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的别称

除"琼"外

海南别称:琼、琼州、琼崖;

海南省,简称“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海口。海南省是中国的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港)。

其位于中国华南地区,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划界,西临北部湾与广西、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对望, 东南和南部在南海与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为邻,是中国最南端的省级行政区。海南省海南岛总面积3.39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千米。

海南岛岛屿轮廓形似一个椭圆形大雪梨,地势四周低平,中间高耸,呈穹隆山地形,以五指山、鹦哥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等地貌构成。海南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暖热,雨量充沛。

截至2017年底,海南省下辖4个地级市,15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含4个县、6个自治县、5个县级市)。

海南省的另一别称——琼州,琼州府始设唐贞观五年(632年),辖境为海南岛北部。元改置琼州路,明清时属于广东省琼州府。辖境扩大至整个海南岛 。

琼州府治琼山县(治所在今海南琼山府城镇),古时琼山县范围已包括今天海口市的范围。

扩展资料:

海南特产:

椰子食品:椰子糖果、椰丝、椰花、椰子糖角、椰子糕、椰子酱等;

民族工艺品:牛角雕、藤器、海南红豆、木画、木雕、根雕、椰雕系列产品等;

金饰品和珠宝:条纹珠、金刚珠、佛珠、星月珠、琼珠、海水珍珠、天然水晶等;

热带果脯及鲜果:芭蕉、菠萝、菠萝蜜、橙子、番荔枝、番石榴、海南柚子、红毛丹、黄皮、荔枝、青椰、糖棕、红椰、榴莲、龙眼、芒果、人参果、木瓜、香蕉、马来葡萄、杨桃、腰果、山竹、柠檬、酸豆、蛋黄果、猴面包、西番莲、神秘果、橄榄、槟榔、莲雾等;

其他:咖啡、胡椒、牛肉干、鹿制品、海产干品、特色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南(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琼州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八方英才跨海峡 改革弄潮兴琼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2
海南的别称:珠崖、儋耳、琼台。“崖州”、“琼州”、“琼崖”、“海外”、“南极”、“天涯”、“海角”、“南天”、“椰岛”。
海南岛是一个美丽富饶,历史悠久的海岛。在地质时期,海南岛原与华夏大陆相联,大约在人类出现的第四纪,由于地壳断裂才与大陆分离,其间形成15~30公里宽的琼州海峡,此岛孤悬南中国海域中,因而得名“海南岛”。历史上海南岛有三种古称:珠崖、儋耳、琼台。据文献资料,"珠崖"源于"郡在大海崖岸之边,出珍珠",故名"珠崖";"儋耳"源于海南岛古部落的绣面习俗〔在脸面上刻上花纹,涂以颜色,耳朵上戴有装饰用的耳环而下垂〕,因而得名;"琼台"源于"境内白石有琼山,土石皆白而润",宋神宗熙宁年间琼州置琼管安抚都监台,遂称为琼台。而根据考古工作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200处遗址和历史文献来推断,至少在6000年以前就有海南岛,并有人类活动。据《琼州府志》记载,秦代海南属其遥领的范围,没有任何建制。西汉元年(公元前110年)始设儋耳,珠崖两个郡。到元帝初元三年(三元前46年)撤郡仅设一个县叫“朱卢县”。南北朝梁武帝时,设制为州,称“崖州”。隋朝时设临振、珠崖两郡,唐代设崖州、琼州、振州、儋州、万州五个州。到宋代,设一州和三个军,琼州领五县,南宁军领3县,万安军领2县,吉阳军领3镇。在元代,海南建制多仿宋代,无大变更。明代海南设琼州府,领儋、万、崖三州10个县。清代海南建制仍沿袭明代。民国初期,海南废道设公署,后经改行政督寨区、特别行政区。解放后,海南改为行政区,设行政区公署,1988年建省,称为海南省。 海南建制的演变,自汉初在琼崖置郡县到1988年建省,历时2098年。随着朝代变更,地名也常有改变,故海南地名有称“崖州”、“琼州”、“琼崖”。在诗文和题词中,有称“海外”、“南极”、“天涯”、“海角”、“南天”等。“海南”一名在宋代才常有出现,民国之后普遍使用,其正式作为海南地方政区的称谓是解放后的1951年,称“海南行政公署”,1988年建制升格为省,称“海南省”,简称“琼”。

参考资料:http://bk.baidu.com/view/5677.htm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12-17
琼州
第3个回答  2007-12-16
椰岛
第4个回答  2007-12-16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