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2-01
【自读导言】
  
  1.认知和识记:嗜、砚、逾、硕、俟、衾、烨、叱、咄、皲裂、媵人、容臭、负箧曳屣等实词的形、音、义;理解“以”字的用法;了解“弗之怠”的句式特点。
  
  2.理清思路,理解全文。
  
  3.学习古人求知若渴,克服艰难困苦勤奋学习的精神。
  
  【自读程序】
  
  一、参读“阅读提示”,诵读全文
  
  二、借助字典和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三、弄清下列实词的形、音、义
  
  嗜(shì):喜欢,特殊的爱好。
  
  逾(yú):越过、超过。
  
  俟(sì):等待。
  
  衾(qīn):被子。
  
  烨(yè):光彩照耀。
  
  叱咄(chìduō):训斥,呵责。
  
  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媵(yìnɡ)人:原指陪送出嫁或陪嫁的人,这里指服役的人。
  
  容臭(xiù):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负箧(qiè)曳(yè)屣(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箧,箱子,这里指书箱。曳,拖。屣,鞋子。)
  
  四、分组讨论
  
  1.本文的中心是什么?文章是如何阐述的?
  
  明确:见板书设计
  
  (解说:本文以记叙为主,适当渲染描绘,笔法简洁,文采飞扬,气韵流动。尤以首段对“趋行百里,负箧曳屣于硕师名人求教;俯身倾耳,甘于粗敝为进德修身足乐”的记叙、描述;第2段对“被绮绣,沃甘肥,学有不成怎可怨天?书满栋师常伴,业有不精岂非不专”的记叙、描述,以及二者的对比,从而得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的结论,这样的写法更是美妙绝伦,学习时务必引导学生仔细品味。)
  
  2.补出下列语段中省略的成分。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明确:先达、余、余、余、余
  
  (解说:此题可考查学生的理解与感悟能力。)
  
  五、课后延伸
  
  熟读课文,写一篇读后感。
  
  (解说:本题设置意在使学生学习后受到教育,砥砺学生努力学习之志。)
  
  【自读点拨】
  
  一、宋濂与《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浦江(在今浙江义乌县西北)人。明初文学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明初主修《元史》,后历任国子司业、侍讲学士,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学识渊博,工散文,文字简练朴素,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很受朱元璋器重,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平生著作很多,有《宋学士文集》。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于晚年的一篇劝学之作。马生,马君则,国子监太学生。序,也称作“叙”或称作“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出版意图、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面的称为“跋”或“后序”。赠序,古代送别以诗文相赠,写在诗文前的文字称为赠序。赠序多为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本文即属此类。
  
  二、区别虚词“以”的用法
  
  1.以衾拥覆(介词,相当于“用”。)
  
  2.生以乡人子谒余(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身份,可译为“用(凭)……身份”。)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4.俯身倾耳以请(连词,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与中心语。)
  
  5.以中有足乐者(连词,表原因,相当于“因为”。)
  
  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前一个“以”同“是”组成复音虚词,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理的结果;后一个“以”是介词,相当于“把”或“拿”。)
  
  三、难句解析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每:时常。假借:同义词连用,可译为“借”。时常向藏有书籍的人家去借。
  
  2.无从致书以观。
  
  无从:没有办法。致:取得,这时指买到。没有办法买书来看。
  
  3.益慕圣贤之道。
  
  道:学说。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4.弗之怠。
  
  弗:副词,不。之:代词,指学习。“弗之怠”即弗怠之,否定句式代词宾语前置句。不敢放松学习。
  
  5.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硕:大。硕师即大师,才学渊博的人。游;交往。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不能与有名望的人交往。
  
  6.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等待。欣悦:高兴。请:请教。焉:兼词,“于之”的合音,向他。等先生高兴了,便又向他请教。
  
  7.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箧:箱子,这里指书箱。曳:拖。屣:鞋子。在我当年从师求学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8.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支:通“肢”。僵劲:僵硬。媵人:服役的人。汤:热水。沃灌:浇洗。衾:被子。拥覆:围盖。久而:时间副词,好久,“而”是副词词尾。和:暖和。到了住所,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役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我)才暖和过来。
  
  9.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绮绣:丝绸做的华丽的衣服。同旅舍的同学们都穿着华丽的衣服。
  
  10.假诸人而后见也。
  
  假:借。诸:兼词,“之于”的合音。从别人那里借来后才能看到。
  
  11.其①将归见其②亲也,余故道为学之①难以告之②。
  
  其①:代词,指马生。其②:代词,作定语,他的。亲:父母。也:句中停顿中起提示下文的作用。之①:结构助词,的。之②:代词,代马生。在他将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时,我特意向他讲述(我当年)求学情况的艰难来勉励他。
  
  (解说:这部分通过研究性学习,师生讨论疏通文言语句完成。)
  
  【自读思考】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
  
  俭啬老
  
  (汉)邯郸淳
  
  汉世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疏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或人从之求丐者,不得而入内,取钱十,自堂而出,随步辄减,以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寻复瞩云:“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
  
  老人饿死,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矣。
  
  1.译成现代汉语。
  
  2.鉴赏本文描写人物的形象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