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历史简介

如题所述

皇帝统一天下,六国的兵是不能用了,于是将六国的兵器收缴上来,在咸阳城铸了十二个金人,政府的正规军全部为秦人,平时驻扎在关中,同时修筑向东和向南的驰道,即高速公路,天下有事,军队可快速抵达镇压。因此,秦朝初期的兵制是仅面向秦人的有限的征兵制。

但是,天下统一,国家疆域之大,已不是过去的诸侯国可比,于是始皇帝三十三年,又下诏征发流民、赘婿和商人为卒。经过春秋战国几百年的征战,良民已经厌战,不愿当兵,而秦朝征发流民无赖等当兵,使当兵的荣誉感逐渐丧失,而沦为一种低贱的事业。后代兵匪不分、军民互相仇视,便是从秦代开始滥觞。

始皇帝统一六国,列国的兵要么阵亡,要么被秦军坑杀,只有楚国保存了一定的力量,所以当时有谶言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而刘邦、项羽皆为楚人。随着章邯的二十万秦军被项羽坑杀,当时中国最后一支有组织、有训练的正规职业军队从此消亡,而秦朝遂亡!

秦军乃虎狼之师,因骁勇善战曾让六国闻风丧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两项大的军事行动,把国家兵力基本掏空。

一是北击匈奴,蒙恬率领30万大军驻守在长城,秦始皇长子扶苏在上郡监军,这是秦朝最精锐的部队。后扶苏和蒙恬被赵高、李斯害死,长城军团改由王离统领。蒙恬死后,北方军团人心离散,战斗力大不如前。

二是南取百越,命令屠睢、任嚣、赵佗等率领号称五十万的大军,分兵五路南下攻打百越部族,攻下百越,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屠睢、任嚣死后,赵佗自立为王,建立南越国,直到西汉才被灭。

王朝腹地兵力空虚,只留下地方部队镇守。而地方部队多是六国遗民,怀有复辟的念头,人心思动。

陈胜吴广起义时,秦二世没有动用正规部队,而是起用章邯,征用20万骊山修陵墓的囚徒组建临时军队御敌,这支未经训练的囚徒军队居然击败了农民起义军,最后陈胜、吴广兵败被杀。可见秦朝军力并不弱。

