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甘家巷附近的六朝石刻详细地址,除萧恢,萧谵墓(已去过)。

如题所述

网上扒下来的,仅供参考

三十一处南朝陵前石刻,可以分为帝王陵和王公贵族墓两类:帝王陵,陵前石刻以梁文帝萧顺之建陵保存最多;王公贵族墓,墓前石刻以梁安成康王萧秀墓保存最完全。

时代和陵墓 地面石刻 地 点
梁吴平忠侯萧景墓 石辟邪2,神道石柱1 南京尧化门十月村南
梁始兴忠武王萧憺墓 石辟邪2,石碑1 南京尧化门甘家巷西南
梁鄱阳忠烈王萧恢墓 石辟邪2 萧憺墓东
梁安成康王萧秀墓 石辟邪2,石柱2,石碑2 南京尧化门甘家巷小学院内
梁桂阳简王萧融墓 石辟邪2 南京栖霞山张家库
(原传为齐献武公萧颖胄墓,实误)
梁新渝宽侯萧瑛墓 石柱1 南京甘家巷北董(东)家边
梁建安郡王萧伟墓 石柱2 南京尧化门周家山
宋文帝刘义隆长宁陵 石麒麟2 南京甘家巷南狮子冲
失名之南朝墓 石柱1 南京笆斗山徐家村
梁南康简王萧绩墓 石辟邪2,石柱2 句容新塘黄梅桥侯家道边
宋武帝刘裕初宁陵 石麒麟2 江宁其林门其林铺
梁建安敏侯萧正立墓 石辟邪2,石柱2 江宁淳化镇西南
陈武帝陈霸先万安陵 石麒麟2 江宁上方镇石马冲黄麓
失名之南朝墓 石辟邪2,石柱2 江宁上方镇侯村附近
失名之南朝墓 石柱1 江宁淳化镇宋墅村
失名之南朝墓 石柱1 江宁官塘镇耿墓岗
齐豫章文献王萧嶷墓 石辟邪2 江宁江宁镇方旗庙
陈文帝陈倩永宁陵 石辟邪2 江宁其林门灵山
梁临川靖惠王萧宏墓 石辟邪2,石柱2,石碑1 江宁其林门仙鹤门
齐宣帝萧承之永安陵 石麒麟2 丹阳东北狮子湾
齐高帝萧道成泰安陵 石麒麟2 丹阳东北赵家湾
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 石麒麟2 丹阳东北经山鹤仙坳
齐东昏侯萧宝卷墓或和帝萧宝融恭安陵 石麒麟2 丹阳东北经山金家村
失名之南朝墓 石辟邪2 丹阳东北经山北麓
(可能为废帝郁林王萧昭业墓)
失名之南朝墓 石辟邪2 (同上)
(可能为废帝海陵萧昭文墓)
齐武帝萧赜景安陵 石麒麟1,石柱1 丹阳城东戎家村三姑庙
齐明帝萧鸾兴安陵 石麒麟1 丹阳城东萧德乡东城村
梁文帝萧顺之建陵 石麒麟2,石柱2,石碑2 丹阳城东三城巷
梁武帝萧衍修陵 石麒麟1 丹阳城东城村
梁简文帝萧纲庄陵 石麒麟1 (同上)
丹阳齐梁陵墓入口处 石麒麟2 丹阳东陵口镇

