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功过该怎么评价

如题所述

洪秀全的功:

1、政治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致使清王朝绿营制度被彻底抛弃,而汉族地主例如曾国藩李鸿章成为清王朝的中坚力量。同时清王朝被迫引进西方先进武器来剿灭所谓叛乱,因此洪秀全领导的活动也是促成晚清洋务运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1859年(咸丰九年)洪秀全颁布了洪仁玕为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写的《资政新篇》一书。这是后期太平天囯的重要政纲,说明他在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上,较同时代的地主统治阶级思想开明,眼界开阔。

2、军事

洪秀全依靠拜上帝会的煽动力以及清王朝后期尖锐的社会矛盾,打造了太平军这一支劲旅。1853年(咸丰三年)2月 ,太平军由武昌东下江南 ,帆幔蔽江 ,炮声遥震 ,沿江州邑 ,莫不望风披靡 。 3月20日 ,太平军挟千里席卷之势 ,长歌涌入金陵 ,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

在此后的10多年时间里 ,太平军继续西征、北讨和东进 ,战火燃遍了大半个中国。狂飙所及,庐舍为墟。

3、经济

1853年冬,洪秀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改变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社会的措施。其内容表现了农民反封建的要求和解决土地问题的强烈愿望。纲领内容的完备性和深刻性,使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历代农民革命所能达到的最高思想境界。

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的平分土地的施政方案,显现出改革社会制度的进步思想。与此同时,他尚致力确立天朝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体制,力图建立起一个符合其阐释改造了的基督教神学精神的新型社会。

定都天京后,洪秀全积极地实施对外贸易政策,并开展正常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方针是积极开发,平等互利,独立自主,与清政府闭关自守,投降媚外,丧权辱国等情况形成鲜明对比。对鸦片输入态度很强硬。

1854年(咸丰四年),杨秀清在致英使的信中谈到通商时写道:“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立埠之事后方定,害人之物为禁。”给侵略者当头一棒。1863年(同治二年),上海港出口茶叶为1200万磅,比1858年(咸丰八年)翻了一番。

1862年(同治元年),在上海报关的轮船180艘,上海港进口关税收入为3370114两,两码头收入51960两,极其繁荣。

4、文化

在服饰方面,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是中国少有具备服饰制度的农民政权。 [16]  在服饰上,既继承了传统遗制,又有所创新,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衣冠服饰制度。

意识形态方面,洪秀全把矛头指向了封建王朝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反对封建等级制度,提倡平等思想。

5、民族

洪秀全极度仇视满族统治者。从金田起义揭竿而起,洪秀全就把斗争矛头指向清王朝,最终沉重打击了满族统治者。太平天国实施剪辫子政策,力求摆脱民族奴役的阴影,这对近代革命家而言是颇具鼓舞性的。

6、外交

洪秀全在位期间先后命杨秀清和洪仁玕主持外交。与外国多有联络友善。

洪秀全的过:

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已全然不问世事,整日沉迷酒乐声色。内外皆由杨秀清打理。此时的太平天国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由于内部斗争激烈,各自为王,各自为政,清庭正是瞄准了这个时机,答应了和西方均分天下的要求,便击溃了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的运动可谓是轰轰烈烈,可他的失败也是注定的,因为没有先进的思想指导,依然处于帝王封建制度,所谓的土地均分也依然没有实现,反而应了西方意图削弱中国实力的阴谋,在数十年间因为太平天国与清廷的斗争造成2500万人的死亡。

扩展资料:

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曾用名火秀,族名仁坤,后来为了避上帝“爷火华”(“耶和华”的谐音)名讳而改为现名,太平天国建立者,清末太平天国运动领袖。1814年出生于广东花县。

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但其坚信“古来事业由人做”,遂吸取早期基督教教义中的平等思想,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的盛世。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领导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号天王。

1853年定都江宁(今南京),改称天京。在主权原则上,洪秀全对满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概不予承认,并积极抗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英国政府曾派使者与洪秀全联系,表示如果洪秀全承认英国在华利益就对太平天国提供援助,但遭到洪秀全严词拒绝。