各地起义军风起云涌之时,南方军团割据岭南,按兵不动;北方军团,王离率20万大军挥师南下,但在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击败,王离被杀。剩下的章邯军被项羽逼降,项羽坑杀了这些秦军士兵。武关驻守的10万秦军轻易投降了刘邦,刘邦收编了8万。至此秦军主力尽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7-23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古中国的统一大业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秦王赵政(《史记索隐》引《世本》谓“生于赵,故曰赵政。”《史记·秦本纪》:“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故称之赵政、秦王政为妥,但后世多称之嬴政。)[1][2]建都咸阳,成为中国郡县制王朝中第一个皇帝。 作为一个大一统王朝,在幅员辽阔的统治区域内,创立了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具体为:1、政治方面: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即三公九卿制。三公分别为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太尉(负责管理军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召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互相没有统属关系,由皇帝掌握最终决断权。地方实行郡县制,皇室任免郡县的主要官吏;2、经济方面: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秦朝钱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修驰道。3、文化方面:书同文,将小篆作为标准文字;“焚诗书”,加强思想控制;以吏为师,严禁私学。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焚书坑儒” 秦朝创下的一套中央集权国家政治制度在以后中国社会的历史中,只有修修补补,基本框架不变。 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下令把原来六国的兵器收缴销毁,然后铸成12个铜人。“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贾谊《过秦论》 为了加强控制,原六国的贵族被强行迁到咸阳附近居住。 秦朝还颁布了严苛的法律,对农民实行什伍编制。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对于后世影响极大。他接受丞相李斯的主意,除少数几种书籍之外,大量诗书、典籍、诸子百家著述一律烧掉,并将460多名方士活埋,留下了一个骇人听闻的“焚坑”的历史事件。秦始皇还在全国修筑道路,尤其是开通了通往东方和东南的驰道。 秦始皇自命“始皇帝”的时候,一心想让秦朝的天下千秋万代延伸不休,但他决没想到,仅仅15年之后,才传到第二个皇帝时秦朝就灭亡了。尽管他采取了种种巩固统治的措施,但他的独裁专制、横征暴敛,早已埋下了祸根。他征发了70多万人筑阿房宫,又动用大量人力财力修骊山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是对他残酷赋役的控诉。频繁的战争、庞大的官僚机构、连续的大兴土木,动摇了统治基础,人民不堪重负,痛苦到了极点。 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影响极为深远。前207年11月左右,秦朝被推翻。 由于过去的割据局面所造成的影响,反秦过程中重新出现了分裂的倾向。在接踵而来的争夺统治权的楚汉之争(前206~前202年)中,汉胜楚败,使分裂形势得到控制,统一了国家。继秦之后,又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就这样建立了。
  [编辑本段]国号来源
  秦人是华夏(汉)族西迁的一支。其国君嬴姓赵氏。 秦之先祖为先贤伯翳,本为古部落首领,舜帝赐姓“嬴”。至夏末,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商汤御,败桀于鸣条,其后嬴姓世代辅佐殷商。故史载嬴姓多显。至商末,蜚廉、恶来父子皆以材力侍纣,后周武王伐纣,败商军,武王亲射恶来之口以泄愤,蜚廉奔霍太山,嬴姓中衰。至周穆王,造父为周王御,千里平定徐国之乱,受封于赵城,其宗族乃为赵氏(注:先秦时代“姓”只是表示来源,多为祭祀所用,用于女子称谓,“氏”则表示家族分支,用于男子称谓),造父侄孙非子为周孝王牧马有功,周孝王赐给了他一小块土地——秦(今天水陇西县秦亭,一说秦州清水县谷名),让其继续嬴姓的祭祀。后来秦襄公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朝。
  [编辑本段]版图疆域
  秦朝初立便北击匈奴;南下百越。疆域迅速扩展并进一步完善炎黄地图,但因为秦二世而完,所以没能对北方游牧民族进行收复统一。然其当时疆域西部已达到今甘肃、四川;西南到云南、广西;北到阴山。
  管理
  ●秦朝首都咸阳及其附近关中平原由内史直接管理; ●秦朝的郡设郡守(主持民政)、郡尉(主持军事)、郡监(主持监察事务),郡守下设郡丞,作为郡守的副职。 ●县大者置令,小者置长,县令、县长之下设县丞、县尉等佐属官员。
  秦朝的政区
  公元前221年,秦国最后灭齐国,秦王朝建立。秦朝建立之后,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取消分封制,国家管理上推行单一的郡县制,废诸侯,立郡县,分天下为36郡;其后南并五岭以南之南越地,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北取阴山以南地置九原郡,之后陆续分析出东海、恒山、济北、胶东、河内和衡山等郡。 秦朝没有采用分封制,而是采用郡县制,最初将全国分为三十六个郡,后来增加至四十六个。部分郡大体位置如下图: 秦朝诸郡图秦朝诸郡辽东郡、九原郡、云中郡、辽西郡、上郡、太原郡、巨鹿郡、胶东郡、邯郸郡、琅琊郡、北地郡、东海郡、陇西郡、咸阳、南阳郡、汉中郡、九江郡、会稽郡、南郡、衡山郡、蜀郡、巴郡、黔中郡、长沙郡、闽中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右北平郡、渔阳郡、广阳郡、上谷郡、代郡、雁门郡、常山郡、济北郡、临淄郡、河东郡、河内郡、东郡、薛郡、三川郡、砀郡、颖川郡、陈郡、泗水郡。

