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分析下列歧义产生的原因,并指出消除歧异的方法。

他走了一个钟头了。

这个人谁都不认识。

这孩子追得我直喘气。

关心的是他的母亲。

第一个:他走了一个钟头了。
这个句子可以理解为:
(1)他走了,现在离他走的时候,已经有一个小时了。即,一个小时之前他就走了。
(2)他在路上走了一个小时了。。。。

第二个句子:这个人谁都不认识。
这个比第一个简单,可以理解为:
(1)这个人,是一个陌生人,谁都不认识他。
(2)这个人,是新来的,他谁也不认识。。

第三个句子:这孩子追得我直喘气。
可以理解为;
(1)我去追这个孩子,追的很累,我直喘气。
(2)这个孩子追我,我跑的很累,直喘气。

第四个句子:关心的是他的母亲。
可以理解为:
(1)他的母亲是被别人关心的人。
(2)关心的,是他母亲。即,他的母亲是关心别人的人。

消除歧异的方法,要看你真正想表达什么意思了。要表达什么意思,只要加几个词,就行了。
例如第一个:
想表达
(1)他走了,现在离他走的时候,已经有一个小时了。即,一个小时之前他就走了。

就改为:他走了以后,有一个钟头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3-15
他走了/一个钟头了。
这个人/谁/都/不认识。
这孩子/追得我/直喘气。
关心的/是/他的母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