由于洪秀全始终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不肯出卖国家主权而使得列强转而支持满清政府。1864年洪秀全在天京病逝,其逝世后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就在满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洪秀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7
太平天囯运动,之所以能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与他的巨大贡献分不开的。乃至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愿作洪秀全第二,即可见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太平天囯是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之下失败的。但作为太平天囯运动的最高领导人,洪秀全的严重错误也是不可忽视的。洪秀全的错误主要在于:   一、定都天京后,封建意识与日俱增,等级观念、享乐思想尤其突出。洪秀全在天王府深居简出,严重脱离将士群众。在太平天囯革命政权向一个新的封建王朝政权蜕变的过程中,洪秀全起了特别恶劣的带头作用。思想作风上的质变,使其愈往后,则更多地像一个封建帝王。天京内讧就是领导集团内部这种封建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太平天囯后期,为防大权旁落,洪秀全一反前期用人路线而“用人唯亲”,形成一个排斥异姓的洪氏集团,使得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给太平天囯内部带来致命危机。石达开是太平军最优秀的统帅,所部又是太平军精锐。他德才兼备,深得全体军民拥戴,天京内讧之后,他是唯一能团结群众辅佐洪秀全重振国势的人选。然而,洪秀全猜忌他,用安、福二王挟制和排挤他。因此,石达开出走,致使太平天囯出现分裂局面。其后,陈玉成、李秀成打破江北大营、江南大营,京围一解,洪秀全立刻大封王爵,根本不问才德、功劳,亲戚、广东同乡或捐有钱粮者,都可以封王。封王人数竟达到2700人以上。造成后期天国朝政混乱、吏治败坏、军事削弱的局面。   三、上帝的代言人,却毫无仁爱信义。   洪秀全本就多疑,内讧之后,更是任人唯亲。首先是他哥哥洪仁发、洪仁达,分别封为安王、福王,让两个老哥掌权,压制、监视石达开。之后洪秀全迫于满朝反对,不得已取消两个昏庸兄长的王爵,还是对他们言听计从,后来又再改封为信王、勇王,一直干预朝政。此两人都极其自私、贪婪、愚蠢、横蛮,专出歪主意,却最受洪秀全信任。天京危急之时,洪秀全更是明确宣布,朝政由洪仁达执掌。前面说过的洪仁玕,是洪秀全堂弟。因为本家人可靠,又不像两个老哥那样粗鄙,就立马三级飞升。洪仁玕虽然只会纸上谈兵,而且战败犯罪,还是委以重任。堂兄洪仁政,也无功劳和战败犯罪,换个官做,后又封恤王。亲侄族侄十余人,一概封王。洪秀全外甥幼西王萧有和,很受洪秀全喜欢,洪临死前不久,封他为前台发命者。洪秀全的女婿钟万信、黄栋梁、黄文胜,同样受宠信,个个封王。这些皇亲国戚,广义上的“洪氏诸王”,都不会打仗,不会办事,几乎个个贪暴凶横,胡作非为。在南京城里,人人害怕和憎恨,在各地太平军中也广被厌恶、鄙视,却又都无可奈何。
据洪仁玕回忆,洪秀全少年时“两兄助其父耕田,又种些瓜菜,全家食粮由此供给。”。家庭出身的寒微,使洪秀全青少年时代就饱受生活磨难,渐渐产生了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在其发动起义后,低微的出身又常为统治阶级所攻击,“所谓伪天王者,姓洪,深居不出,本广西乞丐。”于是,洪秀全就不断采取措施抬高自己及整个洪氏家族的地位,甚至依靠一个自创的宗教,把自己神化。洪秀全自比为太阳,他的妻子则为太阴月亮。同时,在太平天国内部实行一套严格的“分贵贱”、“判尊卑”的等级制度。1853年,太平军刚刚攻下南京,他就开始大兴土木,营造比明清故宫还要大得多的“侈丽无比”的天王府,并广选民间秀女入宫。天王进膳,也要放炮奏乐,鼓声、锣声、钹声与炮声交作,膳毕始停。御膳用品也多是金制的。   洪秀全自幼“熟诵四书、五经、孝经及古文多篇,其后更遍读中国历史及奇异书籍,均能一目了然”,受的是儒家传统文化教育。渴望由士而仕,一举成名,完成由“田舍郎”到“登天子堂”的转变,其家人和族人都对洪秀全抱有极高的期望,洪秀全自己也希望通过科举,谋取功名,光宗耀祖。他曾先后四次(1828年、1836年、1837年、1843年)赴花县、广州应试,然而“初考时其名高列榜上,及复考则又落第。”洪秀全发誓“不考清朝试,不穿清朝服”,“自己来开科取士”。从洪秀全发动起义后,采取种种严厉的排孔斥儒活动中,宣称“推勘妖魔作怪之由,总究孔丘教人之书多错”。太平军进军途中,废偶像、捣孔庙、烧经书,所谓“敢将孔孟横称妖,经史文章尽日烧”。据张德坚在天京目击所述:“搜得藏书论担挑,行过厕溷随手抛,抛之不及以火烧,烧之不及用水浇。读者斩,收者斩,买者卖者一同斩。”这些举措,正是洪秀全由科举不第而产生严重自卑心理的绝好注脚。   