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小学生创意能力

背景:我在实习中发现小学生临摹的现象很严重。在交上来的美术作业中发现,很多的孩子都是临摹的,不是临摹书上的范例就是临摹同桌或者周围的同学的作品。有次,我们实习生上完一课,美术老师说,我们应该放些范例给学生,那样,学生就会去临摹了,交上来的作业也会很漂亮了。我很讶异,为什么美术老师会这样要我们教学生。在小学里,学生的思想不是都很负有想象力的吗?其实,在课堂中,学生的想法还是挺多的,能说出很多自己心里想的,很精彩的东西。可是,一涉及到绘画上,他们更多的就会选择临摹了。不管自己想的怎样精彩,都成为空想。到底是小学美术教师的原因,还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

我想请教下,如何改善小学生创意能力,越详细越好。谢谢。

一、引导合理想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敢想象才会敢创新,加上孩子天性爱幻想。想象,所以我在教学中常用启发诱导的方法有意识地让孩子大胆想象,在想象中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想象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我在教学《风娃娃》一课中安排了“用用小画笔,动动小脑筋”的环节,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孩子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用一支支五彩的画笔,勾勒出了一个个鲜活的风娃娃。孩子们笔下的风娃娃表情是多么丰富啊,他们或伤心,或生气,或懊悔,或质疑。这是孩子们对风娃娃此时心情的一种多元化的体验。通过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劝一劝,由文本的话引出了孩子们心中的画,由孩子们笔下的画延续了文本的再创造,这种充满想象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既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又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利用精巧提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可见,精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根据文学作品或课本中那些蕴含着利于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因素,组织学生开展“解疑献计”活动。

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学生理解课文后,我因势利导提出问题:同学们,你还能帮乌鸦想出其它喝水的办法吗?学生通过出主意、想办法,提出了许多的办法。

又如我在教学《拔苗助长》这则寓言时,让学生为寓言中的人物献计献策:怎样才能让禾苗长得又快又好?教师通过精巧提问,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解疑献计中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巧妙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上课时,教师若能把诱发学生创新兴趣的思想贯注于心,把潜藏于学生内心深处的创新兴趣诱发出来,就给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定下了良好的基调,学生至始至终都会乐于创新,时时有新问题、新发现。

如我在执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时,我充分运用了鲜明的图画、生动的录像、美妙的音乐、形象的表演等手段,不断地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使学生与文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对文本产生了极大的学习兴趣。

再如教学《我是什么》,我使用了小标志胸卡,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身份进入文中,同时利用多媒体动画把学生带到水的变化之中,这样孩子们身贴小标志进入了一个水的世界,他们就是可爱的小云朵、小雨点、小雹子、小雪花,要到空中去旅行,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四、积极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活动是指在课堂以外,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项目和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形式。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活动这一有效载体,善于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创新方法。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我在十余年的教学实践中,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乐于歌唱,喜欢竞赛,乐意猜谜语的心理特点,把各种活动引入课堂,从激趣入手,使学生乐学、好学,记忆深刻,收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教学效果。如猜字谜活动:教“耳”字时,我说:“东一片,西一片,隔着山头不见面。”学生想了想,猜出“耳朵”。教“眼睛”时,我说:“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教“脑”字时,我说:“白娃娃,住高楼,看不见,摸不着,缺它不得了。”再如开展竞赛、讲故事等活动。像这些活动,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又可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重视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观念上的转变至关重要。我们的教师必须做到,不仅能够找出优等生的弱点,还能够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更要允许那些奇才、怪才、偏才的存在。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多层次化视角出发,以高度的智慧,因材施教,科学点化,正确引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其个性和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六、进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始于动作,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取感性知识,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提供支柱,从而帮助他们理解新知。

如我曾听一位数学教师讲授“数学乐园”时,在“拼积木”活动中,让学生把几个相同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拼成不同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学生对此颇感兴趣,学习小组通过合作、交流、讨论,拼成的形状各种各样。教师加以点拨和鼓励,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萌发了创新意识。在“随意拼”活动中,让学生利用各种实物和立体模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拼出了火车、大炮、卡车、坦克、长颈鹿、机器人等物体的形状。这样的动手操作活动,调动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尝试,勇于探究,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强盛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才成长的基因,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国家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