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养殖技术

如题所述

一、建筑笼舍

用笼舍法养鹌鹑效果好,可采取竹木结构建筑,笼长80厘米、宽50厘米、高30厘米,搭架分层饲养。笼舍要设在清静通风、向阳、光线好而保温的房屋安置,注意调节温度,保持冬暖夏凉,严格控制畜禽(狗、猫、鸡等)出入或人为骚扰。

饲养密度按笼舍单层计算,每平方米可养雏鹑100~150只或成年鹌鹑60只左右。鹌鹑笼舍内要配置料槽、饮水器;必须安装照明设备,夜晚须有光照度,以提高母鹌鹑的产蛋率。

二、配好饲料

鹌鹑的饲料尽量采用纤维少、营养丰富的食品,品种宜多样化。要保持一定的蛋白质,适口性良好,不能随意变换,以防减食,影响产量。

一般饲料配方是:玉米50%,豆饼8%,菜籽饼3.7%,麦麸29%,鱼粉6%、粗糠1.5%,骨粉1.5%,食盐0.3%,还可加一些复合维生素、抗菌素及微量元素等。

三、日常管护

①要勤扫笼舍,清除粪便(每天要清除粪便一次,至少两天一次),防止潮湿、污染,经常刷洗槽具,保持干燥卫生。

②0~4日龄常表现出逃窜的野性,加料、喂水要当心,防止饲料被扒食溅失,防止饮水沾湿绒毛。

③鹌鹑饲养40天即可上笼,以适应产蛋时的笼养环境,夏季要保持通风良好,防暑降温;冬季要生炉子,保持温度在16℃以上。

④产蛋期要有充足的光照,天黑以后可补充光照4小时左右。母鹑产蛋通常是下午2~4时,6时结束。要随时捡蛋,以防践踏、啄碎。

⑤要勤于检查与调整室内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并要防止各种应激、啄癖、鼠害、兽害和煤气中毒的发生。

⑥定期称测体重与检查羽毛生长情况,并做好各项记录和统计报表。

四、配种繁殖

春季配种在3~5月,秋季在9~11月,公母鹌鹑搭配1:4;一般每只公鹌鹑一天交配一只母鹌鹑,如果过多交配会影响种蛋的受精率。配种时将公鹌鹑放到母鹌鹑的笼里,自行交配,配后再捉出公鹌鹑。

五、抓住育雏关

鹌鹑蛋只需17天就孵化出小鹌鹑。刚出壳的雏鹑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差,要注意保温。出壳1~2天,笼舍温度要保持在35~38℃,以加速腹内吸收蛋黄,收脐良好。以后每天降温0.5℃,一直降至25℃左右时即保持恒温,另外要适时给鹌鹑开食。

出壳1天后,要喂些蒸熟蛋黄和碎玉米。一周后饲喂混合饲料,一天喂5~6次(包括夜间2次)。饲料要拌湿,用手捏能成团而又松散为宜,还应勤喂些冷开水。一般养50天成熟,开始产蛋。

六、强制换羽

如利用第2个产蛋周期,需实行人工强制换羽。实施方法是:停料4~7天、黑暗,迫使产蛋鹑迅速停产,接着脱落羽毛,然后逐步加料使之迅速恢复产蛋。从停饲到恢复开产仅需20天。必须淘汰病、弱个体,饮水不可中断。

七、疾病防治

①胃肠炎

由饲料霉烂或饲养不当引起腹泻、虚弱、昏迷等,可在饲料中拌入痢特灵或木炭末连喂3天,停2天,再喂1~2次,或在饲料中拌入土霉素,连喂5天。也可用磺胺咪唑或磺胺二甲嘧啶拌入饲料中每天喂2次,连喂5~6天。

②白痢

由沙门氏杆菌引起不食、排白色有恶臭稀粪等,可在饲料中拌入痢特灵连喂3天,停喂2天再喂3天,待粪便正常停喂。可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连喂6天,或用磺胺嘧啶按0.5%的比例拌入饲料内连喂3天,停2天再喂3天。