  秦灭六国年表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韩国降将内史腾率秦军灭韩国,俘韩王安,韩亡。所得韩地置颍川郡。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军王翦攻入赵国国都邯郸,赵王迁被迫降秦,赵破;置邯郸郡、钜鹿郡、太原郡。赵公子嘉率宗族百人逃亡代城。 秦王政二十年(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未遂,秦王立即派王翦领兵攻燕。 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年),王翦攻破燕都蓟,燕王喜退守辽东,杀太子丹以求和。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军王贲率领10万大军攻打魏国,包围魏都大梁,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3个月后大梁城破,魏王假投降,魏亡。 同年,王翦率领60万大军攻打楚国,屯兵练武、坚壁不战、以逸待劳。 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年),王翦率领60万大军渡过淮水,围攻楚国楚都寿春。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楚军斗志涣散、粮草不足,遂从前线撤军。王翦乘机追击,消灭楚军主力,占领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楚人复立昌平君为王。王翦又率军渡过长江,平定了江南,置会稽郡,楚亡。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王贲打下辽东,俘燕王喜;接着打下代城,俘赵代王嘉。燕、赵彻底灭亡,秦始皇于代地设置雁门郡。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王贲率军南下攻打齐国,齐王建不战而降,齐亡。 至此秦灭六国,一统天下。
  [编辑本段]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秦始皇赵政公元前221年,秦王赵政[3][4](前247—前210年在位)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一个以咸阳为首都的幅员辽阔的国家。这个国家的疆域,东起辽东,西至玉门关、陇西,北抵长城,南达越南北部及中部一带,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公里。秦王政兼采传说中三皇五帝的尊号,宣布自己为这个国家的第一个皇帝,即始皇帝,后世子孙代代相承,递称二世、三世皇帝。他认为帝王死后以其行为为谥的制度,是“子议父,臣议君”,有损于帝王的尊严,所以宣布取消。他规定皇帝自称曰“朕”,并制定了一套尊君抑臣的朝仪和文书制度。这些都是为了显示皇帝的无上权威,表示秦的统治将万世一系,长治久安。 周朝以来建藩建国的封建制度,与皇权专制和统一国家是不相容的,所以必须加以改变。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丞相王绾请封诸皇子为燕、齐、楚王,得到群臣的赞同。廷尉李斯力排众议,主张废除分封诸侯的制度,全面推行郡县制度。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这些郡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中央集权的制度从此确立。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的峄山刻石辞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乃今皇家,壹家天下,兵不复起”。这说明秦始皇认为废分封行郡县是消除各地兵争所必须的。 秦始皇以战国时期秦国官制为基础,把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建成一套适应统一国家需要的新的政府机构。在这个机构中,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二员,掌政事。太尉掌军事,不常置。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贰,掌图籍秘书,监察百官。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是分掌具体政务的诸卿,其中有掌宫殿掖门户的郎中令,掌宫门卫屯兵的卫尉,掌京畿警卫的中尉,掌刑辟的廷尉,掌谷货的治粟内史,掌山海池泽之税和官府手工业制造以供应皇室的少府,掌治宫室的将作少府,掌国内民族事务和外事的典客,掌宗庙礼仪的奉常,掌皇室属籍的宗正,掌舆马的太仆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与诸卿议论政务,皇帝作裁决。 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设守、尉、监(监御史)。郡守掌治其郡。郡尉辅佐郡守,并典兵事。郡监司监察。县,万户以上者设令,万户以下者设长。县令、长领有丞、尉及其他属员。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县以下有乡,乡设三老掌教化,啬夫掌诉讼和赋税,游徼掌治安。乡下有里,是最基层的行政单位。里有里典,后代称里正、里魁,以“豪帅”即强有力者为之。此外还有司治安、禁盗贼的专门机构,叫做亭,亭有长。两亭之间,相距大约十里。 早在秦献公十年(前375年),秦国就建立了以“告奸”为目的的“户籍相伍”制度。后来商鞅规定,不论男女,出生后都要列名户籍,死后除名;还“令民为什伍”,有罪连坐。秦律载明迁徙者当谒吏转移户籍,叫做“更籍”。秦王政统治时期,户籍制度趋于完备。秦王政十六年(前231年)令男子申报年龄,叫做“书年”。据云梦秦简推定,秦制男年十五(另一推算是十七)载明户籍,以给公家徭役,叫做“傅籍”。书年、傅籍,是国家征发力役的依据。始皇三十一年“使黔首自实田”,即令百姓自己申报土地。土地载于户籍,使国家征发租税有了主要依据。户籍中有年纪、土地等项内容,户籍制度也就远远超过“告奸”的需要,成为国家统治人民的一项根本制度。秦置二十级爵,以赏军功。国家按人们的爵级赐给田宅,高爵者还可以得到食邑和其他特权(见爵制)。爵级载在户籍,所以户籍也是人们身份的凭证。 统治一个大国,需要全国一致而又比较完备的法律制度。出土的云梦秦简提供了自秦孝公至秦始皇时期陆续修成的秦律的部分内容,其中有刑律的律文和解释,有名目繁多的其他律文,还有案例和关于治狱的法律文书(见云梦秦律)。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秦律经过汉朝的损益,成为唐以前历代法律的蓝本。 维持一个大国的统一,还需要强大的军队。