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府衙有几个工作人员,都相当于今天什么职位?

如题所述

在县一级地方,主要的官职为令(秦国称大啬夫)、丞(秦国称啬夫)、尉、司马、司空。县令是一县之长,按照中国古代行政、司法合一的原则,县令也是县的最高法官。县丞位次县令,辅佐县令处理政务。县尉管理刑狱事务,负责地方治安与案件的侦缉。和中央政府的司马主管军政不同,县的司马专门管理养马事务。与中央政府的司空一样,县的司空也是主管公共建筑的官员,由於战国时代的公共建筑一般由受到刑罚的犯人从事作业,所以县司空也有管理监狱刑犯的职能。令、丞、尉、司马、司空均各自拥有属吏,称令史、史、尉史等。此外,韩国、魏国的县设御史,这里的县御史只是书记官,没有监察职能。韩国的县设有司寇,行使县尉的职务。秦国在蛮夷之地的县级政权称道。专门管理王室私用领地以及王宫所在的县级政权称都,都不隶属与郡,直接隶属於内史。

县令(千石):大县置,二万户以上。
县令(六百石):上县置,万户以上。
县长(四百石):次县置,五千户以上。
县长(三百石):小县置,五千户以下。
侯国相:同县令、长。
县邑道佐官(四百石或二百石):县丞:1人,管理文书、仓狱。由中央任命。 县尉:大县2人,小县1人。管理治安。由中央任命。 县三老:掌教化。
县邑道属吏(百石、斗食):功曹掾、史:掌任用迁转与记录功过,县内一切人事。功曹职总管内外,是县廷主要属吏,所以被称为“主吏”,在属吏中地位最高,权力最大,上可代表县令长,下可指挥游徼、亭长等。
廷曹掾、史:署功曹及诸曹事。廷掾,相当于郡的五官掾,列曹有缺,均可代值,而在祠祀方面则居于功曹之前,处于首位,另外廷掾经常下乡巡行,充当令长耳目。
民政方面 户曹,主户口名籍婚庆祠祀诸事; 田曹,主劝课农桑; 时曹,主农时节气; 水曹,主水利之事; 将作掾,主土木兴作。
财政方面 仓曹,主收民租;金曹,主收市租。
交通方面 集曹,主供上计、纳输; 法曹,主邮驿科程事; 道桥掾,主修阁道; 厩啬夫,主饲养。
军事方面 兵曹,主兵事; 库啬夫,主兵械, 尉曹,主卒徒转运。
司法治安方面 狱曹掾、史:掌管监狱。主决罪和牢狱。 决曹掾、史:掌管治安。 传舍、候舍吏:监督行人; 守津吏:督守津口; 市掾:主市租和治安; 主簿:掌管文书。 主记:主录事和发出通知。 少府:主出纳、饷粮及金铜钱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02
手打,忘采纳。
以较成熟的明清为例:府衙,和当今的地级市党政系统差不多。
而县衙与今县级平级,不过古代县是是最低一级的正斧机构,而今天最低级的正斧机构是乡镇或街道办事处。
古代是小正斧,地盘小,人数少;今天是大正府,官吏是古代的数十倍甚至于百倍。
古代的公务员分为官吏役三类。
官有决策权;吏是下级事务官,无决策权;役是不拿工资的,白干活,不干还不行。
官相当于今天的领导干部;吏相当于今天的政斧雇员;役恐怕就算是临时工了。师爷不是国家公务员,而是官自己花钱雇用的私员。
例:某县城管局,局长副局长是官(虽然在古代最多算吏),下面办手续、写文件的是吏,战斗在街头的是役。

古代县衙职务与今天对照表
县令(正七品): 县委书记兼县长兼县人大主任
县丞(正八品):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主簿(正九品): 非常委,应对应:县府办主任(委办主任一般是常委,很牛的)
典史(不入流): 县公安局局长兼刑警、交警、巡警、特警、防暴警队队长;
胥吏(吏员):各委、办、局正副局长(古代只有6-18人,现在很多)
役员:股级以下公务员、临时聘用人员、编外人员、警察、辅警……
捕快肯定是役员;
带刀侍卫:非常特殊,他们一般都是皇帝的亲兵,无实权,但级别高,而且升职快。不需要武功高,但必须出身非常好(烈士遗孤或贵胄子弟)。

另:教育系统另外设衙门,有八品的学正、训导、教谕等职。相当于县教委主任,党校校长、教师等。
师爷是县令的自聘人员,不在编制内,由县令自掏腰包发工资。
参考书目:天下衙门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atalog.php?book=40048
第2个回答  2012-05-02
知县县长,知府市长追问

我想知道的是比如一个县,有县长,它底下有什么人员?比如有捕快,有师爷,有带刀侍卫,有刑名师爷,还有好几个师爷 ,乱七八糟的,帮我解释解释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