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撰联,喜用典故。静安先生此联也是运用了两个典故。
先说上联。上联典出《左传》。
《左传•襄公三十年》:
二月癸未,晋悼夫人食舆人之城杞者。绛县人或年长矣,无子,而往与于食。有与疑年,使之年。曰:“臣小人也,不知纪年。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于今三之一也。”吏走问诸朝,师旷曰:“鲁叔仲惠伯会郤成子于承匡之岁也。是岁也,狄伐鲁。叔孙庄叔于是乎败狄于咸,获长狄侨如及虺也豹也,而皆以名其子。七十三年矣。”史赵曰:“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数也。”士文伯曰:“然则二万六千六百有六旬也。”
该段的大意是:二月二十二日,晋悼公夫人慰劳修建杞城的役卒吃饭。有一个绛县的老年人,没有儿子,但也去吃饭。有人怀疑他的年龄(因为春秋时期,应征服役者均有年龄限制,而此人看起来过老,所以有人怀疑,说见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第1171页),让他说出自己的岁数。他说:“我是个小人,不知道自己的年龄。只记得我出生的那一年,是正月初一甲子日,到如今已经过了四百四十五个甲子了,最末一个甲子日到今天刚刚二十天。”官吏到朝廷上询问。师旷说:“他出生于鲁国的叔仲惠伯在承匡会见郤成子那一年。算来已经七十三岁了。”史赵说:“‘亥’这个字有二首六身,把‘二’拿下来当作身子,这就是他活的天数。”(按:历来对此句解释甚多,但都很难说清楚,其意大致是史赵运用析字法将当时晋国所用的“亥”字分解开来,以说明老人生活的天数。)士文伯说:“那么就是二万六千六百六十天了。”
后人因此称高寿之人为“绛县老人”。静安先生用此典意在颂主人长寿。
再说下联。下联典出《急就篇》。
《急就篇》是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所作的一篇帮助人们入蒙识字的东西,性质上类似于《千字文》。《急就篇》中有“长乐无极老复丁”一句。“老复丁”谓年老而复壮盛,犹言返老还童。(见《汉语大词典》对“老复丁”的解释)
故而静安先生说:复丁篇拟续黄门。
静安先生此处用典意仍在颂祝哈同和夫人快乐熙和、返老还童、寿比南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