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人口面积经济简介

如题所述

秦皇岛,简称秦,位于中国河北省东北部,首批全国沿海开放城市。因公元前215年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东巡至此,并派人入海求仙而得名,是中国唯一一个因皇帝尊号而得名的城市。现为为河北省省辖市,中国北方著名港口城市。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协办城市。

  经济概况

财政收入

  2011年秦皇岛市实现生产总值1064.03亿元,比上年增长12%。虽然城乡消费整体呈现较快发展态势,但房市、汽车消费出现降温。

  2011年,秦皇岛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4.45亿元,同比增长17.8%。尽管城乡消费上扬,但受房地产调控和汽车市场消费政策调整的影响,住房、汽车消费增幅减缓。去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36.82万平方米,增幅同比回落59.5个百分点。汽车类商品销售额与上年持平,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销售额同比下降10.7%。

  此外,秦皇岛做为中国滨海名城,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达到2127.4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2.84亿元。

工业概况

  工业生产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19.80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增幅同比提高6.0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83.29亿元,增长17.3%。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重工业实现较快增长,轻工业回升缓慢,全年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33.25亿元,增长20.0%,轻工业完成增加值50.04亿元,增长5.5%。外商和港澳台企业增长较快,增加值增长18.2%,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3.1%。以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作为全市重要战略支撑产业得到精心培育,全年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84.00亿元,增长24.5%,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9%。

  私家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全市年末拥有民用汽车28.82万辆,比上年增长23.3%。其中私家汽车保有量达到23.76万辆,比上年增长29.6%。邮电通信平稳发展。全市实现邮政业务收入2.09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全年邮政发送函件642万件,比上年增长31.9%。特快专递150万件,增长13.8%。秦皇岛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基础雄厚、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五大支柱产业为:以玻璃、水泥、新型建材为主的建材工业;以钢材、铝材为主的金属压延工业;以复合肥为主的化学工业;以汽车配件、铁路道岔钢梁钢结构、电子产品为主的机电工业;以果酒、啤酒、粮食加工为主的食品饮料工业。主要工业产品有1000多种。河北远洋运输集团、耀华玻璃集团公司、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渤海铝业有限公司、戴卡轮毂有限公司、中阿化肥有限公司、正大有限公司、金海粮油食品有限公司、鹏泰面粉有限公司、海燕安全玻璃有限公司、浅野水泥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农业概况

  秦皇岛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具有明显的寒暑交替,常年无霜期175-185天,年平均气温10.5℃ ,年平均降水量736.3mm,年光照时数2796小时,适合大宗作物生长繁育。境内流域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8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23条,有较大面积的冲积平原,境内10米以下有充足的地下水,水源充足。耕地面积293万亩,以棕壤褐土为主,占耕地总面积的72.7%。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小麦、甘薯、花生等。林果资源有苹果、梨、葡萄、山楂、水蜜桃、板栗、核桃等。境内海岸线长126.4公里,6万亩沿海滩涂和20万亩浅海为发展水产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水产品生产分为海水捕捞、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三大类。全市农业人口190多万,人均耕地1.1亩。

  近年来,秦皇岛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实施市场、龙头、能人、科技带动,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初步形成了三大成果:一是特色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已建成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农业特色产业10个,即肉鸡、酿酒葡萄、粮油加工、玉米淀粉、海洋水产、甘薯、生猪、蔬菜、牛羊、果品,其中前8个产业年产值超10亿元,前6个产业的规模在河北省名列前茅。二是龙头企业规模和实力不断增强。已建成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35家,其中亿元以上的9家,10亿元以上的2家(秦皇岛正大有限公司、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正大、骊骅、华夏、地王、野力、集发、海阳农产品批发市场7家企业被命名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三是农产品加工强市的目标正在形成。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强。粮油加工转化能力达335万吨,是全市粮油产量的3倍多。

  农业生产形势平稳。粮食生产实现增产增收,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4.7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4%;粮食总产量达到86.82万吨,同比增长5.8%。蔬菜生产形势喜人,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到4.40万公顷,总产量达到272.53万吨,比上年增长7.5%,成为农民收入重要的增长点。畜牧生产扎实推进,水产养殖稳中有升,全市主要农畜产品实现较快增长。

  全市各级紧紧围绕“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新民居战略和农业“六化”建设的工作部署,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27.30亿元,比上年增长6.5%。

交通基建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交通物流和城乡客运较快发展。全年谋划实施公路建设26项,完成项目投资4.02亿元。截止年末,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859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8公里。交通运输稳步增长,全年公路客运量完成2261万人次,货运量完成4164万吨,同比增长24.8%和15.4%;港口吞吐量完成2.59亿吨,同比增长5.3%;集装箱运量达到33.98万箱,比上年增长2.8%。民航事业加快发展。航空运输能力增强,积极培育山海关机场航班航线,全年累计开通航线11条,运输飞行2848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20.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倍;完成货邮吞吐量256.7吨,增长33.2%。北戴河机场完成可研咨询评估报告,机场总规划和初步设计通过专家预审,机场综合业务楼开工建设。

