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则文言文原文——无为而治

文章的大致意思是说,一个皇帝不喜欢很严肃的处理朝政,而是扔给大臣们。大臣们看皇帝这样不用心,于是也就经常喝酒寻乐。
宰相看到这种情况,很忧心。一天,当他发现很多大臣聚集在一起饮酒作乐时,就把皇帝叫去,让他看看大臣们究竟松散到了什么地步,谁知皇帝一见,立刻欢呼着加入喝酒的队伍里去了。
后来皇帝对宰相说,朝政的事情交给大臣们去做就好了,不需要我指手画脚。
然后貌似作者评论说,这就是“无为而治”啊!(具体是不是“无为而治”这四个字我也记不清了)
大致意思是这样了,请问哪位高手知道皇帝的名字和这个宰相的名字?最好能找到这个原文。
很急切,谢谢啦!
呃,补充一下,真的不是萧规曹随。这个成语讲的是曹参的无为而治思想,他是第一个把黄老的无为而治搬到朝堂来用的人。
而我记得的这篇文言文说的是皇帝比较赞同无为而治,而不是他的宰相。和汉惠帝、曹参正好是相反的。
求高手,谢谢啦!

无 为 而 治 是 道 家 的 基 本 思 想 , 也 是 其 修 行 的 基 本 方 法 。 无 为 而 治 的 思 想 方 法 首 先 是 由 老 子 提 出 来 的 。 老 子 认 为 天 地 万 物 都 是 由 道 化 生 的 , 而 且 天 地 万 物 的 运 动 变 化 也 遵 循 道 的 规 律 。 那 么 道 的 规 律 又 是 什 么 呢 ? 老 子 说 : " 人 法 地 , 地 法 天 , 天 法 道 , 道 法 自 然 。 " ( 《 道 德 经 · 二 十 五 章 》 ) 可 见 , 道 的 最 根 本 规 律 就 是 自 然 , 即 自 然 而 然 、 本 然 。 既 然 道 以 自 然 为 本 , 那 么 对 待 事 物 就 应 该 顺 其 自 然 , 无 为 而 治 , 让 事 物 按 照 自 身 的 必 然 性 自 由 发 展 , 使 其 处 于 符 合 道 的 自 然 状 态 , 不 对 它 横 加 干 涉 , 不 以 有 为 去 影 响 事 物 的 自 然 进 程 。 也 只 有 这 样 , 事 物 才 能 正 常 存 在 , 健 康 发 展 。 所 以 在 道 家 看 来 , 为 人 处 事 , 修 心 炼 性 , 都 应 以 自 然 无 为 为 本 , 避 免 有 为 妄 作 。 老 子 说 : " 是 以 圣 人 处 无 为 之 事 , 行 不 言 之 教 。 " ( 《 道 德 经 · 二 章 》 ) " 上 德 无 为 , 而 无 以 为 ; 下 德 有 为 , 而 有 以 为 。 " ( 《 道 德 经 · 三 十 八 章 》 ) " 为 学 日 益 , 为 道 日 损 , 损 之 又 损 , 以 至 于 无 为 。 无 为 而 无 不 为 。 " ( 《 道 德 经 · 四 十 八 章 》 ) 严 君 平 亦 谓 : " 有 为 之 为 有 废 无 功 ; 无 为 之 为 成 遂 无 穷 … … 览 天 地 之 变 动 , 观 万 物 之 自 然 , 以 睹 有 为 乱 之 首 也 , 无 为 治 之 无 也 。 " ( 《 道 德 真 经 指 归 · 卷 八 》 ) 总 之 , 根 据 道 家 的 观 点 , 在 自 然 无 为 的 状 态 下 , 事 物 就 能 按 照 自 身 的 规 律 顺 利 发 展 , 人 身 、 社 会 亦 是 如 此 。 如 果 人 为 干 涉 事 物 的 发 展 进 程 , 按 照 某 种 主 观 愿 望 去 干 预 或 改 变 事 物 的 自 然 状 态 , 其 结 果 只 会 是 揠 苗 助 长 , 自 取 其 败 , 因 此 , 明 智 的 人 应 该 采 取 无 为 之 道 来 养 生 治 世 , 也 只 有 如 此 , 才 能 达 到 预 期 的 目 的 。
在 现 代 社 会 , 随 着 科 学 技 术 的 发 展 , 不 仅 人 们 的 物 质 生 活 有 了 巨 大 的 提 高 , 而 且 人 们 的 精 神 生 活 也 变 得 越 来 越 丰 富 。 但 与 此 形 成 鲜 明 对 比 的 是 , 人 们 生 活 的 幸 福 感 却 并 没 有 随 着 生 活 水 平 的 提 高 而 提 高 ; 相 反 , 在 许 多 时 候 , 人 们 反 而 觉 得 比 以 前 更 不 幸 福 , 更 不 快 乐 。 究 其 原 因 , 则 是 因 为 现 代 社 会 以 其 多 姿 多 彩 的 形 态 展 现 在 人 们 面 前 , 面 对 各 种 各 样 的 物 质 和 精 神 诱 惑 , 人 们 的 需 求 和 欲 望 得 到 前 所 未 有 的 激 发 , 但 人 们 满 足 自 己 需 求 和 欲 望 的 能 力 又 是 有 限 的 , 于 是 导 致 人 们 内 心 的 无 尽 痛 苦 和 烦 恼 。 实 际 上 , 根 据 道 家 的 观 点 , 人 生 的 一 切 痛 苦 和 烦 恼 皆 源 于 人 的 有 为 。 人 不 愿 意 按 自 然 的 秩 序 去 生 活 , 不 满 足 于 既 有 的 自 然 状 态 , 而 总 是 试 图 按 自 身 的 愿 望 和 他 人 的 要 求 去 改 造 生 活 , 并 自 认 为 这 样 才 会 使 生 活 更 美 好 。 殊 不 知 , 这 种 对 自 然 的 生 活 秩 序 的 破 坏 , 不 仅 不 会 给 人 带 来 幸 福 和 快 乐 , 反 而 会 给 人 造 成 无 尽 的 痛 苦 和 烦 恼 。