③脱肛和难产

由早产或产蛋期营养不良等引起,防治方法保持饲料营养全面,防止母鹌鹑过肥和预防输卵管疾病。难产时要用手轻按腹部助其产蛋。脱肛时,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肛门直肠,然后轻轻送回体内。

扩展资料

种蛋的保存

1、适宜温度

蛋产出母体外,胚胎发育暂时停止,随后,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下胚胎又开始发育,当环境温度偏高,但不是胚胎发育的适宜温度时,则胚胎发育不完全和不稳定,容易引起胚胎早期死亡。

当环境温度长期偏低(0℃),虽然胚胎发育处于静止状态,但胚胎活力严重下降,甚至死亡。一般种蛋保存适宜温度为13℃~18℃,保存时间长,采用温度下限,保存时间短,采用温度上限。

2、相对湿度

种蛋蛋壳上约有7500个直径为1.5~15微米的气孔,种蛋保存期间蛋内水分通过这些小孔不断蒸发,其速度与贮存的湿度成反比。一般相对湿度保持在75%~80%,此外不要让阳光直射和穿堂风直吹种蛋。

3、保存时间

种蛋即使保存在适宜的环境下,孵化率也会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蛋白杀菌的特性下降。蛋内水分蒸发增多,改变了蛋内的酸碱度,引起蛋黄系带和蛋黄膜变脆。

由于蛋内各种酶的活动,引起胚胎衰弱及营养物质变性,降低了胚胎生活力,残余细菌的繁殖危及胚胎,导致孵化率下降。一般认为种蛋保存时间为5~7天为宜,不要超过2周。

参考资料:安徽农网-鹌鹑高效的养殖关键管理技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3
鹌鹑体温高、呼吸心跳快,生长迅速,性早熟,产蛋多,因而代谢旺盛,对营养物质需求高,但由于身体小,消化道不长,消化能力不及其他禽类,因而在饲养过程还必须注意把好饲养关。

1.能量的需要 鹌鹑在整个生命活动中,每天需从体表散发的热量约为62.76—66.94千焦。新陈代谢和采食、运动等需要消耗能量;生长和产蛋需要消耗能量。所有这些能量都来源于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部分蛋白质。但饲料中所含能量并不能全部被利用,一部分随粪便排出,一部分随体表散失。因而能量需不断地得到补充。

2.蛋白质的需要 鹌鹑蛋中含蛋白质12.3%,肉中含蛋白质22.2%,蛋白质是生命活动基础,是生长、繁殖和组织更新的主要原料,同时也是组成抗体的主要成分。

产蛋鹌鹑每天需要蛋白质5克左右,或日粮中需含蛋白质24%左右,生长鹌鹑的饲料应含蛋白质20%—24%,肉用鹌鹑的饲料应含蛋白质24%—25%。

3.无机盐的需要 无机盐在动物机体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骨骼、组织器官的形成,都少不了无机盐,同时它能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据分析,鹌鹑体内含有18种元素,其中常量元素(体内含量大于0.01%)有钙、磷、钾、钠、氯、硫、镁;微量元素(体内含量小于0.01%)有铁、铜、锌、锰、碘、钴、硒、氟、铬、钼、硅。

