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鉴有字数要求吗?

如题所述

年鉴
  年鉴是以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上年度事物运动、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的资料性工具书。汇辑一年内的重要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按年度连续出版的工具书。它博采众长,集辞典、手册、年表、图录、书目、索引、文摘、表谱、统计资料、指南、便览于一身,具有资料权威、反应及时、连续出版、功能齐全的特点。属信息密集型工具书,具有资料翔实、反映及时、连续出版等特点。主要作用是向人们提供一年内全面、真实、系统的事实资料,便于了解事物现状和研究发展趋势。它所收集的材料主要来源于当年的政府公报、国家重要报刊的报道和统计部门的数据。因此,年鉴有较大的总结、统计意义和比较系统的连续参考作用。通过年鉴,可查找近年来国际国内时事,各部门各行业的进展及各学科各专业的研究动态;可查找政府颁布的重要法规文献和逐年可比的统计数据资料;还可以查找“机构简介”“企业名录”及著名人物的生平及一些实用的指南性资料等。
  年鉴主要是由编纂单位根据选题计划组织众多作者撰写的,少量内容来源于当年的政府公报、其他重要文献和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在选材上,它要求系统全面、客观正确以及浓缩精炼。在编纂结构上,要求布局合理,基本框架稳定,其常设的栏目有:文献 (包括文件和法规)、概况、文选和文摘、大事记、论争集要、统计资料、人物志、机构简介、附录等。
  年鉴大体可分为综合性年鉴和专业性年鉴两大类,前者如百科年鉴、统计年鉴等;后者如经济年鉴、历史年鉴、文艺年鉴、出版年鉴等。
[编辑本段]年鉴的起源
  年鉴是人类记录自己在劳动实践中取得的系统的知识,特别是从地球角度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地观察天体运动而取得的天文知识的最早出版物。年鉴的编纂始于欧洲。英国哲学家培根在其1267年出版的《大著作》中已使用外国年鉴中有关天体运动的材料,这说明至少在13世纪中叶欧洲已有类似年鉴的出版物。当时欧洲一部颇有影响的年鉴是由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雷格蒙塔努斯(1436~1476)于1457年编纂出版的,主要记载时令节气、天文气象等。 以后, 德、英、法、意、美等国曾出版了数以千计的各类年鉴,著名的如《世界年鉴》、 《咨询年鉴》、《惠特克年鉴》和《政治家年鉴》等。
  在西文各类年鉴中,冠以yearbook的为数较多, 一般既有文字叙述, 也有统计资料,如《联合国年鉴》; Almanac一词源于中世纪的阿拉伯语,在英语中被赋予日历、历书的含义,称almanac的则以统计资料见长,如《读者文摘年鉴》; 称annual 的一般以文字叙述为主,如《外科年鉴》。各类年鉴的编纂方式虽各有侧重,但称谓时有混用,区分并不严格。 到18世纪,其内容转为包含丰富知识的工具书。1732年由美国文学家B.富兰克林主编的《穷理查历书》比较著名。
[编辑本段]中国年鉴的起源
  我国的年鉴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成书于14世纪40年代的《宋史·艺文志》中,就有《年鉴》一卷,可惜已经失传。
  解放前我国曾陆续出版过一些综合性年鉴(如《中国年鉴》、《世界年鉴》、《申报年鉴》)、地方年鉴(如《上海市年鉴》、《台湾年鉴》)专业性年鉴(如《中国经济年鉴》、《中国电影年鉴》)。其中《中国年鉴》于192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是当代出版史上一部综合性年鉴。
  我国年鉴出版工作大发展是在80年代。1980年首先破土而出的是《中国百科年鉴》、《中国出版年鉴》和《世界经济年鉴》等。到1981年,就出现了“年鉴热”,年鉴品种猛增到二十多种。
[编辑本段]新中国的年鉴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由于年鉴事业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从1949年到1978年12月全国仅出版了不足10种年鉴。加上翻译出版的几种外国年鉴,数量上也少得可怜,与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出版事业极不相称。
  1950年,天津进步出版社出版的《开国年鉴》是新中国成立后问世的第一部综合性年鉴。同年,大公报社出版类似年鉴性质的工具书--《人民手册》。随后,《世界知识手册》(1958年改名为《世界知识年鉴》)、《中国体育年鉴》、《中国摄影年鉴》等相继创刊。而且,还翻译出版了《阿尔巴尼亚共和国年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统计年鉴》等几种外国年鉴。文革期间,除了《科学年鉴》外,其余年鉴全部停刊。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年鉴作为一种信息载体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党和政府乃至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国年鉴事业从此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应该说,这20多年来,是中国年鉴事业真正的形成时期。
  1980年,《中国百科年鉴》、《中国出版年鉴》等6种年鉴首先问世,拉开了80年代中国"年鉴热"的序幕。1981年我国又新出版7种,1982年为13种;1985年我国年鉴种类已达84种。到1992年,全国出版的年鉴多达522种,相当于1980年的87倍之多。
[编辑本段]年鉴的表现形式
  近几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有关年鉴创新问题的讨论也在不断升温,年鉴的表现形式也在发生变化。
  1.以纸张为载体,这也是普遍的形式。
  2.以光盘(CD,DVD)为载体。分两种情况,第一、电子书的形式,这种年鉴不具备全文检索功能。第二、也是年鉴界推荐的一种,就是全文数据库检索,此种年鉴偏于数据查询,方便工作和生活。
  3.以网络为载体,也就是网络图书馆的形式。
  一、 年鉴
  1. 概念:英文称之为yearbook ,annual or almanac.按年编撰出版的参考性工具书,他汇集一年之内的新闻、事件、数据和统计资料,按类编排。
  2. 类型:综合性年鉴、专科性年鉴、统计性年鉴
  3. 功能:它博采众长,集辞典、手册、年表、图录、书目、索引、文摘、表谱、统计资料、指南、便览于一身,具有资料权威、反应及时、连续出版、功能齐全的特点。属信息密集型工具书,具有资料翔实、反映及时、连续出版等特点
  4.作用:主要作用是向人们提供一年内全面、真实、系统的事实资料,便于了解事物现状和研究发展趋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11
其实你不如直接百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