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1200如何正确支配自己的工资

我不需要支付房租和水电费 早上也有工作餐. 就只有中餐和晚餐.也没什么应酬.就是朋友比较多.. 有时候自己剩下点钱 也只能存在银行.因为数量不多也就一两钱,也不知道能做什么.

假设你的月收入只有1200元,你也可以过得很好。我帮你把钱分成五份。第一份500元,第二250元,第三份450元。

第一份500元,用来做生活费。这么少的生活费,每天只能够分到十几元。早餐一份煮米丝,一个鸡蛋,一杯豆浆。中餐一份快餐,一个水果。晚餐自己开个小灶,煮点饭,加俩菜,睡前一杯奶。这样一月的伙食大概是400-500。不过,如果你还年轻,身体暂时还没有太多问题,这样的食谱,够你数年内不会有健康问题。

第二份250元,用来交朋友,扩大你的人际圈。这就宽裕了。你的电话费可以用掉100元。每个月可以请客一次,每次150元。请谁呢?记住,请比你有思想的人,比你更有钱的人,和你需要感激的人。每个月,坚持请客,一年下来,你的朋友圈应该已经为你产生价值了,你的声望、影响力、附加价值正在提升,形象又好,又大方。

第三份450元,用来学习。每个月可以有50元—100元用来买书。钱不多,买的书就要认真阅读,学会学了就用的精神。每一本书,看完后,就把它变成自己的语言讲给别人听,与人分享可以提高你的信誉度,并且,提升亲和力。另外的300元存起来,每一年参加一次培训,从不间断。等收入高一些了,或者有额外的积蓄,就参加更高级的培训。参加好的培训,既可以免费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又可以学习平时难以领悟的真理。
好了,这样熬了一年,第二年如果你还在拿1200元的收入,那就是你的不是了,这么不长进,活着也够丢脸的,看看有什么品牌的豆腐比较硬,买一点来,用头去撞吧。

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一定要兼职赚钱,不要穷,还很有个性,挑三拣四的,这个不愿意做,那个没有兴趣。收入不高,一定要非常勤奋,尽量去找跟销售有关的工作,比如房地产中介,这就是很不错的兼职工作,既可以认识很多有价值的人,又可以锻炼自己的信息收集能力和营销技巧。

衣服啊,鞋子啊,这一年你是得尽量少买了。最好全部通过你的兼职赚的钱去买。当作奖励自己的一种方式。额外多赚钱的时候,记得买个礼物给你的爱人,谢谢他/她支持你的财务计划。很坦诚地告诉他/她,为何你那么勤俭,告诉他/她你的梦想和努力的方向。

到处都有需要帮助的生意人,兼职帮他们做点事情,去磨练自己的意志、口才、和工作能力吧,加上你的理财技巧,第二年,你的收入至少要增加到5000元。最低也应该是3000元,否则你收入的成长还赶不上通货膨胀呢。

无论你的收入是多少,记得分成五份。增加对身体的投资,让身体始终好用,增加对社交的投资,扩大你的人脉,增加对学习的投资,加强你的自信,增加对旅游的投资,扩大你的见闻,增加对未来的投资,增加你的收益。
保持这种平衡,逐渐你就会开始有大量的盈余。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人生计划。身体将越来越好,得到更多的营养和照顾。朋友会越来越多,存储许多有价值的人脉关系,同时,你也有条件参加那些非常高端的培训,使自己各方面的羽翼丰满,思维宽阔,格局广大,性格和谐。而你,也就能够逐渐实现自己的各种梦想,购买自己的需要的房子、车子,并且给未来的孩子准备一笔充足的教育基金。

人生是可以设计的,生涯是可以规划的,幸福是可以准备的。现在就可以开始。在你穷的时候,要少在家里,多在外面。在你富有的时候,要多在家里,少在外面。这就是生活的艺术。穷得时候,钱要花给别人,富的时候,钱要花给自己。很多人,都做颠倒了。

穷得时候,不要计较,对别人要好。富的时候,要学会让别人对自己好。自己对自己更好。穷要把自己贡献出去,尽量让别人利用。富,要把自己收藏好,小心别让别人随便利用。这些奇妙的生活方式,是很少人能够明白的。

穷的时候,花钱给别人看。富的时候,花钱给自己享受。穷的时候一定要大方,富的时候,就不要摆阔了。生命已经恢复了简单,已经回到了宁静。

年轻不是过错,贫穷无需害怕。懂得培养自己,懂得什么是贵重物品,懂得该投资什么,懂得该在哪里节约,这是整个过程的关键。别乱买衣服,少买一点,但是可以买几件很有品味的。少在外面吃饭,要吃就请客,要请,就请比自己更有梦想的、更有思想、更努力的人。