4.维生素的需要 维生素是维持动物机体生长、生产、繁殖及健康所必需的。在鹌鹑体内脂溶性维生素一般不缺少,水溶性维生素体内很少贮存,必须在日粮中供给。

5.水的需要 鹌鹑整个机体含水量为70%以上,又是蛋、体液、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鹌鹑的消化吸收、排泄、调节体温、呼吸等均离不开水。如果缺水,新陈代谢就不能正常进行,水分丧失10%就会引起死亡,因而饮水必须保证。冬季应饮温水,以防鹌鹑肠胃受寒。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2-27
  投资鹌鹑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一、场地的准备:鹌鹑的场舍一般可采用和改造原有民房,最好设顶棚,以水泥地面为好,大型鹑场要设计与论证。
二、设施的准备:养殖鹌鹑主要设备为笼具,目前尚无定型产品,可按照不同生长阶段自制笼具:
1、雏鹑笼:主要供0~3周龄的雏鹑使用,笼壁和笼顶可用木板或塑料制作,正面设玻璃小窗,笼底由6毫米×6毫米或10毫米×10毫米金属编织网制成。热源可采用白炽灯、电热丝(300瓦、
串联、均匀分布)、电热管(板)。配置专用食槽与水槽。小型育雏笼的规格一般为 100厘米×60厘米 ×30厘米,设2~3个笼门,可叠4~5层,每层下设一承粪板。
2、仔鹑笼:供4~6周龄(种用)仔鹑用(含育肥用),可与雏鹑套用,与成鹑笼结构相同。也可采用雏鸡的育雏笼,于笼外架设食槽与水槽。
3、成鹑笼:可分为重叠式、全阶梯式、半阶梯式和整箱式、拼箱式几类。重叠式多以双列、4~5 层配置,
每层长100厘米、宽60厘米、中高24厘米,两侧高28厘米。笼壁棚条间距2.5厘米,底网网眼以20毫米×20毫米或20毫米×15毫米为好。笼前景挂食槽与水槽。顶网用塑料网。每层设4个单元,每单元养种公鹑2只和母鹑5~6只,或产蛋鹑10只。产蛋鹑也可采用6~8层密饲式笼
三、技术的准备:可通过书本报刊杂志进行自学,也可到本网网校电子刊物养鸽技术文荟等栏目学习,不断提高、丰富饲养养技术。
四、饲料的准备:养殖鹌鹑饲料的原料容易解决,主要是要掌握饲料的配方
五、引种的准备:引种前要全面、多方位了解供种货源,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要到有种苗经营资格单位购买的原则、坚持比质、比价、比服务的原则、坚持就近购买的原则,把好种鸽的质量关、价格关、结构关,
养殖鹌鹑基础知识 2006-8-18 14:13:00 来源: 网友评论(0) 一、鹌鹑基本习性常识 A、鹌鹑的外形特征:
鹌鹑体形比小鸡相似,体重110-450克,头小,嘴细小,与小鸡相比无冠,无耳叶,无距,尾羽不上翘,尾短于翅长一半。 B、鹌鹑的类型:
鹌鹑可分为蛋用型与肉用型。蛋用型的日本鹌鹑、朝鲜鹌鹑、中国白羽鹌鹑、黄羽鹌鹑;肉用型有法国巨型肉鹑、莎维麦脱肉用鹌鹑。 C、鹌鹑的生理习性;
1、鹌鹑生性怕冷也怕热,雏期温度达到35-37度,成期温度在20-25度。 2、湿度,一般要求鹑舍的相对湿度在50-60%。
3、鹌鹑的光照适合暗淡的光照,使鹑群保持安静,饲料转化率高。 D、鹌鹑的饲料: 一般人工养殖鹌鹑的饲料为配合饲料,以玉米、麦皮、豆饼等。

