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诺贝尔奖的小故事

不知道谁获得诺贝尔奖以后,另外一个科研家非常后悔。因为那个得了诺贝尔奖的人和自己做了同一个实验,只是实验出的结果与已有科学知识出现一定的误差时。得奖的人继续深入研究从而得奖,而另外的那个人却认为那种物质是已知的一种物质就没有继续深入研究。
这是哪个故事?

是有一个,法国青年化学家波拉德于,826年发现的新元素。溴的发现曾有一段发人深省的历史故事。波拉德在研究怎样从海藻中提取碘时,把海藻烧成灰,用热水浸取,再往里通氯气,这时,就得到紫黑色的固体—碘的晶体。奇怪的是在提取后的母液底部,总沉淀着一深褐色的液体,这液体具有刺鼻的臭味。这件事引起了年青的波拉德的重视。通过潜心研究,他发现这种深褐色的液体是一新的元素,就把它命名为“溢”,并把自已的发现通知了巴黎科学院。科学家根据这种液体奇臭无比的现象,将种新元素改称“澳”,按照希腊文的原意,就是“臭”的意思。 当波拉德关于发现澳的论文—《海藻中的新元素》发表时,德国著名化学家利比希研读后追悔莫及。因为他在几年以前也做过和波拉德相似的实验,也发现了这种深褐色的液体。当时,他凭空断定这种深褐色的液体只不过是氯化碘(ICI),是通氯气时氯和碘形成的化合物。因此他只是往瓶子上贴了一张“氯化碘”的标签就完了,并未深人研究而让人捷足先登了。这件事给他的教训很深。他把那张“氯化碘”的标签小心地从瓶子上取下来,挂在床头,终身引以为戒,并常把它拿给朋友们看,希望朋友们也能从中吸取教训。后来他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成为了科学史上的巨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11
上面讲的关于诺贝尔奖的小故事,真有意思。多年以前,有研究癌症发生的主要病因是病毒感染后引起的,得到了诺贝尔奖。后来有说幽门螺杆菌是胃癌发生的主要病因,也得到诺贝尔奖。
我认为,以上两个获奖成果,都是错误的。一是在理论上说不通,二是经不起临床检验。世界上有那么多癌症患者,有那个患者是由那种病毒感染后引起的?幽门杆菌对抗菌素有敏感性,怎么就治不了胃癌呢?足以说明以上两个获得诺贝尔奖是错误的。
有正确的吗?
有,真的有。
最新研究发现,癌症发生的主要病因是患者自身有异常放射线,聚焦放射到靶组织器官细胞,长时间以后发生细胞损伤---修复---增生---癌症。
这个发现来源于临床,经得起临床再检验,对每个癌症患者都适用。
有放射线就有放射源,放射源通过现代仪器,很容易检查发现。
第2个回答  2012-10-04
这个不是故事,几乎每个获奖的人的故事都是这个样子的。追问

不是,我记得我以前看到过类似的一个。
或者,你能帮我举一个例子吗。
谢谢了

第3个回答  2012-10-04
道听途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