一旦生活需要的钱已经够了,最大的花费,就是用你的收入,完成你的梦想,去放开你的翅膀大胆地做梦,去让生命经历不一样的旅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16
    热门话题“月入7500没安全感”来由是的一女士月收入税前7500元,表示没安全感,引友大讨论。很多网友晒本地安全感收入标准。就此,网上也发起了一项微调查,网友心目中月入多少才有安全感。参与投票的网友有117人,让网友表示吃惊的是,的心理价位还真不低,73%的网友表示月入1万以上才有安全感,只有3%的网友要求不高,月入2千就有安全感。  著名者曾有一本著作《中国人为什么勤劳而不富有》,这个问题,大是国人自古遭遇经济困境的一大。如今,世易时移,无论是从数字统计还是从消费盛况来看,国人似乎都已摆脱了“不富有”的困扰。但可支配的钱多了,内心却未必能获得的安稳。那句“中国人为什么勤劳而不富有” 的疑问尚未完全解答,“我们为什么富有了却不幸福”,反而成为的天问。  毛女士是北京某商场门,每月税前收入约为1.5万元。在她看来,自己的工平连“小康”都达不到。毛女士表示,她身边的朋友和同事都普遍存在一种“焦虑感”,不管如何,都在为“挣钱”而奋斗着。“北漂”小姚也称,自己税前收入约7500元,扣除各种后,每月积蓄不到2500元,生活在北京让他没有安全感,“就算老板给加工资,也赶不上的速度。”人们普遍有一个疑问,均GDP已达中上等富裕国家水平,为什么“我”还是不富裕?  这样的焦虑与疑问,恐怕并非生活在北京的人们独有。对许多身处都市,不得不为生活与理想奔波的人们而言,怎样获得一条安全的底线,怎么达到一种对未来稳定的预期,越来越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尽管有数据显示,北京、去年的人均GDP已经接近富裕国家水平,但的另一面却是,北京城镇居民仅为人均GDP的约40%,比一些富裕国家至少要低10个百分点。这其实也是在说,人们拿到手上可供支配的收入,远远不如GDP的账面数字美妙。  另一个与公众感有关的则是:增速高于GDP增速。大量通过商品价格向社会转嫁,税收与物价高度关联,这种税,也成为人们日常消费难以承受之重。不仅如此,住房、医疗、教育、养老……哪个话题拎起来,都足以让茶余饭后的谈论变得滞重难言。  或许,正是税感沉重,税收富少穷多的逆调节,让大多数民众难以从的二次调配中,感受到制度公平,却反而要遭遇隐性剥夺;或许,并不完善的环境,让人们难以从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必需品中,享受到公共,却反而要为之支付额外昂贵的,甚至要用一生的财富做赌注;或许,、无力、体制上的制度漏洞、从消费到公共话语的权利缺失……凡此种种,也都从某种程度上着人们幸福感,加剧着不安全感。  的确,人们可以从快速的社会经济发展中获取更多财富,但缺乏福利,更多额外的社会成本对财富的无情,都令“因病返贫”、“一套房子消灭一个”的故事,成为人们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某种程度来说,“月入7500元没有安全感”,不是大城市里中高收入者的,而是与危机感紧密相连的写照。而对于瞬间赤贫的恐惧,对于福利保障的担忧,对于权利缺失的困扰,则成为当下城市人尤其是中产者疯狂工作与生活的注解。  这种心理焦虑中,“没有安全感”,不是一种群体心理失衡,而是切实困扰下,人们面对生的集体困惑。当个体对未来与命运越发不可把控、难以预期的时候,者就应该以福利兜底、权利保障、公平建构的姿态,站在民生福祉的角度,践行公共责任,还利于民,让集体困惑回归正常心理轨道。倘若无法培育公众对社会的心理归属与,恐怕谁也无法从“没有安全感”的心理阴影中幸免。
第2个回答  2012-05-16
除去自己的平常开支,建议每个月拿出20%的资金强制储蓄,其余的存银行以备日常的其他开销。而强制储蓄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方法或者理财产品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可以试着了解下黄金定投,最低100元即可投资,不仅可以达到强制储蓄的目的,还能实现稳健的收益,现在的行情也正是一个投资好的时机。有兴趣,可以点击我的名字。
第3个回答  2012-05-16
减少没必要的支出,增加节余。省出来的钱可以做些零存整取。
第4个回答  2012-05-17
看你需不需要交房租水电费.还有朋友之间的应酬多不多.家里是否有固定的消费支出……
1200如果我分配的话,我会拿300交房租水电.200应酬和平时一些小的开销.200生活费.200作为流动资金或用来投资.300存起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