  二、投资鹌鹑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A、场地的准备: 鹌鹑的场舍一般可采用和改造原有民房,最好设顶棚,以水泥地面为好,大型鹑场要设计与论证。
B、设施的准备: 养殖鹌鹑主要设备为笼具,目前尚无定型产品,可按照不同生长阶段自制笼具:
1、雏鹑笼:主要供0~3周龄的雏鹑使用,笼壁和笼顶可用木板或塑料制作,正面设玻璃小窗,笼底由6毫米×6毫米或10毫米×10毫米金属编织网制成。热源可采用白炽灯、电热丝(300瓦、
串联、均匀分布)、电热管(板)。配置专用食槽与水槽。小型育雏笼的规格一般为 100厘米×60厘米 ×30厘米,设2~3个笼门,可叠4~5层,每层下设一承粪板。
2、仔鹑笼:供4~6周龄(种用)仔鹑用(含育肥用),可与雏鹑套用,与成鹑笼结构相同。也可采用雏鸡的育雏笼,于笼外架设食槽与水槽。
3、成鹑笼:可分为重叠式、全阶梯式、半阶梯式和整箱式、拼箱式几类。重叠式多以双列、4~5 层配置, 每层长100厘米、宽60厘米、中高
24厘米,两侧高28厘米。笼壁棚条间距2.5厘米,底网网眼以20毫米×20毫米或20毫米×15毫米为好。笼前景挂食槽与水槽。顶网用塑料网。每层设
4个单元,每单元养种公鹑2只和母鹑5~6只,或产蛋鹑10只。产蛋鹑也可采用6~8层密饲式笼 C、技术的准备:
可通过书本报刊杂志进行自学,也可到本网网校电子刊物"养鸽技术文荟"等栏目学习,不断提高、丰富饲养养技术。 D、饲料的准备:
养殖鹌鹑饲料的原料容易解决,主要是要掌握饲料的配方 E、引种的准备:
引种前要全面、多方位了解供种货源,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要到有种苗经营资格单位购买的原则、坚持比质、比价、比服务的原则、坚持就近购买的原则,把好种鸽的质量关、价格关、结构关,
三、饲养管理鹌鹑基本知识 A、饲养管理育雏期鹌鹑 1)开水与开食:出壳雏鹑应在24小时内吃到温水,补充体内所耗水分。
远距离引种是,应在饮水中加5%~8%的葡萄糖,第3天在饮水中加 0.01
%的高锰酸钾。饮水后即可开食,在粉料中添加0.1%土霉素粉,以防白痢发生。一般每天喂6~8次,也可任其自由采食,不得无故断水与断料。每日每只平均采食量:3日龄3~4克,5日龄5~7克,7日龄9~11克,11日龄13~15克,15日龄16~18克。
2)日常管理:①0~4日龄常表现出逃窜的野性,加料、喂水要当心。
②饲料与饮水保证供应。防止饲料被扒食溅失,防止饮水沾湿绒毛。③勤于检查与调整室内温度、湿度、通风、光照。④勤于观察雏鹑的动态和排粪情况,检查并调整好密度,防止啄癖发生。⑤做好防鼠害、兽害和防煤气中毒工作。⑥定期称测体重与检查羽毛生长情况。⑦做好各项记录和统计报
B、饲养管理育成期鹌鹑