秦军以灭六国的余威,驻守全国,南北边塞,是屯兵的重点地区。秦制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剖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之手,左右合符,才能调动军队。这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秦军是一支前所未有的巨大的镇慑力量。近年发掘的秦始皇陵侧的兵马俑坑,估计其中两坑有武士俑七千件,战车百乘,战骑百匹。武士俑同真人一样高大,所持武器都是实物而非明器。这种车、步、骑兵混合编组的大型军阵,其规模之大,军容之盛,是秦军强大的表征。 秦始皇不但建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机构和制度,而且还采用了战国时期阴阳家的终始五德说,以辩护秦朝的法统。终始五德说认为,各个相袭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等五德的顺序进行统治,周而复始。秦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与水德相应的数是六,所以符传长度、法冠高度各为六寸,车轨宽六尺;水德主刑杀,所以政治统治力求严酷,不讲究“仁恩”和“义”;与水德相应,历法以亥月即十月为岁首,等等。秦始皇还确定了一套与皇帝地位相适应的复杂的祭典以及封禅大典,择时进行活动。秦始皇在咸阳附近仿照关东诸国宫殿式样营建了许多宫殿,并于渭水之南修造富丽宏伟的阿房宫。咸阳宫殿布局取法于天上的紫微宫,俨然是人间上帝的居处,天下一统的象征。秦始皇还在骊山预建陵寝,墓室中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他采取这些措施,和他采用皇帝的名号一样,是要表示他在人间的权力与上帝在天上的权力相当,从而向臣民灌输皇权神秘的观念。皇权神秘观念,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基础。 皇权的加强和神化,郡县制的全面推行,体现专制皇权的官僚机构和各种制度的建立,法律的完备和统一,皇帝对军队控制的加强等等,这些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当时的条件下是维持统一所不可少的条件。但是这种政治制度对百姓的束缚极大;而且它对经济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可以转变为阻滞作用,这在封建社会后期更为显著。
  防止封建割据的措施
  长期分裂局面造成的影响,使秦始皇非常关心六国旧地的动静,担心六国旧贵族图谋复辟。为了防止割据的再现,秦始皇把六国富豪和强宗十二万户迁到咸阳,另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使他们脱离乡土,以便监视。他把缴获的和没收的武器加以销毁,在咸阳铸成十二个各重千石的钟?铜人。又下令“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尽可能消灭封建贵族依以割据的手段。为了控制广阔的国土,特别是六国旧境,秦始皇还修建由首都咸阳通到全国各地的驰道,东穷燕齐,南极吴楚。他自己多次顺着驰道巡游郡县,在很多地方刻石纪功,以示威强。为了加强北方的防务,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又修筑由咸阳经过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的直道,堑山堙谷千八百里。在西南地区,还修筑了今四川宜宾以南至云南昭通的五尺道,于近旁设官进行统治。 秦始皇对分裂割据的思想和政治倾向,也进行了斗争。当时的一些儒生、游士,希望复辟贵族割据局面,他们“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引证《诗》、《书》、百家语,以古非今。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请求焚毁《诗》、《书》,消灭私学。他建议“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接受了这一建议,于是就发生了焚书事件。第二年,为秦始皇求仙药的方士有诽谤之言,又相邀逃亡,秦始皇派御史侦察咸阳的方士,把其中被认为犯禁者四百六十多人坑死。在早期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在统一与分裂激烈斗争的年代,秦始皇用焚书坑儒手段来打击贵族政治的思想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焚书坑儒摧残文化,是极其野蛮残暴的事,对于古文献的保存和学术的传授,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秦始皇施政定制虽已兼采阴阳等家思想,但根本上是以法家思想为依据。“焚诗书”以及“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等,更突出地反映了他的法家思想。秦始皇以原来秦国的制度为标准,整齐划一全国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一些制度,企图尽可能消除由于长期分裂割据造成的地区差异,以利统一。 战国时期,各国文字的基本结构虽然相同,但字体繁简和偏旁位置却有差异。李斯受命统一文字,他以秦国的文字为基础,参照六国文字,制定小篆,并写成范本,在全国推行。当时还流行一种书法,叫做隶书,比小篆更简便。 秦始皇废止战国时各国形制和轻重大小各不相同的货币,改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二十两)为单位;以秦国旧行的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文曰半两,重如其文。 秦始皇用商鞅时制定的度量衡标准器,来统一全国的度量衡。今见秦朝权量,都刻有始皇二十六年(前 211年)颁布的统一度量衡的诏书。这种权量出土多,分布广,长城以外也有发现,可见统一度量衡是认真有效的。秦始皇还用法律规定了度量衡器误差的允许限度。他规定六尺为步,二百四十步为亩。不过二百四十步为亩的制度实际上只行于旧秦,可能还有旧赵境内,东方许多地区仍以百步为亩,直到汉武帝时期为止。文字、货币、度量衡的统一,为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促进了统一国家的发展。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2-07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它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自秦始皇赢政至秦三世子婴,共传三帝,享国十五年。

