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什么时候开始

如题所述

2023年三伏天是从7月11日-8月19日。

2023年是本世纪入伏最早年份之一:

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伏天不仅天数不确定,可能是30天,也可能是40天,就连入伏开始的日期每年都不一样。实际上,入伏开始的日期并不以公历或者农历的某个固定日期作为起始,而是通过干支纪日法推算出来的。但要准确数出伏天,还需要了解农历的夏至日,以及干支纪日法的顺序。

三伏天谚语:

老话说“中伏热不透,末伏热死牛”,意思是说啊,如果中伏的时候,我们感觉天气比较凉爽的话,那么到了末伏一定会非常炎热。

还有农谚说,“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意思就说如果这大暑的附近没有迎来最热的天气,那么立秋之后你就会更加难熬,大概率会有秋老虎的持续高温。

另外就2023年来说,“立秋”之后还有中伏2天和末伏10天,因此,到了立秋时温度还很高。那么到了“入秋”天气就变得凉爽了,因为这个时候温度已经降下来了,大多数地区都已经是在处暑之后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19
所谓“三伏”,是指7月中下旬,气候渐热属初伏,8月上旬为中伏,8月中旬为末伏,气温最高,三者统称“三伏”。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

2023年的三伏天时间表如下:
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3年7月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今年的三伏天时间比往年更加特殊,初伏的开始时间比往年提前了一周,而中伏和末伏的结束时间也比往年晚了一周。这意味着,今年的三伏天时间更长,天气更加炎热,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更大的挑战。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入伏后有一个问题一般人都会搞混:

“伏天里我们要一心防暑?”

错!!!正好相反。。。

“暑天不避暑”

古代圣贤几千年的顺天时养生智慧

入伏之后

要防 寒!

伏天开始:人体阳气在一年中逐渐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腠理开泄,一旦着凉,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

人们在夏季多喜食冷饮,爱吹空调,这些过度贪凉的行为都可能让身体在无形中被寒邪伤害。

很多病都是由于进食寒凉而导致阳气受损,或过于贪凉致外邪入侵所致。千万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此时防寒甚至比防暑还重要。

这时受寒会怎样?

这时身体受寒,毛孔会闭合......

一是热邪不出,内外热邪勾结,心焦、肉酸、气短、皮粘等诸多不适缠绕周身;

二是热邪壅阻,外遭风寒,常患热伤风感冒;

三是体内阳气不足,身心不长,表现为秋冬心寒,四肢不温。

你没听过“冬病夏治”?或者“冬病都是夏天积累的吗?”

就是因为伏天开始你可能因为以下这些事情而导致寒气入体:

1.受凉,如洗冷水澡、趟凉水、吹空调等;

2.从饮食中来,主要是进食冰凉的食物,如冷饮、冰镇水果等。

下面将我前面写过的养生方法推荐给大家,一定要照着做,特别是身体虚寒的女性、身体虚弱的老人家及发育不良的小孩子。

第一招:喝热茶
喝热茶可刺激毛细血管普遍舒张。研究证实,饮用一杯热茶9分钟可使体温降低1℃~2℃,降温可维持15分钟以上。因此,夏天喝热茶是简便易行的降暑良方。

夏季阳气浮散于外,人体内里虚寒,因此夏天应适当选择温热食物,喝热茶,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能量,让汗孔打开,微微出汗,这样才能更好地散热。同理,洗热水澡、热水泡脚也可达到促进汗腺分泌、增强代谢、加快散热的作用。

第二招:艾灸
最佳的方法就是少食寒凉、以灸泻热。用艾灸的方法,选则阳穴灸之(先灸百会,再灸大椎),便达到以火泻热的效果。



在施灸的过程中,适量出汗,这样闷热之气会随汗得以宣泄,灸完之后,再喝一些温热的薄荷叶水,顿时人就会感觉到清爽无比,闷热之气一扫而光。所以夏天艾灸,泻热清凉是养生避暑的最佳方法。

如果能在每年最热的“三伏天”施灸就会事半功倍,从而解决久治不愈的因寒凝而引起的各种淤症、痛症和有损容颜美丽的各种色斑问题,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

第三招:八段锦
《黄帝内经》说“动能升阳”,但是夏天运动最好不要出大汗,因此炼炼八段锦是个不错的选择,有助于身体修复治疗顽疾。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汪卫东介绍,“八段锦”老少咸宜,术式简单,不受年龄、天气和地点的限制,非常适合久坐办公室的上班族们,每次练习只需二十分钟哦~

第四招:“趁热”调肩颈
入伏前后,心经气血旺盛,和它相表里的小肠经也会跟着气血旺盛起来。小肠经走肩膀,以擅长调理颈肩外头著称,被称为“肩脉”。所以凡是颈椎有不适、肩周有问题的朋友就要抓住这个好时机来调理了。

这时在肩颈贴三伏贴也是打通“肩脉”的一个好方法。

敲打双手后溪穴

把手抬起来,握拳,对敲双手后溪穴。每天有空就可以敲,尤其在下午1-3点气血流注于小肠经的时候,敲够200下,效果更明显。小肠经起于小指,沿着手臂的外侧后缘上绕到肩胛处,所以它能调理颈肩问题。



