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大母猴指的什么?吕氏春秋中《察传》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书上说玃是大母猴,怪!盼高手解答

有人说古代的大母猴不是指雌猴,而且玃 的解释也不一样

大母猴应该是大猕猴。

下面的是关于玃的一些说法,其中有提到大母猴。

  我国古籍中记载着一种名叫“玃”的动物。“玃”是什么动物?众说纷纭,并无定论。据笔者所知,大致有五种说法。

  (一)“老猕猴”说。陆玑《诗疏》云:“猕猴,楚人谓之沐猴,老者为玃。”

  (二)“大猕猴”说。《说文解字》云:“玃,大母猴也。”《辞海》(修订本)亦云:“玃,大母猴。”古人所说的“母猴”并不是指的“雌猴”,而是指一种猴类——“沐猴”而言的,这沐猴又称“猕猴”,李时珍《本草纲目》云:“猴好拭面如沐,故谓之沐,而后人讹沐为母,又讹母为猕,愈讹愈失矣。”所以说玃为“大母猴”,实际上即指“大猕猴”。

  (三)“老猴”说。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五十一“玃”条云:“玃,老猴也”。

  (四)“大猴”说。《辞源》(修订本)云:“玃,大猴。”

  (五)“似猕猴而大”的动物说。《尔雅·释兽》“玃父”(即玃),郭璞注:“似猕猴而大。”司马相如《上林赋》云:“于是乎玄猿素雌,蜼玃飞蠝。”张揖注;“玃,似猕猴而大。”(见《文选》)

  综观上述五种说法,笔者认为:“似猕猴而大”的动物说比较符合实际,其余四说与此说也并不抵触,因为古人观察不精,遂误认为这“似猕猴而大”的玃是“老猕猴、大猕猴、老猴、大猴”等等。

  这“似猕猴而大”的玃到底是现在什么动物呢?笔者经过考证后认为:玃即今成年雄性的黑长臂猿(不包括雌性及幼猿)。

  黑长臂猿(Hylobates concolor),哺乳纲,灵长目,长臂猿科,为我国现存的3种长臂猿之一。

  前臂很长,直立时可达地面。体长可达46~64cm。雄性全身黑色,雌性为棕黄色,幼仔为白色。栖居于亚热带森林中,以果实、嫩芽、昆虫和鸟卵为食。我国现产于海南省及云南南部,数量已很少,在海南省仅存20余只。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现从玃的形状、毛色、性别、视物方式、行动方式、产地等各方面加以考证,说明玃即今成年雄性的黑长臂猿。

  1.形状。玃“似猕猴而大”,“长臂”。这猕猴有多大呢?猕猴(Macaca mulatta)是一种最常见的猴,灵长目,猕猴科,毛色为棕黄色或棕灰色,颜面及两耳为肉色,体长45~51cm。黑长臂猿的体长46~64cm,臂甚长。所以黑长臂猿与玃的形状一样,都是“似猕猴而大”、“长臂”。

  2.毛色、性别。玃的毛色“苍黑”,“纯牡无牝”,为成年雄性。我国所产的3种长臂猿,其毛色情况如下:黑长臂猿的成年雄性全身黑色,雌性棕黄色,幼仔白色。白眉长臂猿(H.hocolck),前额具有两道白纹,形如白眉,成年雄性黑色或黑褐色,雌性金黄色或乳白色,幼仔白色。白掌长臂猿(H.lar),手和脚都生有白毛,身上的毛有浅黄、黄灰和黑色,其毛色与性别、年龄无关。可见唯有成年雄性的黑长臂猿的全身毛色才是苍黑色的,与玃相同。

  3.视物方式。玃“善顾”,这是指其眼睛十分灵活,善于转动眼珠观看事物,据现代动物学书籍记载,黑长臂猿的视物方式也恰恰是如此,它“头大,大脑半球发达,视觉敏锐,察看事物时,眼球频频转动,惹人喜爱。”

  4.行动方式。玃“能人行”、“健走”,这是指它不但能够像人一样用两条腿行走,而且善于用四肢奔跑。黑长臂猿营树栖生活,下地后亦能用两腿行走,但因两腿不发达,双臂又太长,只好把双臂高高上举以维持身体的平衡,所以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只能蹒跚而行。它四肢着地奔跑时,只需用两臂的指尖轻点地面即可,速度极快。可见黑长臂猿既“能人行”,又“健走”与玃完全一样。

  5.产地。玃产于蜀地(四川)的高山上。今黑长臂猿则产于广东的海南岛,云南的南部:由禄春、元阳到哀牢山和无量山中以及西双版纳。二者产地不同,这与气候的变化,森林被大量砍伐,生态环境的改变等有关,遂使玃的栖息地不断南移,一直移到人烟稀少、森林稠密的地区。这与古代产于四川的大象,今天仅产于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一隅的道理是一样的。

  从上述5个方面考证的结果来看,古代的玃即今成年雄性的黑长臂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09
所以狗似玃,玃似猕猴,猕猴似人,人和狗的差别就很大了。
这是原句的翻译,所以母猴是指猕猴
攫即今成年雄性的黑长臂猿(不包括雌性及幼猿)。(中国古代的玃是什么动物 周士琦 1993 )
第2个回答  2012-10-08
是狒狒一类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