秦王嬴政当政以后,发动了大规模的兼并战争。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10年间,秦国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实现了全国之大一统。秦朝就此确立,首都设在咸阳。秦王嬴政自以为功高「三皇」,德过「五帝」,所以兼采二者尊号而合为皇帝,用作天子的专称。他自命是秦「始皇帝」(前221年-前210年),子孙将是「二世」、「三世」......以至无穷。

秦始皇建立了以皇帝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三公」分掌政务、军务及监察;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来增至四十一郡),郡下设县,县下又有乡、亭、里等基层组织。这样,全国由上到下均置于皇帝及其家族的严密统治之下。秦始皇还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全国修建驰道、直道,兴建水利,筑灵渠,销毁兵器,又大规模迁移富民集中首都咸阳;迁万姓充屯边地,谪判罪犯戍守边防;统一货币,把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的货币,通行全国,这对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交流,十分有用。统一文字,把简化了的字体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接着,又出现了一种比小篆书写更简便的字体隶书。现在的楷书,就是从隶书演化来的。文字的统一,促进了文化交流。统一车轨和度量衡,使长度、容量、重量,都有统一的标准,便利了经济的发展。在农业方面,秦实行「强本抑末」,允许土地私有及自由买卖。确立土地私有,统一户籍管理;此外,秦始皇还以首都咸阳为中心,广修通往全国的驰道。而他自己则沿着新修之驰道,多次巡视全国各地,四处勒石记功。

秦始皇的一系列大一统措施,自然是为了建立其家族万世一系的统治,但其创立的制度,往往为历代王朝所遵循,它奠定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秦始皇还把严刑峻法施之于文化领域,大肆统制思想,禁锢言论自由。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规定除了秦国的历史记载,一切史书都烧掉;民间所藏,除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外,其余《诗》、《书》、百家语全部焚毁;谁要是再谈论《诗》、《书》,就杀头;以古非今的人则满门抄斩。第二年,一些方士和儒生背后议论秦始皇贪权专断、滥用刑罚。秦始皇加以追查,下令搜捕对朝廷不满的儒生,一共捉到四百六十人,全部加以活埋。这两件事,历史上叫作“焚书坑儒”。

除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一措施外,秦始皇也注重对外开拓,北伐匈奴,南平百越,使中国版图大定。当时秦朝疆域西自陇蜀,东至辽东,北起大漠,南抵南海,大大超过了前代,形成后来中国领土之基础。而秦代彪炳武功之最好见证,莫过于万里长城之修筑了。长城,原是战国时期燕、赵、秦诸国加强边防的产物。当时,居于中国北部大沙漠的匈奴时时南侵,为了对付这种扰攘,北方各国便各自筑城防御。秦朝后,派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又将原来燕、赵、秦三国所建的城墙连接起来,加以补筑和修整。补筑的部分超过原来三国长城的总和,成为西起甘肃临洮、东至辽宁东部的「万里长城」(今长城为明代重修,西起嘉峪关,东迄山海关,全长六千多公里)。

秦代建设还包括修驰道、筑沟渠。如疏浚鸿沟(河南汴河)作为水路枢纽,通济、汝、淮、泗诸水。又于公元前214年,令史禄监修长达六十多里的灵渠,沟通了湘、漓二水。

秦始皇为了满足自己的穷奢极欲和安排身后的归宿,征调了数百万民工,大肆修筑宫殿和陵墓。宫殿以阿房宫(今陕西西安阿房村)最著名,东西五里,南北千步,规模盛大,直到秦始皇死时都未建好。而他为自己精心策划的坟墓──骊山陵,也先后修了三十六年,到他死去时才勉强竣工。近年来在它东面发现了大型兵马陶俑坑,内有武士俑约七千个、驷马战车一百多辆、战马一百余匹,以及数千件各式兵器,被中外人士誉为「世界第八奇观」。 此外,秦始皇横征暴敛,求不死药,在全国大规模巡游玩乐。特别是毫无限制地徵发徭役,征收重赋,刑罚残酷。始皇末年,全国人民已在普遍怨恨和不满声中。

