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牧之简介

如题所述

袁牧之(1909年3月3日-1978年6月30日),原名袁家莱,生于浙江宁波。受新戏剧运动的影响,童年时代的他最喜欢的游戏是学演文明戏,中国人民电影事业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13岁到上海,开始在洪深组织的戏剧协社演戏。

袁牧之1909年3月3日出生于浙江宁波,13岁就读上海澄衷中学。

13岁时,袁牧之便参加了洪深组织的“辛酉剧社”,成为剧社惟一的小演员。由于年龄小,分配的角色戏不重,他在剧社里什么都干,还做过领座员。

1978年6月30日,由于中暑导致的高烧,袁牧之不幸与世长辞。当时他刚过完69岁的生日。

扩展资料:

袁牧之(1909—1978)电影表演艺术家、编导、电影事业家,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他14岁时就参加了洪深组织的戏剧协社,18岁开始因在一些话剧中的出色表演而受到戏剧界的重视。

1930年,他在左翼戏剧运动的影响下,接受了进步思想。1934年,袁牧之加入电通影片公司,拍摄并主演了他的第一部电影《桃李劫》,获得了进步舆论的一致赞扬。

1935年,继《桃李劫》之后,袁牧之在影片《风云儿女》中扮演了主人公——一个由沉沦到觉醒,最后走上抗战前线的青年——辛白华。同年10月,他又成功地编导了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片《都市风光》。

《都》片是一部暴露当时社会不景气、大都市生活尔虞我诈以及小市民愚昧无知的影片。袁牧之把舞台技巧移到银幕上来,为中国影坛创造了喜剧片的典型。这部影片是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故事片,也是袁牧之电影执导的处女作。他在片中扮演拉洋片老头。

1936年,袁牧之转入明星影片公司,主演了影片《生死同心》。在《生》片中,他一人兼饰两个角色——爱国青年李涛和柳元杰。他们性格各异,形象鲜明,受到了广大观众的赞赏。

1937年,袁牧之编导的《马路天使》,更是脍炙人口。《马》片通过对生活在社会底层人们的悲惨命运的真实描绘,深刻地揭露和尖锐地抨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

袁牧之以新颖、独特的艺术构思和导演技巧,把悲剧内容和喜剧手法有机和谐地统一起来,使整个影片的风格既明快幽默,又含蓄隽永。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1978年6月30日 电影艺术家袁牧之病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8

袁牧之原名袁家莱,1909年3月3日出生于浙江宁波。受新戏剧运动的影响,童年时代的他最喜欢的游戏是学演文明戏,中国人民电影事业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在上海读中学期间,曾在洪深领导的戏剧协会当小演员。1927年参加辛酉剧社的话剧演出。1930年放弃大学学业,投身左翼戏剧运动,主演过话剧。1934年入电影公司,集编剧、导演、演员于一身。同年完成第一部电影剧作《桃李劫》并主编男主角。翌年编导了中国第一部音乐戏剧故事片《都市风光》。

1937年编导的故事片《马路天使》轰动影坛。抗日战争爆发后,投身于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到武汉中国电影制片厂工作。1938年与陈波儿联合主演了著名影片《八百壮士》。同年到延安,组成延安电影团,率摄影队辗转敌后战场拍摄由他编导的《延安与八路军》。

1940年被派往苏联考察学习,曾与电影大师爱森斯坦一起拍摄过影片。1946年2月回国,参加创办东北电影制片厂,任该厂厂长。1949年调任中央文化部电影局局长。1954年因病离休。 1978年6月30日,袁牧之在北京病逝,终年69岁。

扩展资料

《马路天使》是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剧情片,由袁牧之执导,赵丹、周璇、魏鹤龄等主演。

该片以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都市生活为背景,讲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遭遇以及歌女小红与吹鼓手陈少平之间的爱情故事。

1937年,该片在中国内地上映。1983年,影片获得第12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2005年,该片入选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评出的“百年百部最佳华语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袁牧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路天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2-11

袁牧之原名袁家莱,浙江宁波人。受新戏剧运动的影响,童年时代的他最喜欢的游戏是学演文明戏。自己编自己演,自己做主角,哄着家人和邻居来看。13岁时,袁牧之便参加了洪深组织的“辛酉剧社”,成为剧社惟一的小演员。

