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唯女子与小人难养”到底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wéinǚzǐyǔxiǎorénnányǎngyě,意思:和那些内心阴险狡诈、卑鄙无耻的人是最难相处的,和他亲近相处时他不懂得谦逊有礼对别人,别人疏远他了,他又有怨恨。出自《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中“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iknow-pic.cdn.bcebos.com/f3d3572c11dfa9ec759f7e626fd0f703918fc116"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f3d3572c11dfa9ec759f7e626fd0f703918fc116?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f3d3572c11dfa9ec759f7e626fd0f703918fc116"/>

扩展资料: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被认作是孔子不尊重女性的经典话语,也有为这句话辩解的;他们把这句话的女子的“女”说是另外个字意的“你”,小人说成是“小孩”,但真正翻译起却重叠,变成孔子说话反复,而且还像是骂人的,孔子一个文人不可能话说不直,也不可能低俗骂人,那不通。

其实对比现实,孔子这句话就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他只不过是孔子作为一个男人一时间的感触,与异性和下人相处很难的意思,并没有多大深意的话语。

《论语》一书中,孔子最为现代人所攻击的恐怕当属《阳货》篇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章。人们一讲到孔子,就指斥其“轻视妇女”。证据就是此章有云:“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值得注意的是孔子说这句话时的背景。孔子是在卫国之行后发现自己不仅被卫国君主欺骗了,还被卫国君主身边的小人仗势愚弄。孔子于是指责卫国君主听信身边小人:“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孔子离开卫国之后,就发了感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item/%E5%94%AF%E5%A5%B3%E5%AD%90%E4%B8%8E%E5%B0%8F%E4%BA%BA%E9%9A%BE%E5%85%BB%E4%B9%9F/155358?fr=kg_qa"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百度百科--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3-10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论语。阳货》被普遍认为是孔子鄙视妇女和体力劳动者的论据。连海外真心尊崇孔子者也觉得难予讳言,无可奈何地说:“孔夫子就这句话说错了”。这里的前一句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几乎成了传统的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的一句至理名言。而后一句话几乎被人们遗忘了。仔细琢磨,这两句话本来是一个句号,是一句完整的话,为什么偏偏会被后人断章取义,后一半被人省略,而前一半变成了名人名言呢?这的确是一个有趣的的疏忽或者说遗忘。

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不妨选摘一些观点,供大家茶余饭后分享。

1.杨子彬说女子为特称非全称

从文字看,这句话,按照逻辑分析,“唯”如果是副词,作“独、只、仅仅”讲,这是历来普遍的用法。杨伯俊先生的《论语译注》就是这样译的。意思是:只有“女子与小人”难养。但只有“女子与小人”难养,并非所有“女子与小人”都难养。则这句话是特称而非全称的命题。前句是论断,后句是论据:“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是“女人与小人”难养的理由和表现,也是孔子所言“女子与小人”的界说:并非所有的女子与小人都难养,只是“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女子与小人”难养。孔子所说的“女子”,并不等同于妇女,“女子”这些词,只是妇女中“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者。同样,“小人”也不是男人中的体力劳动者,而只是男人中的“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者。

2.沈善增说治国之道:女、子、小人为三股政治势力

笔者在撰写《还吾老子》时意外发现,这句话其实是标点错误。“女子”中间应有标点断开,如“女、子”。“女”指的是君主的妻妾,“子”指的是君主的儿子,“小人”指的是君主周围的宠臣、佞臣、优伶、宦官之类。

从先秦典籍文献中看,君主的妻妾参政,就是为了自己生的儿子当继位者。所以伙同儿子,与近臣相勾结,争夺继承权。这是当时政治家非常关心的问题。《管子。小匡》篇中说,人君有“好田(猎)”“好酒”“好色”这三样毛病,还不是最要紧,“人君唯‘优’与‘不敏’不可。‘优’则亡众,‘不敏’不及事。”“优”即孔子所指的“小人”。因为古代贵族宴游时常有人演剧、跳舞、玩杂耍以供取乐,这类演员就称之为优或倡或俳……《韩非子》论“八奸”,头三条,“一曰同床”,即指“女”:“二曰在旁”,指“小人”:“三曰父兄”指“子”。“女”“子”“小人”三者勾结起来,乱政篡权,是当时引发政治动乱的主要根源,因此,也是政治的首要问题。

3.钱穆说齐家之道——如何处理同仆妾之间的关系

此处女子小人指家中仆妾言。妾视仆尤近,故女子在小人前。因其指仆妾,故称养。待之近,则狎而不逊。远,则怨恨必作。善御仆妾,亦齐家之一事。白话试译:先生说:“只有家里的妾伺和仆人最难养。你若和他们接近了,他将不知有逊让。你若和他们远了,他便会怨恨你。”

4.李敖说女人性格、小人性格——现代版解读

孔子在说这些话的时侯,他的原义,不是特指而是泛指的原因,乃在干他颇能体味出女子与小人基本牲格的那一面。从这种体味里,孔子这段话的现代表达法该是:“只有女人和小人才是最难同他们相处的。你对他们好,他们便不知天高地厚,试探你、冒犯你、搅你;你对他们板下脸来,他们便埋怨个不停,说你对不起他。”

孔子认为,在女人身上、在小人身上,显然是有这种“女人性格”与小人性格“的,因此他发为感慨之言,做了泛指的论断。

……

不知道您觉得那种比较合理?不过我想断章取义的说孔夫子蔑视全体女性似乎还是有失偏颇的,毕竟那个时候普通女性还没有登上政治历史舞台,基本上是不被社会广泛认同的,再怎么骂也骂不到她们去。个人认为把女、子、小人解读为三大政治势力的观点是比较中肯的;其次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李敖的解读也颇有些味道。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3-10
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论语、阳货》)
传统注解都认为这章表明孔子轻视女人,其实这句使孔子背了两千多年的骂名的话,表述的是孔子的择婿观。
在这章,孔子没有任何轻视女人的思想。这句话反映的是孔子的择婿观。“女子”,并非现在所指的“女人”。古代传统称儿子、女儿为“子”,“子”也指女儿,这里说“女子”,在“子”前加一“女”字,是特别指明是“女儿”。《说文解字》解:“与,赐与也。”“与”在这里指嫁的意思是“嫁与”。
这章的意思是说:只有把女儿嫁给小人,才难相处。近之,其品德低贱,行为无赖,近不得;远,心系女儿,远不得。
孔子明确表明,嫁女莫嫁小人,要注重品行。如此理解,可以为孔子背了两千年的骂名平反昭雪了!!!!!
第3个回答  2008-03-10
全错了!!!

孔子所说的女子其实指“丫鬟”,小人指“仆人”,

意为由于思想层次和精神范畴的差异,很难和这些下人沟通相处。
第4个回答  2008-03-10
女子心眼小事多,小人奸诈.都差不多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