始皇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在巡游南方回归山东至河北道上病死。丞相赵高与李斯结谋杀害了太子扶苏,另立其弟胡亥继位,即秦二世。二世昏庸,在赵高的操纵下,其暴政比始皇时有过之无不及。二世元年(前209)七月,终于爆发了以戍卒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起义烽火迅速蔓延,各地反秦力量都来参加。六国旧贵族的残余势力、秦国的下级官吏和地方势力也都起来反秦。秦军大败。但起义军内部矛盾很快出现,相互仇杀。反秦斗争遂由六国旧贵族之后项羽与原秦下级官吏刘邦分别领导,西入关攻秦。这时赵高已杀丞相李斯,又杀二世,立始皇孙子婴为秦王。公元前207年,项羽大破秦军,巨鹿一战,秦军被歼殆尽。子婴使人杀了赵高。公元前206年刘邦入关,至咸阳城外坝上,子婴出城降,秦亡。历史进入了以项羽为首的「楚王」和以刘邦为首的「汉王」的「楚汉战争」阶段。前202年,项羽败死,刘邦即汉朝皇帝位。

秦朝在历史上虽然为时很短,但它对后世的影响却极其深远。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大陆,除西部、西南部和东北部的边疆地区尚未开发外,其版图基本沿用至今;始皇时建立的一套中央集权制度,也基本上为后世历代王朝所继承;秦代修建的万里长城,至今仍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但秦始皇的统治却是历史上少见的残暴统治,因此它很快又被人民起来推翻,成为短命王朝。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9-23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秦始皇建立的大一统的封建集权王朝。公元前247年,庄襄王(名子楚)死,其子赢政被立为秦王。前221年,秦灭六国而统一全国,赢政改称始皇帝,定都于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秦国的地域东至大海,西至陇西,南至岭南,北至河套、阴山、辽东,幅员辽阔。

秦朝建立后,为了加强统治,秦始皇在政治、军事、经济、交通、文化及对外开拓诸方面,均采取了一系列新政。他一方面创设了影响深远的皇帝制度,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广郡县制;另一方面着手统一文字、度量衡及货币,销毁兵器,决通川防,广修驰道以及听从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等。随着进一步北征匈奴、南服百越等开疆拓取措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最终形成。作为封建帝国的开拓者,秦始皇居功甚伟,但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及对人民的控制,秦朝的统治是非常残暴的。秦始皇当政十二年,其为政之苛暴业显露无遗。百姓日日面对的是无休止的兵役、徭役及恐怖暴虐的刑罚,生活沉浸在巨大的灾难和痛苦中。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死,其子胡亥继位,即秦二世。秦二世在位三年,由宦官赵高等总揽朝政,统治更加黑暗。秦二世在位不久,即爆发了由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秦朝被推向了灭亡的深渊。前207年,赵高弑胡亥立子婴(胡亥兄之子)为王。同年十月,子婴降于刘邦,秦朝灭亡。