南朝陵前石刻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即石兽、神道石柱、石碑。现将其逐一进行叙述。
1.石兽
南朝陵前的石兽,有一定的规律存在,即帝后墓前的均带角,王侯墓前无角。前者有双角和单角之分,称为天禄和麒麟,后者称为辟邪。二者均有翼,无疑是一种神兽。据目前所得资料,这种神兽最早见于汉墓前,如吉侯苞墓前石兽上即刻“辟邪”二字。欧阳修《集古录》亦云:“汉天禄辟邪四字,在宗资墓前石兽膊上。”此墓在今河南南阳。但早在周代铜器上,即有翼兽的雕刻。
南朝陵前石刻,有人认为独角者为天禄,双角者为辟邪,或有角者均称之为麒麟,无角者均称辟邪。《汉书.西域传》记:乌弋山离国(据《西域图考》在波斯南部)“有桃拔、狮子、犀牛”。孟康注:“桃拔,一名符拔,似鹿,一角者或为天鹿(天禄),两角者或为辟邪,狮子似虎……。”司马彪《续汉书》曰:“符拔形似麟而无角。”《古玉图谱》云:“双角曰天禄,无角曰辟邪。”众说不一,现在一般都称之为狮子,为东汉时传入中国。《后汉书.张让传》记:灵帝于洛阳兴建宫殿,“又铸天禄虾墓……”,天禄即此类神兽。汉代因殿前铸天禄与麒麟,往往有天禄阁与麒麟阁之称。故知最初他们是置于宫殿前作装饰,后来才置于墓前。六朝陵前前石兽,和汉代石兽有密切关系,而汉代石兽有一部分又受到西方的影响。所以到了六朝,这类石兽就综合了中国本土和西域诸国二者的因素。中亚细亚的古亚述帝国美索不达米亚的尼尼微(今伊拉克摩苏尔)宫殿门口,亦置有双翼牛身人首的石像。古希腊雕刻神像中,此类有翼兽很多,如有翼的狮、马、牛等。
2.石柱
石柱亦称神道石柱,南朝始称华表,原立在官寺、浮梁、邮亭前[13]。它由三个部分组成:上为柱首圆盖,往往是圆形莲花座,这是六朝时期盛行的雕饰。座上立一小石兽,往往刻成辟邪状,亦属于神兽一类;中为柱身,圆形,其上刻瓜棱直线形条纹,共二十四至二十八条。石柱上的方形石碑下装饰一块大小与石柱直径相同的方石,其上雕刻三个怪兽,方石下为一圈绳辫行围带,形象极为生动。这些动物形象与汉代武梁祠雕刻和唐墓中镇墓兽的风格颇相似;下为柱础,分两层,上层刻一对有翼的怪兽(有人称之为蜥蜴),口内含珠;下层为一方石,和《营造法式》上的“柱础角石”式同。其四面均有浮雕,多为动物形象。
石柱或称表、华表,现通称石柱,和后来宋、明、清诸陵前石柱不同。后者除石柱外,又有华表,华表立碑亭旁,石柱立石兽前。两汉时,华表又称桓表,三国时称桓楹。柱身上端镶嵌一块小方形神道碑,左右两柱相对,一为正书,一为反书,或均为反书或均为正书,写墓主人某某之神道。从神道石柱碑上题字可以证实,《隋书.礼仪志》所说梁天监六年(公元507年)皇帝诏令“申明葬制……唯听作石柱,记名位而已”,说明其作用是“记名位”,即起到标志墓主人身份的作用。《隋书.礼仪志》又记:“凡墓不得造石人墓碑……”,但从实例看,凡陵前皆有墓碑,说明皇帝诏令当时只是对劳苦大众起到律法作用,对于王公贵族根本没有实际意义。
3.石碑
石碑早在汉代即有,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构成。碑首作圭首形,到六朝碑首作琬首形,左右双龙交辫,环缀于碑脊。碑身除刻写文字外,还在侧面加饰浮雕,多为鸟兽花叶纹,是一种新的装饰手法。这种装饰往往分为八格,每格刻一种纹饰,内容是鸟兽神怪动物,与石柱上怪兽类似。分格处饰忍冬缠枝纹。碑座为一龟趺,龟首高昂,颇为雄伟。龟座亦始自汉代,如柳敏碑、汉字碑等均是。《营造法式》中有“鳌坐写生”一条,大概与古代将龟、凤、虎等均列入吉祥之兽一类有关。六朝陵前碑文,现除萧憺、萧秀墓前尚有可辨认者外,其余均已不清或已不存在。此两碑均为吴兴书法家贝义渊所书,是典型的南朝楷书,可补以往“南贴北碑”之说的不足。
关于南朝陵前前放置石刻的制度,史书上的记载很少,所以很难窥视其全貌,但是根据现存石刻的排列来看,大体可以确定一般为三种六件,帝陵为石兽一对(一天禄,一麒麟),神道石柱一对,石碑一对;王公贵族墓为石狮一对,神道石柱一对,石碑一对,这种列置在当时应该为一种定制。从其种类来看,帝王陵前前的石兽没有狮子,而王公贵族墓前石兽为石狮子,没有天禄或麒麟。麒麟或天禄在古代代表着祥瑞神兽,是只有帝王才能享配的,反映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威严;而石狮子又是人世间的兽中之王,代表着王公贵族生前无比的荣耀。这样看来,石兽的不同基本上反映出这一时期封建等级和地位的不同。
此外,通过对南朝陵前神道石刻设置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出,石刻的排列并不是像以前那样直线排列,而是依地形顺势而立,也就是说,石刻的列置和雕刻的大小完全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这种做法应该与南朝时期“风水学”的发展成熟有关。南朝的地理环境,山水形式,把乘生气的观念具体化。站在山头上,俯视丘陵起伏的原野,感到万马奔腾,大自然的气势万千,所以“邱垅之骨、冈阜之支、气之所随[14]。”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齐、陈帝陵的石刻与环境的结合比较的融洽,以丹阳齐景帝修安陵为例,其陵前石刻与墓葬相距510m,墓室与石兽间神道呈弯曲状延伸,完全按照山体地势婉转,神道的弯曲,虽然没有导致石刻与墓室神道方位的一致性,然而,从石刻正面审视,仍旧与墓室形成一条中线。石刻一定的高度与背依的山体前后呼应呵护着中心的墓室,石刻与山体之生态环境达到了理想中的和谐,石刻正面形成了最佳的视觉效果,表现出最理想的总体环境设计。这即是当时堪舆之术盛行的体现。
六朝陵前石刻一方面继承了汉代石刻艺术纯厚质朴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摆脱了汉代石刻固有的特点,转而向生动灵逸的方向发展,将古代人们的时空观、生态观、艺术观、世界观都表现的淋漓尽致,为隋唐陵前石刻高峰的到来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不失为我国古代陵前石刻中的精品。

希望有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1-20
甘家巷附近,除了你说的2处,还有5处石刻。如果你是石刻爱好者,愿为你带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