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举例说明如何合理利用各种不同的自然资源?

如题所述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应该做到:
1、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然要求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谐统一。
2、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必然要求环境资源保护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统一。
3、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必然要求环境资源生态文明与“三个文明”建设和谐统一。
举例:
①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废料产生并开展回收利用。
②对已产生的核废料分类收集,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法规,分别贮存和处理。
③尽量减少容积以节约运输。
④向环境稀释排放时对策。
⑤以稳定的固化体形式贮存、贮存和处理的费用,以减少放射性核素迁移扩散。
拓展资料: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人类可以直接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可分为三类:
1、不可更新资源,如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物、化石燃料等,需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
2、可更新资源,指生物、水、土地资源等,能在较短时间内再生产出来或循环再现;
3、取之不尽的资源,如风力、太阳能等,被利用后不会导致贮存量减少。自然保护的中心任务就是保护、增殖(指可更新资源)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继续利用的能力,求得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
自然资源具有两重性,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又是环境要素。已经被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量称为资源,将来可能被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称为潜在资源。自然资源有石油、煤、金属、天然气、森林、土地、水、可燃冰、动物、植物等。自然资源指的是地球提供给人类衣、食、住、行、医所需要的物质原料,也称为地球资源。陆地上重要的自然资源有六种,它们是淡水、森林、土地、生物种类、矿山、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2-12
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从化市第五中学 邱文英

一、教材说明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
二、课标要求
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三、课标分解
1、什么是水资源?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标准是什么?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是怎样分布的?
2、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各怎样影响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水资源又是怎样影响人类社会的?
3、人类活动是怎样从数量、质量两个方面对水资源产生影响的?人类活动又是怎样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来合理利用水资源的?
四、教材分析
自然资源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纽带,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开发利用程度,会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该节教材以水资源作为案例,说明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教材首先介绍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的状况,介绍的重点是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接着阐述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紧扣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在活动中安插以色列水资源的利用作为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确和巩固以上的观点,把知识及时归纳总结,并应用到实际问题的探究中去。又在此基础上说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会随之改变,强调人类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可用的水资源却不断的减少,最后提出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五、教学目标
1、运用图表,说明全球、各大洲及我国的水资源分布;
2、通过阅读图片,了解人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利用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情况;
3、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图片,分析常见的人类利用水资源的情况,理解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义。
4、通过技能训练,基本掌握知识要点,并能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六、教学重点
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七、教学难点
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八、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和高中地理科教学的断层,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掌握较差,特别是区域地理,造成地理基础不扎实。学生的知识结构缺陷较多,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参差不齐,缺乏物理力学、立体几何知识和生物演化知识,即地理教学所涉及的知识结构与其相关学科进度不同。一些高中生受学习功利目的影响,认为地理不是主科,思想上不够重视,因此自主学习的精神和主动学习的态度不够积极。
九、设计理念
1、以谈话式的教学方式进行讲授,拉近师生距离,增进学习交流。提倡小组学习,彼此互相帮助,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集体的力量,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知识的传授和问题的探究中,使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
2、摆脱通常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纯的地理课,而是在教学中穿插人类、自然、环境观,引导学生树立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体现新课程在育人方面的优势。
3、从乡土地理切入,把发生在身边的事例作为案例分析,深入浅出地叙述水资源数量与质量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培养他们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现学生的创新意识。
4、课堂的设计穿插较多资料、图表和探究性习题,通过启发式的课堂教学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兴趣,在满足学生求知欲的同时,充分调动他们的学生创造性和表现欲,挖掘学习潜力,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十、课时安排:2课时

十一、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课前准备
1、按学习小组分6人一组,共9组。
2、搜集初中学习过的关于水资源的内容,对水资源的概念、作用、分布有大概的了解。
3、预习教材内容,按课本的活动和案例要求,由小组集体讨论的方式,试得出答案。
4、搜集本地水资源状况,在讲课时适当引用。
5、准备投影资料,进行演示。
(二)导入新课
1、请问最近有没有看从化新闻?
2、主要报道什么?(从化各地旱灾,领导到各处视察,与村民一道解决农田缺水问题。)
3、解决了没有?(部分地区有好转,从全市来看,仍很干旱。)
4、如果农田缺水问题继续蔓延下去,将会带来什么影响?(水稻减产,农民失收,还会影响到居民饮用水和工业用水。)
5、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困境?(近两个月几乎没有降水,江河水径流不足,流溪河的河床很浅,几乎见底。)
6、由此可见,水资源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十分重要,你了解水资源吗?
带出新课: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