  指15~35日龄(蛋用鹑)或40日龄(肉用鹑)仔鹑的饲养管理。种用仔鹑均实行限制饲喂。肉用仔鹑(含淘汰的种用仔鹑)至育成期结果(有时经育肥)时上市。公鹑性成熟早于母鹑10~14天,但体重低于母鹑,至40日龄左右便
有求偶与交配行为,其标志还表现在泄殖腔腺已发达并分泌泡沫状物。种用仔鹑多在5~6周龄进行选种,编号登记后转入种鹑舍。
肉用鹑基本上采用蛋用鹑的管理原则,只是其饲养标准较高,有些单位采用雏火鸡的饲粮,效果尚可。欧美国家采用“平-笼”结合方法,即前期平养,20日龄后笼育,也有的于25日龄后再转入育肥笼育肥。其笼高12厘米,80只/米2,暗光照,笼顶采用纱布或塑料网。饲粮中可适当掺加能量与油脂饲料。
在管理上应注意保暖和保持安静,严防各种应激而致惊群,公母鹑应分笼饲养。定期饲喂,喂后遮暗,为此可采用间歇光照制,即1小时照明、3小时黑暗,可获得较高活重、成活率,降低料肉比。
适时上市可获较低的料肉比。同时应选择高产良种,完善饲粮配方与管理,提高成活率,增加活重,降低料耗,方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C、饲养管理产蛋期鹌鹑
种鹑及商品产蛋鹑的饲养管理原则基本相似。而蛋用型与肉用型种鹑的饲养管理则有各有特点。
1)转群:育成母鹑至35~40日龄,约有2%左右已开产时应予转群,以熟悉新环境。最好在夜间进行转群,及时供应饮水和种鹑饲料,保持安静。在转群的同时,按种鹑要求再进行一次严格选择。
2)产蛋规律与利用年限:产蛋鹑每天产蛋的时间主要集中于午后至晚上8点前,而以下午3点、4点为最多。
在笼养情况下,种母鹑利用年限为1~2年,但一般多采取“年年清”,育种场可利用2~3年,但实践中采种时间仅利用8~10个月,以确保种蛋质量。
商品蛋鹑仅利用10~12个月。生产中应主要考虑产蛋量、种蛋合格率、受精率及其经济效益和育种价值。
3)强制换羽:如利用第2个产蛋周期,需实行人工强制换羽。一般自然换羽时间长,换羽慢,产蛋少且不集中。实施方法:停料4~7天、黑暗,迫使产蛋鹑迅速停产,接着脱落羽毛,然后逐步加料使之迅速恢复产蛋。从停饲到恢复开产仅需20天。饮水不可中断。必须淘汰病、弱个体。
4)日常管理要点:①要保持饲料与饮水的正常供应,并据产蛋率、 气温调整饲粮。②防止子宫外翻,注意控制体重与膘度。③在夜间与早晨各集蛋1 次,
应采用蛋托分装,防止堆压破损。④防止各种应激,严防兽害。⑤做好日常记录和统计报表工作。 鹌鹑养殖简介 2006-8-18 14:13:00 来源:
网友评论(0)
鹌鹑是目前家禽生产中最小的禽类。由于占地少、投资少、生产周期短、繁殖快、生长迅速、收益高等原因,家鹑饲养在各地都有较大发展。我市饲养鹌鹑已有十多年的历史,经过养鹑业的发展,对农业增产、农村增效、农民增收起着积极的作用。2002年,鹌鹑生产被市政府列入十大农业基地建设项目之一。由于鹑蛋与鹑肉营养、口味特佳,为国际公认的保健珍品,养鹑业的发展,将丰富目前市场优质禽肉、禽蛋的品种,为家家户户的菜篮子锦上添花。鹌鹑养殖技术要点

  鹌鹑为茶褐色,是一种小型野生候鸟。野生鹌鹑一年产蛋7-12枚。鹌鹑孵化期为16-17天。鹌鹑性喜温暖,饲养室内温度宜在200C左右,设备简单,管理容易。饲养40-50天开始产蛋。
一、幼鹌鹑的培育:
40日龄前为幼鹑。小鹌鹑出壳雏毛干后,就可放入小型木制育雏箱内饲养,一个60厘米×80厘米木箱可容纳10-20只小鹌鹑。育雏工作注意保温工作,保温热源可用电灯、煤油炉、木炭火盆或峰窝煤灶等。用电灯从育雏器的上方给温,同时在下方或旁边用煤油炉、木炭或蜂窝煤供温,则效果更好。大规模育雏可用保温伞,每伞可育雏鹌鹑200-300只。
鹌鹑育雏温度初期可用350-370C,以后每天可降1-20C
,温度逐渐降到240-260C左右。保温20天可脱温。育雏鹌鹑3-4天龄可用24小时光照,使小鹌鹑熟悉生活环境,充分采食,吃饱睡暖,以后可逐渐改为自然光照和早晚补充光照。
二、小鹌鹑饲养:
出壳后5-6小时的鹌鹑就会跑,开食宜早不宜迟。开食可用玉米、碎米、麦粉等混合料,能加拌熟蛋黄更好。二、三天后逐渐转喂全价混合饲料。幼鹌鹑配料可用玉米52%,豆饼27%,鱼粉10%,麸皮5%,草粉5%,骨粉1%,粗蛋白含量为24-25%;钙磷比为2:1。另外可加15%打浆青料,或每100斤饲料加喂10克多种维生素和适量微量元素。饲料内加喂少量抗菌素则效果更好,既可防止疾病,又能促进生长。喂小鹌鹑可在育雏箱内用小食槽,加少量水调成糊状饲料。鹌鹑喜吃,但饲料容易污染,夏季易变质。喂干饲料,需用加饮水器供水,水宜终日不断供应。开始时终日给料,二周后日喂六餐,四周后改为日喂四餐。育成一只小鹌鹑,约需精料0.5公斤。
三、母鹌鹑饲养:
40日龄后母鹌鹑即转为产蛋期。母鹌鹑从喉至胸有斑点,公鹌鹑胸部毛色深无斑点。母鹌鹑可用4-6层笼养。鹌鹑笼可用木制,高160-180厘米,长90-100厘米,深40厘米,每层笼高15厘米,承粪板空间10厘米,每层可养鹌鹑60-80只。中间可隔成2-4个小笼,笼底用粗铁线,间距0.5厘米,以便漏粪。笼底后高前低,向前稍有倾斜,产蛋后可自动流出到前面档板,以便饲养员在笼外捡蛋。笼子四周用细铁线制,间距2.2-2.4厘米,外挂料槽和饮水槽,便于鹌鹑头颈伸出吃料饮水。
母鹌鹑全价混合饮料配料百分比:玉米42、豆饼33、鱼粉10、麸皮3、草粉5、贝壳粉6、骨粉1,粗蛋白为27-28%,钙磷比4:1,再加适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日喂干料3-4次。每只母鹌鹑喂粗料20多克,蛋料比约1:2,产蛋鹌鹑亦喜吃半干湿糊状饲料,喂湿料比干料的产蛋率高,但喂湿料费工麻烦,夏季饲料易变质,因此喂干料另给饮水,比较方便。
加强光照管理,可提高产蛋率。通常每20-25平方米面积,在2米高处悬挂一只60瓦的电灯,或在每层笼内吊电灯,每昼夜要求保持16小时光照,其余时间可改为弱光灯泡,以防黑暗惊扰鹌鹑,影响产蛋。母鹌鹑产蛋一年为宜,如年产蛋率在75%左右,即可作肉鹌鹑淘汰上市。

