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以德治国比以法治国重要

我们有一场如上述主题的辩论赛,我想找一些论据或例子,请大家帮忙啊!

因为没有德治支持的法治,是没有根基的。在当代中国加强德治是十分必要的。

法治与德治是相互促进的。一方面,加强法治能赋予社会道德规范以权威性,促进社会道德法制化;另一方面,加强德治能有效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从而在根本上防范和减少违法乱纪现象的滋生。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道德在治国安邦中的地位与作用历来予以高度重视和评价。马克思曾提出,国家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使每个社会成员“把个人的目的变成大家的目的,把粗野的本能变成道德的意向,把天然的独立性变成精神的自由。

基本内容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以德治国”,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所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依法治国需以以德治国为基础。这首先是因为道德是立法的基础,重要和基本的道德规范是法律规范的主要来源之一,先进的道德规范是法律规范的主要价值目标之一,良好的道德规范是评价法律规范善恶的主要标准之一。其次是因为道德是执法的基础,法律规范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能否公正地、准确地把握立法宗旨,取决于执法者的素质;执法者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能否恰当地运用这一权力,则取决于执法者的素质;执法者不可避免地具有证据采信方面的自由心证权,能否恰当地运用这一权力,则取决于执法者的素质。再次是因为道德是守法的基础。大多数人对法律的认同和信仰是法律存在的基础;权利是现代法治的核心,如何将法定权利兑现成为现实权利取决于公民的自觉和自愿意识;与权利意识相对应的义务意识也与公民的自觉和自愿意识相关联。(2)以德治国需以依法治国为补充与保障。以德治国着力于通过提高人的内心觉悟和建设人的动机文明,来端正人的文明行为;依法治国则着力于通过约束人的外部行为和建设人的行为文明,来开掘人的内心文明。以德治国着力于建设个体文明,通过榜样的力量促进社会主义群体文明水平的提高;依法治国则着力于建设群体文明,通过群体文明的提高,防范、震慑个体的越轨行为。以德治国着力于强调人的义务意识、责任意识,依法治国着力于维护人的权利,强调人的权利意识,两者相得益彰.
首先我要说明,道德和法律都不能相互取代。只所以说道德比法律更重要,是因为先有道德规范,后有法律规范,前者是后者的主要渊源,所以道德为本而法律为末。道德的主要作用是教化,法律的主要作用是惩戒。道德高尚的人以违法犯罪为耻,而道德败坏的人极有可能走向犯罪。法律是道德的必要补充,是因为法律具有强制作用,也就是说,只有当道德失去规范作用后,我们才需要法律的强制手段。法律是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的最后一种方法,也是最为下策的一种方法。一个主要靠道德进行治理的社会,是一个文明而祥和的社会,一个主要靠法律进行治理的社会是一个颓废和充满暴力的社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0-20
为什么说以德治国比以法治国更重要。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在提以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因为我们觉得发达国家都在实行法治,而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就是因为人家法律制度比较完善,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不重要,不应该实行以法治国,而是不能为了建立法制国家就把以德治国放在一边。一个国家能否发达,不在于法律制定了多少,而取决于这个国家公民的道德水平。因为一个浅显道理是“法靠官来行”,如果我们的法官业务能力不错,但道德水平不高,换句话说私心严重,那法律实行的结果可想而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便只能是一句空话,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法律越来越健全的今天,冤假错案反而越多了。回顾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最繁荣的要属唐朝了,而唐朝时期也正是儒家思想(儒教)的鼎盛时期。而儒教影响了周边的许多国家,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也就在于此。而现在我们却有被西方发达国家日趋同化的危险,一些传统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受到了挑战。我们在儒教的继承上远不如我们邻居日本和韩国,而两个国家只所以有今天,是与国家推崇儒教分不开的。我们不能在学习别人长处的时候,而抛弃了自己的优良传统,马列主义不能使中国复兴,盲目学习西方会迷失自己,只有把儒家思想发扬光大,实行以儒教为核心的德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实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