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人的来历

如题所述

广府人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从起源到形成有一个历时二千多年的发育过程。具体而言,广府人是北方中原人移民,自秦汉到宋明长期互动、磨合、整合和融合的结果。

自秦汉至宋明,这个长达二千余年的过程,大致可分为雏形、发育和形成三个阶段。据明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吾广故家望旅其乡从南雄珠玑巷而来”。

罗贵带领珠玑巷人97户33姓在胡贵妃的掩护下,南迁珠江三角洲地区,开辟了岭南这片疆土。从此,珠玑巷人在珠江三角洲代代相传。

从秦代开始至20世纪初粤汉铁路开通之前的1000多年里,珠玑巷一直是岭南与中原地区联系的最主要通道。大量中原移民经过珠玑巷驿道进入岭南地区,并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在珠玑巷聚族而居,然后再向珠江三角洲、港澳、海外等地区继续迁移。

据史料记载,宋至元初200多年的时间里,珠玑巷153个姓氏的居民陆续南迁,先后达130多次,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体迁移人数超过1000人。珠玑巷后裔遍布珠江三角洲、港澳以及海外地区,人数达数千万之众。

扩展资料:

由于至少从汉代开始与海外文化的接触交流不断,故广府民系的人民,在三大民系中最具开放性,比较易于接受外来新事物,敢于吸收、效仿和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并将传统文化与之相互融合。广府人还具有敢于探索和尝试的拼搏精神,视野较为宽广,思路较为开阔。

商品意识和价值观念较强,精明能干,善于计算,创造了珠江三角洲多元化农业商品经济,以广府人为主干的广帮商人清中期就已驰名全国。

广府人由于最早受到海外,尤其是近代西方先进文化思想的影响,得风气之先,加上强悍的民性,冒险、创新的气质,因而反抗性和斗争性也特别强烈,在中国近代史上,精英继出,在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新中国以及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中,有一种“敢为天下人先”的最为宝贵的性格特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广府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01
广府族:其血缘主要为百越族,其族体和文化在经过汉族的辐射下慢慢的失去了其的独特性。其民族文化的形成,与下述原因有关:(1)历史上百越民族的互相迁徙;(2)各个地区不同的自然环境对群体生活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3)不同时期集聚于某一地区的不同群体之间、不同文化之间,互相影响、相互交融,形成了源于百越族、百越文化而又被汉文化辐射的民族和文化。不同民族是以语言、生活方式、风俗、民情、宗教信仰及文化特点来区分。广府族基本是以讲粤语来区分的。专家认为广府族用粤语最早在今广东封开、广西梧州等地区形成,是古越族受汉语言辐射而来,粤语保留古越语特点和词语较多属于了壮侗语系的的语言。但我认为,广府族和粤语形成的中心地带应该是在冼夫人、冯氏家族统治的粤西地区,包括高州、阳江、江门、佛山等地。林语堂曾说:粤语以茂名(今高州)为中心(附有地图),并列举高州白话(粤语)大多数有音皆有字,广州话则往往有音无字,粤西白话“尚多保存隋唐古音”,“阳声韵及入声韵之韵尾与《广韵》系统相合。林语堂的分析并不完全正确,恰恰恰相反,而是粤语虽然存在着与《广韵》系统相合的情形,但粤语应该与古越族的亲缘关系更多,粤语日常底层许多语词与壮语相同。广府族的血统以古越族的血统居多,中原汉文化侵入性融合使之形成汉文化的次文化,而并非是中原汉族人数占优势使血统融合造成的结果。高州人族谱上显示高州很多为福建移民(客家民系、福佬民系),这并不能反映讲粤语的广府族居民占大多数的事实。高州广府族在隋唐时代冯、冼氏统治之后业已形成,由于那时族谱文化并未滥觞(茂名地区有族谱记载的汉族移民最早是唐朝,且族谱记载唐宋时期移入的姓氏和人数都不多),而后来明清福建移民及珠江三角洲移民的到来,也带来了兴盛的族谱文化,早期居住在这里的广府族也学习了这些族谱文化,但其无法追溯族源,便多篡用了别的姓氏叙述和方式,以致带给我们某种假象。比如,冼氏是明显的土著,为古俚族的望族,但冼氏族谱一样说祖先来自于中原。古俚族的大姓有冯、宁、李、陈、庞等,无一例外皆称祖先来自于中原,当中应有不正确的地方。日本学者认为广府民系的“珠矶巷传说”、福佬民系的“莆田传说”、客家民系的“宁化石壁传说”是少数民族汉化同步传播的结果,存在许多虚构的成份。所以我倾向认为,广府族大部分为越族的后裔,并不能简单以族谱来考据他们的由来,对族谱要有所辩识。 注:南越族演变的汉姓:史、须、都、区(欧、瓯)、居、毕、黄、微、朱、诗、番、赵、范、卢、阮。 俚族演变的汉姓:张氏,郁林(玉林)滕氏,端溪(肇庆)岑氏,广州王氏、周氏、李氏、莫氏、并氏,高州冯氏、冼氏,临 贺(贺州)钟氏、虞氏,象州(象县)杜氏,罗州(化州)庞氏,建州梁氏、罗氏,罗定陈氏,钦州宁氏,贵县何氏、陆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11-09
广府人形成:秦征百越,一二十万兵,百越估计在100万人以内,秦不熟岭南热带气候山高林密,久攻不下损失很大不断增兵至五十万兵,,战后秦兵与百越民五十万,一百万,分布于两广桂林象南海三郡几十个县城,赵佗独立建南越,收缩兵力退出南宁以西,战后损失主城南海主力,以桂林郡剩余之广信秦人为文化主导,汉三国晋南北朝不断战乱损失,北方更严重战乱又不断移入,一批批移入者又以本地主文化为俗,一直沿续,广府文化在唐朝定型,,唐朝李胡人汉化,各族汉化形成官话,与古音差异增大,,唐灭,五代十国宋北方战乱,又形成南迁,福闽人形成,,辽金西夏,蒙元战乱,南迁形成客家,,其间客家人以福建龙岩为中心,侵入粤东,,后福建人也以福泉两州为中心侵入粤东,,粤东为广客闽混居,,明清客家反客为主侵略广府土地爆发土客大战争,客家占梅州河源惠州韶关,广府人弱势退出了粤东,,福闽人趁土客大战逼走潮汕客家,占据潮汕!!!形成现在的粤中西广府,,粤北客客,粤东潮汕三系居住区!!!惠州河源汕尾三市的南海郡龙川县博罗县,的原住广府系成为弱势广府人,也被优势的客家人侵蚀客化,他们的东江本地话的河水源音,惠州话,占米话都被客家化。形成粤客混合语!!
第3个回答  2015-08-26
广府人来自河南的北方人,刚我百度了一下才知道原来广府人是河南人老乡,
很多广府人回到开封祖地寻根祭祖
,开封人因为战乱等原因南下到达南雄珠玑巷来啊,
河南人和广府人千百年前是一家人。
第4个回答  2012-10-29
汉人血统80%,百越血统20%,百越血统主要为母系血统
从长相上来看也验证了这一点,80%的广州人长的像中国人,20%的广州人长的像越南人,和数据相吻合 。
历史上秦迁50万百姓到广,当时两广的百越人由于生产方式还不发达,人口据黎东方教授估计只有30万人左右,所以秦朝开始广府民系就以汉人为主要血统了,再加上后来汉人的大规模南迁,汉人血统越来越多。
什么血统分析的文章,多是哗众取宠,楼主想知道广府民系的血统够成,看广州人的长相即可,和越南人的长相可是大大不同的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