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中原地图

如题所述

中国古代中原地图如下: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华夏,是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当与外族对应时,中原又泛指中国。

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被视为天下中心。中原地区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扩展而逐渐向外蔓延,扩大了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汉族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文化比较先进的华夏民族以别于四夷而称中华。

中原地区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古都数量最多的地区,夏朝、商朝、西周、东周、玄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辽朝、北宋、南宋、金朝、民国等先后有20多个朝代,3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

中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

中国有历史记载或考古证据表明较长时间的主要政权的八大古都中,中原地区占据四个,分别是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郑州,此外还有商丘、南阳、濮阳、许昌、登封、夏邑、偃师、虞城、淮阳、新郑等古都。

扩展资料:

中原文化既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空间概念。

中原文化是以中原为基础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约六千年至公元前约三千年的中国新石器时代。中原文化以河南省为核心,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腹地,逐层向外辐射,影响延及海外。

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形成的特点是多元的,而中原首先形成并成为全国性的中心。中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中原在古代不仅是中国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主流文化和主导文化的发源地。

根据中原文化内容的特色,大体可以概括为河洛文化、汉字文化、姓氏文化、根亲文化、三商文化、礼仪文化、中医文化、诗词文化、武术文化、戏曲文化、史前文化、神龙文化、政治文化、思想文化、名流文化、英雄文化、农耕文化、商业文化、科技文化、医学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18种文化。

总之,中原文化厚重、多元、经典,是一种典型的“圣”文化、“福”文化、“魂”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7

以唐朝为例:

唐代开创了中国行政区史上道和府的建制。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分天下为10道: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等十道,不过这些道没实际权力,唐代城市等级主要是总管府、都督府、节度使等,府以下为州、县;

贞观十四年(640年),全国共设360州(府),下辖1557县。开元年间又将山南、江南各分东西,并增置京畿、都畿、黔中三道,形成十五道的格局。道设州、府,州、府下设县,开元末年,全国共有州、府三百二十八座,县一千五百七十三座。

扩展资料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中原就是古代的河南,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在中国,中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中原大概指现在的河南省,古时又称中州,有九州之中的意思;广义的中原指华北大平原,也就是由黄河、淮河、海河冲积而成的大平原,河南在这里也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中原大地背依我国的中央山脉——天山-昆仑山-秦岭,只有这一条最长最雄伟的大山系才能造就中国最大的两条大河:黄河和长江,它们在中原大地两边流淌,在中原大地前面的大海汇合。中原大地拥有如此磅礴的“山环水抱”,可称是中国最大的风水宝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9

  中原,地处中国版图中心,是指以河洛地区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范围相当于今河南省及其毗邻地区,包括山西东南部、河北南部、山东西部、安徽西北部、江苏北部等大片区域。

  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 ,是汉民族祖居地,被视为天下中心。中原也被称作中国、中土、中夏。 中原地域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扩展而蔓延至今,文化比较先进的华夏民族以别于四夷而自称中华,一些夏商时期尚属四夷的地区,随着中原文化的传播也被纳入中原文化区。

 

第3个回答  2012-04-27
中原地区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在古代被华夏民族视为天下中心。夏商朝曾建都于中原商丘、安阳、郑州等,自汉朝起洛阳、南阳、开封成为王侯将相建都之地。广义的中原是以中原六大古都群(洛阳,开封,商丘,安阳,郑州,南阳)为中心,辐射黄河中下游一带的广大平原地区,狭义的中原即指天地之中、中州河南。
说白点,中原指的就是河南再加上周围几省(山西、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的小部分地区,没有上边说的那么大
第4个回答  2020-09-15
中原包括河南的大部分地区,山东的西南部,河北南部,山西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以及湖北北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