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测土种山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10-19
  山药的种植方法

  (一)植物特征及品种简介
  1.植物特征 山药为多年生缠绕草本。茎长可达2~3米,根直立, 肉质肥厚,呈棒形,长达30~35厘米,极少分枝,着生许多须根。叶
  对生,叶形多变化,常为心脏形或箭形,掌状叶脉6~9出,叶腋间生有气生块茎(称零余子,也叫山药豆、山药蛋)可供繁殖或食用。花单性,
  雌雄异株,肉穗花序,雄花直立,雌花序下垂。蒴果,三棱翅状。种子有阔翅,近卵圆形(图8-6)。
  2.品种简介 按植物学分类,山药在植物学上包括许多种,有药用和蔬菜用种,我国栽培的主要有三种:一是家山药,也叫普通山药,
  原产我国,是薯蓣科中分布最北的种类,特征是茎圆形,没有棱翼;二是田薯,也叫大薯,原产印度,我国南部栽培较多,北部较少,是栽培
  历史最古,面积最多的种类,特征是茎方形,有棱翼,块茎最大可达30千克;三是在我国华南,华东等地野生分布,块根圆柱形,长达40厘米
  左右。
  (二)生物学特性
  1.生长发育 山药在地温达到13℃以上时,才能发芽出苗。以龙头作种,栽后先生芽后生根;零余子栽种,先生根后生芽。7月上旬至8月
  上旬,先后于叶腋间生有气生块茎。8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地下茎迅速生长发育时期。霜降过后,茎叶枯萎,块根进入休眠期。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山药对气候条件要求不严,喜温暖,也耐寒。凡向阳温暖的平原或丘陵地区,均能生长良好。四川在海拔1 600米
  山地栽种,仍能正常生长并获得中等产量。由于山药是一种深根性植物,要求土壤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pH6.5~7.5的土壤
  均可种植。山药吸肥力强,需钾肥较多,一般不宜连作。
  (三)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应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向阳、排水流畅、酸碱适当的砂质壤土为好。
  山药块根人土较深,有的可达1米,故土地需要深耕。冬季深耕地,翌年下种前施基肥,每公顷施厩肥、堆肥等75千克,再细翻土深约50厘
  米,然后耙平。南方因雨水较多,于栽种前开宽1.3米高畦,以利排水,北方雨水少,在栽种时每栽完4~5行之后,随即造成10~15厘米高的畦
  埂,以便灌水。在北方亦有采用垄栽的。有人认为不同栽培方法对产量有影响,大面积栽培以开浅沟栽种比用打孔法栽种产量高。
  2.繁殖方法
  (1)龙头繁殖 龙头也有称为山药嘴子,是山药收获时根茎的上端部分,是山药大田生产上主要的繁植材料。每株山药每年只生成一个龙头
  ,还有各种损耗,所以龙头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少,尤其是龙头在栽培中逐年变细变长,组织衰老,产量下降,不能再作为繁殖材料,需要用零
  余子繁殖的新龙头来更换。
  (2)零余子繁殖 零余子的播种在4月进行。播前将经过贮藏的零余子进行粒选,选用肥大饱满形状整齐,没有伤害和干僵,外皮发白,内
  皮转绿的零余子。按20~25厘米行距开沟条播,株距约7~10厘米,覆土约6厘米。田间管理如常。长成的龙头可供次年春天栽种用。
  零余子培育出的龙头在大田栽培中,第一年产量一般,第二年产量最高,以后又逐年下降。因而到了第四、第五年,所有龙头都需要全部
  更新,也就是说零余子培育的龙头在生产上使用的年限常不超过5年。
  3.田间管理
  (1)搭架引蔓 山药茎长,纤细脆弱,易被风吹断,苗高20厘米左右,即应搭支架,引蔓缠绕向上生长,支架方式以"人"字形架较牢固,此
  法通风透光较好。
  (2)追施三肥 山药上架前后,结合浅中耕浇施"壮苗肥",促使发根壮苗。山药藤蔓上半架后,在行间重施1次"旺长肥",促苗旺长;夏至
  前后,山药重施"长薯肥",每公顷37 500-45 000千克。
  (3)合理排灌 北方一般前期干旱,苗期注意灌溉,7~8月进入雨季要及时排水。南方一般前期多雨,苗期应注意排水。
  (4)整枝控苗 山药苗上架后,基部如出现侧枝,应及时摘去,以利于集中养分,增加块根产量。
  4.病虫害防治
  (1)炭疽病(Gloeosporium pestis Massee) 为害茎叶。6月中旬发生至收获期。常造成茎枯,落叶。防治措施:清园,烧毁病残株,减少
  越冬菌源;种栽用1:1:150倍波尔多液浸泡4分钟,消灭病菌;生长期发病初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

  (2)山药枯萎病也叫死藤病和死秧病 ,主要以种子带菌和土壤传染 ,近年来该病有加重趋势,严重影响山药产量。
  山药枯萎病一般在生育前期地上部症状不明显。被害株在8月开始,植株下部的叶片变黄,向上扩展,未到收获期,植株提前枯死。薯块被害,病菌从霉雨季节到8月以前就已侵入危害。其被害薯块的表面形成圆形的凹陷的病斑,黑色并畸形。病菌侵染后,初期细根基部淡褐色,呈水渍状的小病斑,扩大并侵染肉质的薯块,引起干腐。表皮黑褐色,病健交界处常发生龟裂。切开病部,可见肉质部变褐腐烂。受害轻者则长出手指状畸形的薯块。
  发病因素:
  (1)种植密度大,株、行间郁敝,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抗性降低易发病。
  (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抗性降低,发病重。
  (3)种薯带菌、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
  (4)播种过迟的发病重,种薯切块过小易发病,生长后期土壤中水分过大。
  (5)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含水量大易发病,高温、高湿、长期连阴雨、光照不足易发病;连阴雨后或大雨过后骤然放晴,气温迅速升高;或时晴时雨、高温闷热天气发病重。
  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1)播种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均匀喷洒“护树将军”消毒、消灭虫卵,减少病源和虫源。
  (2)选用地势高燥的田块,并深沟高畦栽培,雨停不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
  (3)播种后用药土做覆盖土,或用浸种剂或用拌种剂处理种薯。
  (4)合理密植,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
  (5)地膜覆盖栽培,可防治土中病菌危害地上部植株。
  (6)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
  (7)生长后期注意排水,注意观察地下块茎健康状况,发现病变及时喷淋或浇灌药剂或撒施药土。
  (8)收获时避免块茎受伤,收获后晒1~2天待表面干燥后贮藏。贮藏环境要通风,保持室内干燥;窖温控制在1~4℃,发现病烂薯及时汰除。
  二、化学防治:(喷淋或灌根):
  用2%农抗120(抗菌霉素120)水剂100倍—200倍液,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88%水合霉素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时,必须加入适量“新高脂膜”提高药效。
第2个回答  2012-10-24
你是说
一种是卢土
一种是沙土认搜温县农家他那有照片
第3个回答  2012-10-30
基本只有气候合适都可以以。
第4个回答  2012-10-23
山药都土种吧,难道这玩意也无土栽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