编辑本段

科教文化

  全国重点大学——燕山大学  秦皇岛是一个极具发展活力的城市。2010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30亿元。全市教育、科研事业蓬勃发展。拥有13所高等院校,在校学生8万人。拥有玻璃设计研究院、黑色冶金矿山设计院(现改制为“中冶京诚(秦皇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视听机械研究所等国家部属科研单位8家,民办科研机构发展迅速。2009年,科技事业加快发展,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40项,其中国家级、省级科技计划86项;23项成果获省级科技奖项。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38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6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9家。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5743.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27
截至2010年12月秦皇岛市总计 7467平方千米 347万人 ​
经济概况:
财政收入
  2011年秦皇岛市实现生产总值1064.03亿元,比上年增长12%。虽然城乡消费整体呈现较快发展态势,但房市、汽车消费出现降温。
  2011年,秦皇岛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4.45亿元,同比增长17.8%。尽管城乡消费上扬,但受房地产调控和汽车市场消费政策调整的影响,住房、汽车消费增幅减缓。去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36.82万平方米,增幅同比回落59.5个百分点。汽车类商品销售额与上年持平,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销售额同比下降10.7%。
  此外,秦皇岛做为中国滨海名城,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达到2127.4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2.84亿元。
工业概况
  工业生产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19.80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增幅同比提高6.0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83.29亿元,增长17.3%。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重工业实现较快增长,轻工业回升缓慢,全年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33.25亿元,增长20.0%,轻工业完成增加值50.04亿元,增长5.5%。外商和港澳台企业增长较快,增加值增长18.2%,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3.1%。以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作为全市重要战略支撑产业得到精心培育,全年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84.00亿元,增长24.5%,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9%。
  私家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全市年末拥有民用汽车28.82万辆,比上年增长23.3%。其中私家汽车保有量达到23.76万辆,比上年增长29.6%。邮电通信平稳发展。全市实现邮政业务收入2.09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全年邮政发送函件642万件,比上年增长31.9%。特快专递150万件,增长13.8%。秦皇岛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基础雄厚、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五大支柱产业为:以玻璃、水泥、新型建材为主的建材工业;以钢材、铝材为主的金属压延工业;以复合肥为主的化学工业;以汽车配件、铁路道岔钢梁钢结构、电子产品为主的机电工业;以果酒、啤酒、粮食加工为主的食品饮料工业。主要工业产品有1000多种。河北远洋运输集团、耀华玻璃集团公司、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渤海铝业有限公司、戴卡轮毂有限公司、中阿化肥有限公司、正大有限公司、金海粮油食品有限公司、鹏泰面粉有限公司、海燕安全玻璃有限公司、浅野水泥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农业概况
  秦皇岛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具有明显的寒暑交替,常年无霜期175-185天,年平均气温10.5℃ ,年平均降水量736.3mm,年光照时数2796小时,适合大宗作物生长繁育。境内流域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8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23条,有较大面积的冲积平原,境内10米以下有充足的地下水,水源充足。耕地面积293万亩,以棕壤褐土为主,占耕地总面积的72.7%。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小麦、甘薯、花生等。林果资源有苹果、梨、葡萄、山楂、水蜜桃、板栗、核桃等。境内海岸线长126.4公里,6万亩沿海滩涂和20万亩浅海为发展水产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水产品生产分为海水捕捞、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三大类。全市农业人口190多万,人均耕地1.1亩。
  近年来,秦皇岛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实施市场、龙头、能人、科技带动,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初步形成了三大成果:一是特色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已建成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农业特色产业10个,即肉鸡、酿酒葡萄、粮油加工、玉米淀粉、海洋水产、甘薯、生猪、蔬菜、牛羊、果品,其中前8个产业年产值超10亿元,前6个产业的规模在河北省名列前茅。二是龙头企业规模和实力不断增强。已建成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35家,其中亿元以上的9家,10亿元以上的2家(秦皇岛正大有限公司、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正大、骊骅、华夏、地王、野力、集发、海阳农产品批发市场7家企业被命名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三是农产品加工强市的目标正在形成。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强。粮油加工转化能力达335万吨,是全市粮油产量的3倍多。
  农业生产形势平稳。粮食生产实现增产增收,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4.7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4%;粮食总产量达到86.82万吨,同比增长5.8%。蔬菜生产形势喜人,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到4.40万公顷,总产量达到272.53万吨,比上年增长7.5%,成为农民收入重要的增长点。畜牧生产扎实推进,水产养殖稳中有升,全市主要农畜产品实现较快增长。
  全市各级紧紧围绕“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新民居战略和农业“六化”建设的工作部署,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27.30亿元,比上年增长6.5%。
交通基建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交通物流和城乡客运较快发展。全年谋划实施公路建设26项,完成项目投资4.02亿元。截止年末,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859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8公里。交通运输稳步增长,全年公路客运量完成2261万人次,货运量完成4164万吨,同比增长24.8%和15.4%;港口吞吐量完成2.59亿吨,同比增长5.3%;集装箱运量达到33.98万箱,比上年增长2.8%。民航事业加快发展。航空运输能力增强,积极培育山海关机场航班航线,全年累计开通航线11条,运输飞行2848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20.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倍;完成货邮吞吐量256.7吨,增长33.2%。北戴河机场完成可研咨询评估报告,机场总规划和初步设计通过专家预审,机场综合业务楼开工建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