功效:缓解肩颈腰痛,兼具祛斑美容

同时还经过面颊,所以刺激小肠经还能减少两侧颧骨的斑点和鱼尾纹,缓解口疮、咽痛的问题。它最后至于耳屏前方的听宫穴,因此,耳聋、耳鸣、听力下降等问题也能改善。

第五招:其它方法
热敷肚脐:

女性、老人及儿童,平时可以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温度在四十摄氏度左右),敷在肚子上,半小时后取下,每天坚持敷,辅助身体排汗散热,是治中暑,解暑的好方法。



如果三伏天在家给孩子做三伏灸不方便,你可以把家里的大米炒烫,再加一些艾叶、几片生姜和花椒进去炒半分钟后装进麻布袋里或者棉袜子里,放温后热敷孩子的头顶、前胸、后背、肚子,非常好的。

热水浴:

如果用冷水洗澡,会使皮肤毛细血管变细,反而会让人觉着热。而洗热水澡,可以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散发热量,消除人体疲劳。或用热水泡脚,也可使全身毛孔张开,有利于散热。

热水泡脚

在夏季,坚持用热水泡脚,可促进排汗,增强汗腺功能,提高耐热力。建议每晚临睡前用40-42℃左右温水浸泡双脚,水淹没小腿处。每次浸泡15~20分钟,以感到微微出汗最好,千万不要大汗淋漓哦!

如果是阴虚火旺体质的艾灸,这时可以多按揉涌泉穴、太溪穴;然后艾灸这2个穴位10分钟,滋阴的效果很好。

伏天几件事情千万不能做
据医院急诊室大夫介绍,每年三伏酷暑的时候,都会接诊大量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所以大家要格外注意,伏天几件事情千万不能做:

夏季少吃瓜,换吃参

预防中暑,是大家首先想到的问题。夏季瓜果众多,特别是西瓜,确能解暑,但不可多食。因其性寒,日常可配些红糖姜茶以平衡其寒性。

夏天最好的补气药是西洋参,这是参中唯一一种不上火、不伤阴的参。即便有阴虚、口干口渴的问题,西洋参也照样适用。因为它是气阴双补的,特别是汗出过多,人觉得很疲惫、心慌的时候,适合用西洋参泡茶饮,对苦夏者很有利。

不吃冰饮,冷粥祛湿最好

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凉白开,朴素而养身。如果你能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雪糕,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半。

尤其是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手脚冰凉的亲,记住了哦!

夏天不能吃冰淇淋,不能吃生冷的,但是冷粥来上一碗还是可以的。这个冷粥,不是说加了沙冰的那种,而是经过冷藏之后,恢复到室温稍带凉意的粥。

山楂冰粥能开胃养脾、消脂益气,更适合老年人食用。

山楂冰粥

【做法】

山楂洗净备用,糯米洗净,冷水浸泡 2 小时后沥干水分。锅里注入凉水,旺火煮开,倒入山楂,煮 15 分钟后,捞出山楂;

倒入糯米,中小火煮熟,加入冰糖。晾后存入冰箱的冷藏柜,适时取出后,放至室温食用。

吹干头发再睡

很多人认为,夏天气温高可以不吹干、擦干头发就睡,但实际上这是很不好的习惯!

夏天时,人洗澡特别勤。有的人头发湿漉漉的,就坐在空调屋里,甚至头发不吹干就睡觉,导致“湿邪”在不知不觉中入侵身体。所以,夏天也要把头发擦干再入睡。

颈椎、腰身不要对着空调

从外面一身汗回来或者在运动后,对着空调使劲吹凉风,湿气会借机顺着张开的汗毛孔进入人体,损伤阳气。

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就是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导致容易得空调病,而如果我们吹电风扇睡觉的话则容易着凉。

因此,在空调房里穿衣服,要过肘过肩,女性不露腰,男性不露颈椎。

纳凉熬夜是大忌

很多人喜欢熬夜,从中医角度来说,睡眠不足就是脾虚的症状,表明体内湿气过重。

三伏这几天应该要补一个午觉,30~60 分钟都可以。过了 1 个小时的午觉,就会影响晚上的睡眠了。

久坐不动

夏天动一动就出汗,现代人不像以前,爱动久坐会使人供血不足,加重乏力和肌肉酸痛,影响湿气的排除。

夏练三伏,就是告诉我们,夏天不可以完全不动,应该要稍微活动一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9-13
中国的“三伏”是指三伏天,是中国农历的一种气象现象,通常出现在夏季。具体的三伏天时间因地区而异,但一般来说,它们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
初伏: 初伏通常出现在夏季的6月中旬,日期可能在6月11日左右,持续10天左右。
中伏: 中伏通常出现在夏季的7月中旬,日期可能在7月22日左右,持续10天左右。
末伏: 末伏通常出现在夏季的8月中旬,日期可能在8月22日左右,持续10天左右。
这些日期都是大致的参考日期,实际的三伏天时间会因年份和地区而有所不同。三伏天期间,天气通常非常炎热,是中国夏季最炎热的时期之一,人们需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和保持健康。不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气象记录和习惯来确定三伏天的确切日期。
第3个回答  2023-09-11
三伏天是从夏至节气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也就是入伏了,到立秋后第二个庚日结束,一般是30天或40天。每年三伏天出现在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