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的名胜古迹都有哪些及历史背景其中的历史含义

如题所述

黄山古代秦时称黟山,相传公孙轩辕黄帝率手下大臣容成子、浮丘公来此炼丹,并最终得道升天,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依此传说,唐玄宗赦改黟山为黄山。黄山经历了漫长的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特有的峰林结构。黄山群峰林立,有七十二峰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米,与平旷的光明顶、险峻的最高峰天都峰一起,雄居在景区中心,周围还有77座千米以上的山峰,群峰叠翠,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有节奏旋律的、波澜壮阔、气势磅横的立体画面。   黄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 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侵蚀切割强烈,断裂和裂隙纵横交错,长期受水溶蚀,形成瑰丽多姿的花岗岩洞穴与孔道,使之重岭峡谷,关口处处,全山有岭30处、岩22处、 7处、关2处。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岩石多球状风化,山体浑厚壮观;后山岩体节理密集,多是垂直状风化,山体峻峭,形成了“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地貌特征。   黄山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主要分布在前山的东南部,典型的冰川地貌有:苦竹溪、逍遥溪为冰川移动创蚀而成的“U”形谷;眉毛峰、鲫鱼背等处是两条“V”形谷和刨蚀蚀残留的刃脊;天都峰顶是三面冰斗刨蚀遗留下来的角峰;百丈泉、人字瀑为冰川谷和冰川支谷相汇成的冰川悬谷;逍遥溪到汤口、乌泥关、黄狮垱等河床阶地中,分布着冰川搬运堆积的冰碛石;传为轩辕黄帝炼丹用的“丹井”、“药臼”,也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冰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23
日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素称黄山“五绝”。黄山82峰,或崔嵬雄浑,或峻峭秀丽,布局错落有致,天然巧成,并以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三大主峰为中心向三周铺展,跌落为深壑幽谷,隆起成峰峦峭壁。
寺庙亭台
  黄山自古闻名,许多文人前来游历并留下名诗吟诵。名家陈运和有诗作证:“站起,黄山像长城的雄姿;躺下,长城是黄山的身影”。另外还有寺庙亭台,为黄山增色。方圆250公里,自古为道教名山,山中以道教命名的名胜有朱砂峰、炼丹峰、天都峰、轩辕峰、仙人峰、丹井、试剑石、蒲团松、仙人晒靴石、仙女绣花石、望仙台、炼丹台、炼丹源、神仙洞等等,山南部朱砂峰下的慈光阁和山北部叠障峰下的松谷庵均为道教庙宇。   在黄山南部朱砂峰下的慈光阁,明嘉靖年间,玄阳道士居此。明万历年间曾盛极一时。原址尚存部分楼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建为宾馆。1965年董必武笔书“慈光阁”。海拔1340米的半山寺在黄山南部的老人峰与朱砂峰间,原寺已圮,1957年重修,有刘伯承所题匾额。上下山游人多在此憩息,观赏风光。另外还有玉屏楼、云谷寺、松谷庵、翠微寺等。
仗鼓舞
  流行于休宁五城、榆村和屯溪黎阳一带的一种民间舞蹈,又名“得胜鼓”。传说是为了纪念唐代大将张巡、许远抗击安禄山叛军得胜,而击鼓欢庆。此舞由数十人表演,击鼓者打扮成武士,短打紧身,十字披红,颈挎仗鼓(扁圆形皮鼓),右手紧握短而粗的鼓槌,左手持健铃,随着行进步伐击鼓面或敲鼓边。另有十数人手持檀木夹板,边行进边击拍,发出清脆的响声。队列前面有一对大红灯笼,一人持纛,上书“得胜鼓”三字,后随一队蜈蚣旗幡,整个场面威武雄壮,令人振奋。
叠罗汉
  流行于歙县叶村的一种民间游艺。表演时演员下穿红彩裤,上身赤膊光膀,面部绘有脸谱。演员均为男性,表演浑朴粗犷。演出前举行祭台仪式,焚纸烧香、罗汉扫堂,然后从演员相继登台或在广场上表演。演员不说不唱,在大鼓敲击的简单节奏下,分别表演童子拜观音、斜角旗、仙人桥、石猴出山、六柱牌坊、凉心水阁、水帘洞、刘海戏金蟾等造型。表演时先易后难,特别是水帘洞中演员的筋斗及六柱牌坊20余位演员叠成的六层造型,最为精彩。
跳钟馗
  一种民间舞蹈,又称“嬉钟馗”,流行于今徽州区岩寺镇、歙县朱家村一带。据说明万历年间就有此习俗。每年端午节,这些地区都要“嬉钟馗”,以求驱邪降福,保佑村民平安。古时“嬉钟馗”是以木偶架在肩上嬉耍,后来发展到由人扮演钟馗,在村中巡游嬉耍。近年来,歙县郑村镇的堨田村,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这项活动,煞是热闹。
抬阁
  抬阁流行于休宁、屯溪的一种民间游艺,又称“抬角”。抬阁共分上、中、下三层,将俊俏儿童装扮成一出出故事造型,安置在三层抬阁上,底盘由四至八名彪形大汉抬着。抬阁的四周用纸扎成龙、凤、鹤、祥云、水花等彩灯,巡游时彩灯内点燃蜡烛,映照着服装鲜艳的儿童,远远望去,酷似天仙下凡。抬阁上的人物不唱不做,但配上鼓乐开路、锣钹断后,热闹非凡。今屯溪隆阜还经常组织抬阁队上街,近年创作了《戴震还乡》,以纪念一代宗师。
目莲戏
  徽州一古老剧种,流传于黄山市各地及邻县,尤其盛行于祁门、石台一带。该戏剧本《目莲救母劝善戏文》,为明代祁门人郑之珍编撰而成,分上、中、下三卷(100折),故事主要写傅相之妻刘青提,亵渎神明,被打入地狱,其子傅罗卜救母心切,遍历地狱十殿,终于母子团圆,旧时每逢夏历闰月之年,徽州民间多演此
第2个回答  2021-05-31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以其“五绝”的奇景和博大的徽文化蜚声海内外,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奇景代表着江淮山河之美。