  附: 鹌鹑养殖技术基础 鹌鹑的养殖要点 各个阶段鹌鹑的饲养管理 出壳鹌鹑
育雏室必须经过严格消毒,进前2--3天观察雏室温度是否正常,温度控制(1-5天)39--40度(5-10天)36--37度,10天以后温度33--35度在适宜条件下,经1-2小时后,用高锰酸钾饮水(淡黄色为宜),同时开始添加饲料,15天以后上笼饲养,以防上鹌鹑过大过小,造成不良现象,可参考以下几种药,阿莫西林、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恩诺少星等任选限可(特注狗、猫、鼠等袭击)。
青年鹌鹑
鹌鹑上笼后室温控制在27度左右为宜,可清理母鹑数量,便于耗料多少及望后产蛋状况,注意温度、通风、光照、湿度是否正常,可防止疾病发生,有利于产蛋率的提高应做到室内定期消毒,搞好室内清洁卫生,保持槽内有水有料,控制好饲养密度。
产蛋鹌鹑
鹌鹑40日左右即可开产,不得随便更换饲料,室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为宜,温度不能忽冷忽热便于鹌产蛋率稳状态,定期清理粪便,注意粪便颜色、形状、气味,以及保暖和通风、光照是否正常,观察鹑群对产蛋减少及病死鹑应加强检查,如有问题及时投药治疗,保持槽内水料不能中断(物别是猫、鼠、狗袭击)
饲养管理:鹌鹑饲料可分植物性和动物性两大类。植物性饲料包括:玉米、小麦、碎米、米糠、麦鼓、花生饼、大豆饼清莱等。动物性饲料有鱼粉、无机盐等。 附:
鹌鹑养殖技术基础 鹌鹑的养殖要点 【鹌鹑养殖】产蛋鹌鹑对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的要求
鹌鹑喜温暖,怕寒冷。舍内的适宜温度为20℃~22℃。冬季,笼架下层比上层温度低5℃左右,可通过增加下层的密度来调节。短时间高温(35℃~36℃)对鹌鹑产蛋影响不大,但如持续时间长,产蛋率也会明显下降。因而,夏季应注意降温,有条件的可在室内安装排气扇。
二、湿度 室内的相对湿度以50%~55%为宜。如果湿度过大,可进行人工通风。如湿度过小,可

