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有些什么近代名人?

填一下他的事迹!

近代(1840-1919)澄海名人:

佘有进(1805一1883年) 岐山月浦乡(今属汕头市区)人;父佘庆烈,曾为普宁县吏。幼承庭训,能诗文,18岁只身赴新加坡谋生,因通文理被同侨所器重。开始佘有进先为各船舶理账,后于当时大商号“金瑞号”受聘为司账。25岁时为船舶业的代理人,不数年发达致富,为星洲种植胡椒、甘蜜之首创人,是当时潮人最大的甘蜜园主。他还兼营棉织品及茶叶,与欧洲商人交易,信誉卓著,商号为“有进公司”。1863年作为华人唯一代表参加新加坡各籍侨领讨论殖民地转归英皇直辖问题。翌年,被政府任命为高级陪审员。1870年,海峡殖民地转为英皇直辖后,为第一任太平局绅士之—,后为名誉推事,助理司法行政。当时该地流行有“陈天蔡地佘皇帝”谚语。著有《新加坡华侨社会史》。

林义顺(1879一1936年) 字发初,号蔚华,祖籍澄海岐山马西村(今属汕头市区),出生于新加坡。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与张永福、陈楚楠于星州创办《图南报》,宣传革命。清光绪三十一年,在新加坡结识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被推为新加坡同盟会交际干事。清光绪三十二年,与张永福、陈楚楠等创办革命党机关刊物《中兴日报》,任总经理。孙中山每次抵星,他常随侍左右,并陪同孙中山会唔新加坡总督等官员。光绪丁未(1907年)年间,革命军拟在黄冈起义,林义顺集资翻印邹容所著《革命军》数千册,易名《图存篇》,秘密带入漳、泉、潮、梅各地散发。当邹容与章太炎在沪英租界被捕入狱,清廷要求引渡时,他与张永福等联名电请驻沪英领事,以“国事犯”保之,方免提解。林义顺经营胶园时,参加过黄冈及镇南关诸役逃亡到星洲的革命党人达数百人,林义顺热情帮助解决其膳宿问题。胡汉民、汪精卫、李烈钧、陈炯明等人,常集往于林义顺村湛华别墅,共商义举。林义顺积极募资赞助革命,先后耗资数十万银元,自倒清、讨袁、护法及北伐,先后被聘为大元帅府参议、中国银行名誉顾问、北京总统名誉顾问、国民政府财政部名誉顾问等职。还先后兼任新加坡乡村局局员、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潮州八邑会馆首届总理、华侨银行主席等职。晚年仍忧国事。1935年8月,因华北危急,伤感过度而咯血,数月不起,病中致电南京政府,促请抗战。1936年3月4日到沪治病,21日病逝于上海宝隆医院。

高绳芝(1878—1913年) 原名高秉贞,澄华街道上窖乡人,清举人。历任汕头总商会会长、汕头民政长、全潮民政财政总长,是清末民国初期潮汕著名的华侨实业家和社会活动家。高绳芝为泰华商界巨擘。高满华之孙。大慈善家商高晖石之侄。清末与叔父高晖石配合兴办汕头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创办汕头开明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开设机器榨油厂;在澄海首创振发织布局,引进日本新式织布机械;架设汕头至澄海有线电话,开澄海民用电话之始。并填筑海坪扩大土地,使高氏实业成为当时潮州9县首富。高绳芝还积极参予并赞助黄冈起义和惠州起义。惠州起义一役,捐款2万银元。辛亥革命时,他为革命大局奔走,出私财10余万元银元,以充军费。高绳芝病逝后,被批准为丁未“着花红”烈士。为缅怀高绳芝支持辛亥革命和举办地方公益事业的功绩,汕头中山公园建设委员会特在园中建“绳芝亭”以记念之。

陈慈黉(1843一1921年) 又名陈步銮,隆都镇前美村人。少即接管其父业务,1871年于泰京曼谷创设陈黉利行专营出入口贸易,陆续创设各火砻于曼谷。与族人集资创设陈生利行(后改为陈元利行)于新加坡,联泰国、新加坡、香港、汕头经营于一环;61岁时回乡,捐资修桥筑路,倡建新村,创办成德学校。

参考资料:http://www.gdchenghai.gov.cn/chmr/minren.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2-13
澄海3C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