第4个回答  2019-10-02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它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自秦始皇赢政至秦三世子婴,共传三帝,享国十五年。
秦王嬴政当政以后,发动了大规模的兼并战争。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10年间,秦国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实现了全国之大一统。秦朝就此确立,首都设在咸阳。秦王嬴政自以为功高「三皇」,德过「五帝」,所以兼采二者尊号而合为皇帝,用作天子的专称。他自命是秦「始皇帝」(前221年-前210年),子孙将是「二世」、「三世」......以至无穷。
秦始皇建立了以皇帝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三公」分掌政务、军务及监察;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来增至四十一郡),郡下设县,县下又有乡、亭、里等基层组织。这样,全国由上到下均置于皇帝及其家族的严密统治之下。秦始皇还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全国修建驰道、直道,兴建水利,筑灵渠,销毁兵器,又大规模迁移富民集中首都咸阳;迁万姓充屯边地,谪判罪犯戍守边防;统一货币,把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的货币,通行全国,这对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交流,十分有用。统一文字,把简化了的字体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接着,又出现了一种比小篆书写更简便的字体隶书。现在的楷书,就是从隶书演化来的。文字的统一,促进了文化交流。统一车轨和度量衡,使长度、容量、重量,都有统一的标准,便利了经济的发展。在农业方面,秦实行「强本抑末」,允许土地私有及自由买卖。确立土地私有,统一户籍管理;此外,秦始皇还以首都咸阳为中心,广修通往全国的驰道。而他自己则沿着新修之驰道,多次巡视全国各地,四处勒石记功。
秦始皇的一系列大一统措施,自然是为了建立其家族万世一系的统治,但其创立的制度,往往为历代王朝所遵循,它奠定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秦始皇还把严刑峻法施之于文化领域,大肆统制思想,禁锢言论自由。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规定除了秦国的历史记载,一切史书都烧掉;民间所藏,除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外,其余《诗》、《书》、百家语全部焚毁;谁要是再谈论《诗》、《书》,就杀头;以古非今的人则满门抄斩。第二年,一些方士和儒生背后议论秦始皇贪权专断、滥用刑罚。秦始皇加以追查,下令搜捕对朝廷不满的儒生,一共捉到四百六十人,全部加以活埋。这两件事,历史上叫作“焚书坑儒”。
除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一措施外,秦始皇也注重对外开拓,北伐匈奴,南平百越,使中国版图大定。当时秦朝疆域西自陇蜀,东至辽东,北起大漠,南抵南海,大大超过了前代,形成后来中国领土之基础。而秦代彪炳武功之最好见证,莫过于万里长城之修筑了。长城,原是战国时期燕、赵、秦诸国加强边防的产物。当时,居于中国北部大沙漠的匈奴时时南侵,为了对付这种扰攘,北方各国便各自筑城防御。秦朝后,派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又将原来燕、赵、秦三国所建的城墙连接起来,加以补筑和修整。补筑的部分超过原来三国长城的总和,成为西起甘肃临洮、东至辽宁东部的「万里长城」(今长城为明代重修,西起嘉峪关,东迄山海关,全长六千多公里)。
秦代建设还包括修驰道、筑沟渠。如疏浚鸿沟(河南汴河)作为水路枢纽,通济、汝、淮、泗诸水。又于公元前214年,令史禄监修长达六十多里的灵渠,沟通了湘、漓二水。
秦始皇为了满足自己的穷奢极欲和安排身后的归宿,征调了数百万民工,大肆修筑宫殿和陵墓。宫殿以阿房宫(今陕西西安阿房村)最著名,东西五里,南北千步,规模盛大,直到秦始皇死时都未建好。而他为自己精心策划的坟墓──骊山陵,也先后修了三十六年,到他死去时才勉强竣工。近年来在它东面发现了大型兵马陶俑坑,内有武士俑约七千个、驷马战车一百多辆、战马一百余匹,以及数千件各式兵器,被中外人士誉为「世界第八奇观」。 此外,秦始皇横征暴敛,求不死药,在全国大规模巡游玩乐。特别是毫无限制地徵发徭役,征收重赋,刑罚残酷。始皇末年,全国人民已在普遍怨恨和不满声中。
始皇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在巡游南方回归山东至河北道上病死。丞相赵高与李斯结谋杀害了太子扶苏,另立其弟胡亥继位,即秦二世。二世昏庸,在赵高的操纵下,其暴政比始皇时有过之无不及。二世元年(前209)七月,终于爆发了以戍卒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起义烽火迅速蔓延,各地反秦力量都来参加。六国旧贵族的残余势力、秦国的下级官吏和地方势力也都起来反秦。秦军大败。但起义军内部矛盾很快出现,相互仇杀。反秦斗争遂由六国旧贵族之后项羽与原秦下级官吏刘邦分别领导,西入关攻秦。这时赵高已杀丞相李斯,又杀二世,立始皇孙子婴为秦王。公元前207年,项羽大破秦军,巨鹿一战,秦军被歼殆尽。子婴使人杀了赵高。公元前206年刘邦入关,至咸阳城外坝上,子婴出城降,秦亡。历史进入了以项羽为首的「楚王」和以刘邦为首的「汉王」的「楚汉战争」阶段。前202年,项羽败死,刘邦即汉朝皇帝位。
秦朝在历史上虽然为时很短,但它对后世的影响却极其深远。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大陆,除西部、西南部和东北部的边疆地区尚未开发外,其版图基本沿用至今;始皇时建立的一套中央集权制度,也基本上为后世历代王朝所继承;秦代修建的万里长城,至今仍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但秦始皇的统治却是历史上少见的残暴统治,因此它很快又被人民起来推翻,成为短命王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