  在地上洒些水。冬季北方气候干燥,室内用煤炉加温,可在煤炉上放水壶增湿。 三、通风
产蛋鹌鹑的新陈代谢旺盛,加之又是密集式多笼饲养,常产生大量的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因而在室内的上、下方都应设通风排气孔,夏天的通风量应为每小时3~4立方米,冬天为每小时1立方米,层叠式笼架比阶梯式笼架通风量还应多些。
四、光照
合理的光照可使母鹌鹑早开产,并能提高其产蛋率。笼养鹌鹑一天需光照14小时,产蛋高峰时,每天光照应达到16小时。据测试,用红光和紫外线进行光照最好。在红光下饲养,不论光线强度高低,鹌鹑都能提早性成熟,比蓝光、绿光和日光灯下早10~14天开产,并能保持较高的产蛋率。如果用紫外线灯光照,每天光照10分钟左右,就可以提高产蛋率10%左右。
五、密度 饲养产蛋鹌鹑的密度不能过大,在笼养条件下,每1平方米的面积可养产蛋鹌鹑20~30只。
【中国有机农业网 整理】
第3个回答  2010-08-03
鹌鹑属鸟纲,畸形目,蛭科,鹑属,是公认的高产高效特禽。鹌鹑体形小,性成熟早,产蛋多,饲料报酬高,耐密集型饲养,不仅适于家庭经营,而且适于工厂化、产业化生产。家养鹌鹑按经济用途又可分为蛋用鹌鹑和肉用鹌鹑两种。今天我们就以隐性白羽鹌鹑为例,向您介绍蛋用鹌鹑的饲养技术。

在学习技术之前,我们先来注意以下的几个数字,据调查;鹌鹑年产蛋率高达80%以上,世界纪录为年产蛋480个,隐性白羽鹌鹑年产蛋也达320个,产蛋率可达90%。另外,鹌鹑蛋平均重9-15克,蛋重是本身体重的7.2%-8.6%,而鸡蛋仅占鸡体重的2.9%-3.2%。专家研究表明,鹌鹑蛋的质量仅次于珍珠鸡蛋,超过鸽蛋等禽蛋。在笼养条件下,一人可养蛋鹌鹑5000只,肉用子鹌鹑4000只,机械条件下,一人可管理2万只以上。另外,鹑粪还是高效、速效的有机肥料,其中氮、磷、钾三种成分均高于鸡粪和猪粪,还可作为饲料,饲喂鲤鱼、金鱼、猪、牛等,效果都很好。经过这样一说,农民朋友们是不是觉得很划算?那我们首先从基本的技术学起吧。

鹌鹑一生不同时期的划分

蛋鹌鹑从出生到淘汰,饲养周期一般在一年左右,根据鹌鹑的生长发育和产蛋情况,可以把鹌鹑一生划分为生长发育期和产蛋期两大时期。1-35日龄为生长发育期,各器官在这一时期基本发育成熟,这个时期又可分为育雏期和育成期,其中1-20日龄为育雏期,这一时期雏鹑在育雏笼内渡过。20-35日龄为育成期,这一时期鹌鹑虽然饲养在成鹌鹑的笼中,但是还没有开产,生长发育是最为迅速的。到35日龄以后,365龄以前这段时期,鹌鹑就进入了产蛋期,这一时期鹌鹑虽然已经开产,但不同日龄的鹌鹑,生产性能又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又分为以下三个时期,产蛋前期:35-60日龄,产蛋率:0-80%,产蛋高峰期:60-240日龄,产蛋率:85%-95%,产蛋后期:240-360日龄,产蛋率降至80%,所以应根据鹌鹑的各个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下面,就来说一说不同时期鹌鹑的饲养管理。

鹌鹑不同时期的饲养管理

首先,我们从育雏期开始说起。

育雏设施及用具

规模化的鹌鹑厂都应该设一个专门的育雏室,在育雏室一头建一个缓冲屋,育雏室的大小应根据成鹑室容鹑量的多少而定,一般育雏室长13米,宽3米,缓冲屋长2米,门宽1.2米,一次可以育雏5000只。

