迷惘,难道真的要这么一事无成地回国?我还能做什么?她觉得如果没有音乐自己就要疯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一间乐器行发现了一台电子琴,当指尖与琴键相触,音符流出,她觉得这台琴的声音跟真的钢琴差不多。于是,她花了两门功课的学费买下了它。
很快,她用这台电子琴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首歌:“To Markus”。写歌比预想中容易,这种歌的歌词也无非是“你不关心我,我对你什么都不是”这样的抱怨,可是,当她把歌放到网上,没想到很多人说喜欢。
曲婉婷下定了决心做音乐。她说:“因为除了音乐,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当她在电话里把决定告诉妈妈时,妈妈的回答是:“如果你坚持这样,就不要再做我的女儿了!”此后母女二人的关系如履薄冰,为了阻止曲婉婷,整整3年,妈妈切断了对她的经济支持,甚至没有跟她通过一次电话。可是,她坚定地选择了音乐之路,同时为了给妈妈一个交代,坚持完成了商科学业。无数个夜里,想起妈妈的话,曲婉婷都会忍不住落泪,她的第一首中文歌是写给妈妈的,歌曲的名字叫“我是我”。在歌里她大声地唱出了心声:“我不管你怎么说,我也不要再保持沉默,妈妈,我就是我,请不要想改变我,别人的孩子不是我……”
2011年,“我的歌声里”爆红网络,引来了高达1亿的点击量和无数翻唱者,2012年初,电影《春娇与志明》的主题曲“drenched”让曲婉婷再次惊艳乐坛。很多人感叹她一夜爆红的好运气,曲婉婷对这个说法并不赞同:“我的一夜爆红背后,是无数个一夜的努力,为这一天,我已经准备了太久。”
与妈妈决裂并被切断经济支持后,曲婉婷靠打工坚持着自己的音乐梦想。她做过清洁工,也在酒吧、体育馆做过服务生等很多辛苦的工作,常常半夜回到住处还没有吃上饭。这时她就会煮一碗面拌点酱油,吃完开始写歌,有时吃面的过程里有了灵感,就会干脆把面丢到一旁。这让曲婉婷的体重一直停在80多斤从来没胖过。
虽然妈妈的反对让曲婉婷很难过,但是,她很理解妈妈的心情。“妈妈是个很传统的人,她希望我长大后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结婚、生小孩,过最正常的生活。她的表达方式不好,但我知道她无时无刻不在关心我。我家不是音乐世家,我自己也并非科班出身,她反对是因为担心我吃苦。”
2005年初,曲婉婷回了一趟国,那是跟妈妈通电话,妈妈态度决绝地反对她做音乐之后不久。她翻出了叔叔多年前送她的吉他,忐忑地跟妈妈请求想带走它。那时,曲婉婷坚持完成了学业总算让妈妈有了一丝安慰,妈妈也意识到不管自己多不愿意,曲婉婷已不是那个言听计从的小丫头了,是个有独立思想的成人。她默许了女儿带走吉他。
回到加拿大,曲婉婷和几个朋友组建了乐队。第一次演出是在一个咖啡店,等到晚上快12点时,才轮到他们上场。那时人已经剩得不多了,反响很平淡。下台后,曲婉婷有些沮丧,可是她坚持至少每个月有一次现场演出,积累经验。乐队维持了两年,之后曲婉婷开始独自打拼。
2005年春,曲婉婷参加了Nettwerk的CEO Terry的一次讲座。之前,她觉得Terry是神一样遥不可及的人物,可是,讲座让她发现Terry一点架子都没有,非常有亲和力。同年夏天,在Nettwerk旗下一位歌手的演唱会上,曲婉婷再次见到了Terry。当时,Terry正要离开,曲婉婷大胆地上前叫住了他,她介绍自己,然后问Terry:“如果我有歌的时候,可以给你听吗?”Terry回答:“如果你喜欢我的歌手的话,也可能更容易让我喜欢。等你准备好了,可以把你的歌给我听。”等曲婉婷准备好已是4年之后了。2009年11月,曲婉婷给Terry听了自己的歌,Terry对这个中国姑娘的好声音给出了极高的评价,仅仅十几天后,曲婉婷就和Nettwerk签了约。
知道女儿签约的消息,曲婉婷的妈妈既开心又担心,开心的是女儿的心里或许真的有个能爆发的“小宇宙”,担心的是,女儿能不能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2011年,曲婉婷把“我的歌声里”放到网上后点击量飙升,引来翻唱者无数,她的音乐之路也终于水到渠成。
这年秋天,导演彭浩翔在一家咖啡馆里构思《春娇与志明》的剧本,咖啡馆里正播放着曲婉婷的“drenched”和“我的歌声里”。彭浩翔听后很感动,回家后搜索曲婉婷,后来听着她的歌完成了剧本。剧本完成后,彭浩翔很自然地想到了把“drenched”这首歌放进电影里,于是联系上了她。曲婉婷觉得这是个不能错过的机会,后来“drenched”的好评如潮也正如她所想的那样。
曲婉婷的事业打开后,曲婉婷的妈妈来到女儿身边,照顾她的饮食起居,闲时陪她聊天,让已经在外生活了10多年的她很快重新融入到国语的环境。
2012年7月5日,曲婉婷和“环球音乐”签约,成为同时签约两大唱片公司的“国际艺人”。当天的首张专辑发布会上,Terry来了,彭浩翔来了,大批的粉丝来了,最重要的是妈妈来了!曲婉婷让妈妈真正体会到了,已经有那么多的人喜欢她,她可以自己走好她的路。妈妈激动地说:“曲婉婷,你让妈妈觉得骄傲了,妈妈觉得很幸福。”
发布会之后,回到哈尔滨的妈妈给曲婉婷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妈妈说:“我想,没有谁比我更知道,婷儿为自己心爱的事业付出了多少的艰辛和劳动,更没有谁比我更能体会,在我不理解你的追求时,给你内心带来的矛盾和苦楚……”
对于过去发生的一切,曲婉婷都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对曲婉婷来说,今天她获得大众认可了,找到真正的自己,离不开妈妈当初送自己出国甚至妈妈的极力阻止,在音乐的梦想之路上,她用事实向妈妈证实了自己的坚持是对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