黄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热情友好的象征,承载着拥抱世界的东方礼仪文化。

黄山不仅是一座美丽的自然之山,还是一座丰富的艺术宝库。

自古以来,人们游览黄山,建设黄山,歌颂黄山,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概括起来就是遗存、书画、文学、传说、名人“五胜”。

黄山现有楼台、亭阁、桥梁等古代建筑100多处,多数呈徽派风格,翘角飞檐、古朴典雅,其中听涛居位于人字瀑前、紫云岩上侧,曾是张学良将军的幽禁之所。

黄山现存历代摩崖石刻近300处,篆、隶、行、楷、草诸体俱全,颜、柳、欧、赵各派尽有。

字径6米,“平”字一竖竟长达9.4米,世所罕见。

字体遒劲有力,潇洒自如,从200多米高的悬崖上顺势而下,气势磅礴。

历代文人雅士在观赏美景的同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流传至今的就有2万多篇(首)。

唐代诗人李白游览黄山时留下的“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的诗句,至今仍在传诵。

美丽神奇的黄山孕育了“黄山画派”,创立了以黄山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山水画派,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当代艺术大师刘海粟一生十上黄山,采用独特的泼墨新技法,创作了大量以黄山为题材的艺术佳作。
第3个回答  2022-04-28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以其“五绝”的奇景和博大的徽文化蜚声海内外,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奇景代表着江淮山河之美。

黄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热情友好的象征,承载着拥抱世界的东方礼仪文化。

黄山不仅是一座美丽的自然之山,还是一座丰富的艺术宝库。

自古以来,人们游览黄山,建设黄山,歌颂黄山,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概括起来就是遗存、书画、文学、传说、名人“五胜”。

黄山现有楼台、亭阁、桥梁等古代建筑100多处,多数呈徽派风格,翘角飞檐、古朴典雅,其中听涛居位于人字瀑前、紫云岩上侧,曾是张学良将军的幽禁之所。

黄山现存历代摩崖石刻近300处,篆、隶、行、楷、草诸体俱全,颜、柳、欧、赵各派尽有。

字径6米,“平”字一竖竟长达9.4米,世所罕见。

字体遒劲有力,潇洒自如,从200多米高的悬崖上顺势而下,气势磅礴。

历代文人雅士在观赏美景的同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流传至今的就有2万多篇(首)。

唐代诗人李白游览黄山时留下的“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的诗句,至今仍在传诵。

美丽神奇的黄山孕育了“黄山画派”,创立了以黄山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山水画派,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当代艺术大师刘海粟一生十上黄山,采用独特的泼墨新技法,创作了大量以黄山为题材的艺术佳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