地面处理

育雏室的地面要用水泥浇筑或用红砖砌成,防止鼠类打洞,要求地面平整,同时要有一定的落差,即临近缓冲屋的一头稍高一点,另一头稍低一点,并向鹌鹑舍外留有排水口,这样冲洗时比较方便,粪水容易排出室外。

墙壁处理

鹌鹑舍内的墙需要用沙灰,也就是沙子和石灰的混合物,先抹一便,厚度为1厘米,然后再用白灰抹成白色,外墙要用水泥钩缝,屋顶采用水泥空心板结构,除了做好防水槽外,还需要有10厘米厚的保温隔热层,用来保持室内温度的稳定。

窗口处理

育雏舍的窗口有两个用途,一是采光,二是通风换气,因为育雏阶段,雏鹌鹑需要的温度比较高,一般墙壁两侧的窗口都用透光度较强的塑料布封死,只单独把天窗留做活动的通风口,来调节室内空气和温度,天窗和窗口都要用直径1厘米的电焊网封闭,防止鼠类进入。

育雏笼。

现在大部分的鹌鹑厂都采用单层平网的育雏方式,单层平网育雏光照好,温度均匀,雏鹑发育整齐,粪便污染小,善于管理,雏鹑笼一般采用金属结构,长200厘米,宽90厘米,高25-30厘米,分成均等的两部分,每部分0.9平方米,两部分共可育雏400只左右,育雏笼的底网一般采用孔径为0.5厘米的镀锌电焊网,四周可用防蚊蝇用的纱窗包裹,育雏笼可靠墙用铁丝吊起,一般离地面高度 1.2米左右,吊的太低温度较难掌握,吊的太高则空气新鲜度不够,而且不便于管理。

育雏料塔

由于雏鹌鹑体形较小,1-5日龄的鹌鹑可以不使用料槽,只需要在育雏笼内铺一块棉布,把饲料撒在上面就可以了,5-20日龄的雏鹑,可以采用专用的育雏料塔饲喂,这种料塔使用方便,、干净卫生,还能节约饲料。

饮水器

饮水器一般采用碗式自动饮水器,也可以用罐头瓶靠在小碟上,做为自动饮水器,为防止雏鹌鹑在饮水时造成湿毛或淹死,可以在饮水器内加一个皮圈。

采暖方式的选择

农村的鹌鹑厂一般都用炉火供热,来保持育雏室内的温度,一般有两种供热方法,一种方法是直接在室内用煤炉供热升温,这种供热方法的优点是室内升温稳定,但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空气新鲜度比较差,采用这种方式,火炉必须安装烟筒,做好通风换气工作,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另一种育雏方法是在育雏室内通上火道或火墙,在室外烧火升温,废烟从育雏室的另一端排出,室内没有空气污染,但是浪费燃料,建筑工序比较繁琐,成本也比较高。

进雏前的准备

育雏室应在进雏前5天生火试温,试验能不能达到38-39摄氏度的育雏温度,如果不能达到,就提前采取补救措施。育雏舍连同育雏笼可以在试温后、进雏前48小时进行消毒,可以采用甲醛密闭熏蒸,每立方米育雏舍用甲醛40毫升,再掺兑少量水后,盛入金属容器内,放置在炉火上加热蒸发,再封闭育雏室24小时。针对旧鹌鹑舍的消毒,可以先用2%的火碱水把地面和墙壁喷洒一遍,然后再用石灰乳剂粉刷,最后再用甲醛熏蒸。

鹌鹑体形比较小,育雏期前10天的时候,要求粉碎后的饲料全部都能通过孔径为0.15厘米筛篦,头几天最好用清洁的温开水,在进雏前把饮水器先放入育雏笼内,这样可保持饮水温度跟育雏室的温度一致。在经常停电的地方,一定要准备好小型发电机,确保育雏工作正常运作。
第4个回答  2019-12-23
鹌鹑养殖学问也很多,首先是选择地方,一定要选择地势高,排水好,土质好,而且要背风朝阳的地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