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社保和单位社保买重了,怎么办?

我是84年的,2003年参加工作,07年离开第一个单位;中间中断缴纳社保两年,09年重新工作,新单位又开始购买社保至今,单位缴纳的社保,算起来应该有8年了。
今年由于拆迁,成为失地农民,镇政府统一给所有人又购买了一次社保(缴纳期限是从99年至2010年,共12年)。刚刚到社保局已经查了,我有两个社保号,确实属于重复缴纳。社保局给的解释是可以把重复缴纳的部份退出来,但是我想请问:
1、我可以只退重复部份,然后把两个社保合起来吗?也就是说,可以从99年开始算至2012年?就退缴2003年至2007年部份?
2、失地农民社保和单位缴纳的,以后哪个领的更高?这样退一个的话,会不会影响以后的领取!
3、如果要办理,我应该怎么办?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与单位购买的社保能同时拥有,但是只能享受一份保险待遇。

1、失地农民的产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正常现象,在工业化过程中,农民的农业土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国家出台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以保障农民的权益。

2、参保对象

失地农民指因政府统一征收农村集体土地而导致失去全部或部分土地,且征地时对所征土地享有承包经营权的人员。规定年满18周岁及以上的失地农民方可自愿参保,年龄以居民身份证登载的出生日期为准,征地时间以征地批文为准。

3、养老保险金待遇

(1)对于男性年龄在60周岁以上,女性年龄在55周岁以上的失地农民,地方社会保障部门根据每年养老保险金水平,按15年期限,从政府土地征用收益中扣除一部分资金用于养老保险费用的支付,个人不负担缴费。从失地的当月起,开始领取养老保险。

(2)社会保险是指国家为了预防和强制社会多数成员参加的,具有所得重分配功能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安全制度。

(3)社会保险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

(4)社会保险计划由政府举办,强制某一群体将其收入的一部分作为社会保险税(费)形成社会保险基金,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被保险人可从基金获得固定的收入或损失的补偿,它是一种再分配制度,它的目标是保证物质及劳动力的再生产和社会的稳定。

(5)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扩展资料:

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且符合办理规定条件的,按以下程序办理参保手续。

被征地农民参保应提供以下资料:

(一)由各被征地村(社区)提供征地协议及土地补偿合同;

(二)被征地农民身份证及户口本等证明;

(三)填报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花名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申请表》及《被征地农民待遇审批表》;

(四)由国土资源部门审核后的《征地情况及保障资金明细表》。

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后,发放《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手册》或《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证》。

已经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转入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应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一)办理终止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手续;

(二)本人提出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申请;

(三)各被征地村(社区)为其办理增员手续;

(四)个人补缴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

(五)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为其办理参保手续。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关系向外省市转移应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一)由本人提出申请并提供转入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具的接收证明;

(二)市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应为其办理转移手续,并将其个人帐户本息额转出或一次性退还给本人;

(三)终止其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关系。

参保人员达到享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年龄时,各被征地村(社区)携带参保人员身份证及《被征地农民待遇审批表》,报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核定待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失地农民养老保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5
  可以合并。合并的条件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纳累计满15年,可以合并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按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标准领取养老金。累计不满15年的,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按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标准领取养老金。
  失地社保不影响买社会保险(社会保险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共五险) 只要履行了同样的参保缴费义务,就享有同等的养老保险权益。到达领取养老保险待遇年龄的农工,按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标准领取养老金。
第2个回答  2021-08-10
我是2014年9月开始就业买社保至2021年4月截止,然后由于政府征地后帮忙买了六年社保,不过由于工作人员把我的时间搞错从2015年1月至2020年底,导致职工社保和失地农民社保重复了怎么办😱
第3个回答  2012-10-16
如果是有关社保、医保方面的问题,可以登录当地社保局、卫生局的网站,或亲自到社保局、卫生局去,进行相关政策、法规、知识和问题的了解与咨询。

那里的回复应该是最权威、最全面、最准确的。

祝你好运!
第4个回答  2021-03-18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