袁牧之逐渐走向电影之路,并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电影戏剧事业。他是位全才,作为戏剧明星,他凭借自己的演技,在20世纪30年代被誉为“舞台千面人”;作为电影艺术家,他集编、导、演于一身,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多个“第一”,堪称一代电影大师。

他曾出任人民电影第一个电影厂——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厂长,后来出任中央电影局局长,成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扩展资料

历史

东北电影制片厂前身是东北电影公司,是在接收日本侵占东北三省期间在长春成立的“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简称“满映”)的基础上改建起来的。

首任厂长舒群,不久由我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袁牧之继任厂长,当时的人员主要由延安、满洲映画株式会社和解放区其他一些电影工作者组成。

那时的设备和条件都很差,但似乎没有什么可以难住他们的。冒着枪林弹雨,他们摄制了大量的战争新闻片,(如《民主东北》) 这在今天都成了宝贵的史料。

为拍这些影片,一些优秀的摄影师(如张绍 柯、杨荫莹和王静安)牺牲了生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49年5月这个厂完成了故事影片《桥》的拍摄, 它被电影史学家认为是新中国电影的第一部故事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北电影制片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袁牧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9-26
  袁牧之原名袁家莱,浙江宁波人。受新戏剧运动的影响,童年时代的他最喜欢的游戏是学演文明戏。自己编自己演,自己做主角,哄着家人和邻居来看。隔壁的一对哑巴兄妹,也被他央来配戏:讲完自己的台词,又跳过去讲哑小妹的词,然后把哑哥哥的帽子扣到自己头上,表示换了身份,又说着哑哥哥应说的台词,一人分饰三角,忙得不亦乐乎。可大人们看小孩子耍戏常常是不专心的,隔不
  袁牧之
  了多久就交头聊起家常来,袁牧之便跺着脚叫:“看啊,看啊!”奶奶很捧场,立即止住邻里娘姨婶婶们:“哦,快看,看小囡扮戏!”13岁时,袁牧之便参加了洪深组织的“辛酉剧社”,成为剧社惟一的小演员。由于年龄小,分配的角色戏不重,他在剧社里什么都干,还做过领座员。当时,他寄住在大姐家中。有一次,大姐带着女儿来看他演戏,走到剧场后面,远远地看见一个梳长辫、穿花衣的女孩,竟对着墙脚撒尿!好生奇怪,走近一看原来是14岁的袁牧之。
  之后,袁牧之逐渐走向电影之路,并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电影戏剧事业。他是位全才,作为戏剧明星,他凭借自己的演技,在20世纪30年代被誉为“舞台千面人”;作为电影艺术家,他集编、导、演于一身,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多个“第一”,堪称一代电影大师。他曾出任人民电影第一个电影厂———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厂长,后来出任中央电影局局长,成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1934年,袁牧之编剧并主演的《桃李劫》,在当时引起很大的反响,成为左翼电影的经典,这也是中国第一部真正的有声影片。片中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主题歌《毕业歌》,促使许多青年走上民族解放的战场。1935年他自编自导的《都市风光》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音乐喜剧故事片。1937年,他编导的《马路天使》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部由赵丹、周璇主演的影片被认为是中国有声电影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80年代,意大利著名影评家达西拉奇惊叹说:“《马路天使》堪称一个奇迹。它所体现的‘新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比意大利在战后提出的要早得多。我们完全可以想见,30年代中国的这部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的影响该有多么巨大。”1978年6月30日,由于中暑导致的高烧,袁牧之不幸与世长辞。当时他刚过完69岁的生日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6-06-22
袁牧之原名袁家莱,浙江宁波人。受新戏剧运动的影响,童年时代的他最喜欢的游戏是学演文明戏。自己编自己演,自己做主角,哄着家人和邻居来看。13岁时,袁牧之便参加了洪深组织的“辛酉剧社”,成为剧社惟一的小演员。
袁牧之逐渐走向电影之路,并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电影戏剧事业。他是位全才,作为戏剧明星,他凭借自己的演技,在20世纪30年代被誉为“舞台千面人”;作为电影艺术家,他集编、导、演于一身,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多个“第一”,堪称一代电影大师。他曾出任人民电影第一个电影厂———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厂长,后来出任中央电影局局长,成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