杨秀清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又有“天父附体”的特权,所以在广大太平军将士中享有崇高威望。而且,随着地位的稳固,他开始热衷于个人权威,“威风张扬,不知自忌”,直至发生“逼封万岁”的事件。对东王的飞扬跋扈,洪秀全显得虚弱无力。史学界一部分人否认天京事变中洪密诏召韦进京杀杨的事实。实际上,从当时客观形势分析,如果没有洪的密令,韦是不敢也不能杀杨的。屠杀事件发生之后,洪也没有出面制止和马上追查韦的反叛行为。石达开回京,指责韦的擅杀,却遭韦威胁被迫逃出天京,韦杀其全家。长期以来,他时时刻刻感到杨秀清对于自己地位和宝座的威胁,感到自己是在杨的阴影下生存。借韦之手杀杨,对他来说,是解除了一个心头大患,对其自卑心理当是一种很好的补偿。   性情暴烈是洪秀全性格中最为突出的特征。《天父诗》中有多处反映他发怒生气的情景。如“亮(火)冲起来谁人受,亮(火)不救开烧死该!”“亮(火)起跪求要虔诚,亮(火)未救缩莫起身。”诸如此类的句子,《天父诗》中随处可见。杨秀清也曾借“天父下凡”指责洪秀全“性气太烈”。洪秀全一旦火起,就会严厉地责罚人,轻则斥责、饿饭、杖责,重则斩手斩脚、杀头甚至更为惨酷。而且洪秀全性情固执,脾气暴烈如火,根本不给人分辩的机会,他说“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他力图通过严酷的刑罚维持其至高无上的特权地位。   洪秀全缺乏自信,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他日益迷信自创的“上帝”而不能自拔。在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中,他信天不信人。广大将士出生入死,用鲜血和生命换取的胜利,在他那里变成了“天灵”的结果。因而士气受到严重摧残,极大地影响了战斗力。越到后来,他越发迷信,甚至到了丧失理性的境地。天京被困,危在旦夕,李秀成指出城中兵少将寡 ,提出“让城别走” ,他却说“朕之天兵多过于水”。不自信的另一表现是滥封王爵。从1862年初,封陈坤书为护王始,到10月,封王30余人。1863年4月,封王达90多人。到太平天国失败时,封王达2700余人。   洪秀全无远虑、难把全局,战略、战术上的目光短浅显而易见。起义之初,面对清军的围剿,洪秀全消极防御,不能有效的打破清军的包围和封锁。永安突围后,局面虽有所改观,但太平军仍然是流动作战,毫无定止。攻克武昌后,太平军不是乘胜打击尾随而来的清军江忠源部,而是忙于在武昌搜刮财物、美女,终使之成为太平军的肘腋之患,长期摆脱不掉,影响了太平天国的发展。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4-14
功:1、加速中国近代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进程 (但这不是他本人的意愿,误会而已)
2、成就了曾国藩等一批名将,磨练了一支后来曾给过侵略者痛击的新军。
功也就这些,至于什么著作 那都是狗屁
过:这点说起来是人类的悲剧,为什么呢?
1、太平天国起义直接间接造成的人员伤亡大于 一战 二战等任何一场战争,使中国当时4亿人骤减 至2.5亿,是人类战争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场战争,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还是以冷兵器为主 .
2、对历史文化的毁灭是无可估量的 远远大于什么焚书坑儒 文字狱或是后来的*****,对古书籍,古建筑,古代寺庙一律焚毁,关帝庙 孔庙更是全部摧毁。
3、其荒淫程度更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不说啦,看历史正反面都要观察,但这段历史,本人极其不愿意看
第3个回答  2012-04-14
加速中国近代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进程 、成就了曾国藩等一批名将,磨练了一支后来曾给过侵略者痛击的新军。但太平天国起义直接间接造成的人员伤亡大于 一战 二战等任何一场战争,使中国当时4亿人骤减 至2.5亿,是人类战争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场战争,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还是以冷兵器为主 、对历史文化的毁灭是无可估量的 远远大于什么焚书坑儒 文字狱或是后来的*****,对古书籍,古建筑,古代寺庙一律焚毁,关帝庙 孔庙更是全部摧毁。、其荒淫程度更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第4个回答  2012-04-14
洪秀全 功1 在他的带领下天国向国外学习先进的技术 如《资治通鉴》 2提出的所胃的 人人平等 符合历史潮流 过 1后期的他 集权于他一人 2由于他的不相信石达开等 也是太平天国的转折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