那 么 如 何 才 能 从 根 本 上 摆 脱 人 生 的 痛 苦 和 烦 恼 呢 ? 道 家 认 为 , 最 根 本 的 解 决 方 法 就 是 无 为 而 治 。 因 为 真 正 的 幸 福 和 快 乐 并 不 是 超 越 自 然 的 需 求 和 欲 望 的 满 足 , 而 是 自 然 的 需 求 和 欲 望 满 足 , 必 然 是 符 合 道 的 规 律 的 自 然 无 为 状 态 。 对 人 来 说 , 要 达 到 自 然 无 为 首 先 就 是 要 使 人 的 精 神 意 识 进 入 虚 静 状 态 。 因 为 人 之 有 为 皆 因 欲 念 而 起 。 欲 念 一 起 则 心 动 , 心 动 则 意 动 , 意 动 则 神 动 , 神 动 则 气 动 , 气 动 则 形 动 , 形 气 神 动 则 必 然 神 驰 于 外 , 气 散 于 中 , 精 耗 于 内 , 健 康 为 之 受 伤 。 老 子 云 : " 五 色 令 人 目 盲 ; 五 音 令 人 耳 聋 ; 五 味 令 人 口 爽 ; 驰 骋 田 猎 令 人 心 发 狂 ; 难 得 之 货 令 人 行 妨 。 " ( 《 道 德 经 · 十 二 章 》 ) 如 果 人 贪 图 感 官 的 享 乐 , 使 精 神 意 识 随 五 官 而 驰 散 于 外 , 欲 念 妄 想 致 心 神 不 宁 , 人 的 身 体 就 会 受 到 损 害 。 要 防 止 这 种 局 面 的 发 生 惟 有 一 法 , 这 就 是 虚 其 心 , 静 其 神 。 心 虚 则 欲 望 不 起 , 神 静 则 念 头 不 生 , 心 清 神 静 , 根 本 坚 固 , 形 神 相 亲 , 则 能 长 生 久 视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13


























































































?




"

















"
(




·





)




































































使






























































































"
















"
(




·



)
"




















"
(




·





)
"




























"
(




·





)






"

















































"
(







·



)







































































































































第2个回答  2008-01-23
《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第3个回答  2008-01-24
萧规曹随?皇帝是汉惠帝,宰相曹参.有这个典故,您好像弄反了,是丞相整天喝酒,不是皇帝.皇帝责问他.他说:陛下比高祖如何?文帝说:不如.臣也不如萧何.所以按照先帝的无为治国没有错.要是真的不是的话,你给这篇文章中的一句话也行啊.呵呵,真的是很难找啊,汗!!不过没关系,大家一起努力吧.本人对古文是比较喜欢的啊.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