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饮料行业发展特点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一:中国软饮料行业的营销现状
1、 软饮料行业销售特点和竞争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软饮料行业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总的来说,软饮料行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出多层次,多品牌,多特性,容量大,变化快,品牌竞争激烈等特点。目前,根据整个市场的发展特征,软饮料行业在中国主要分为碳酸饮料,茶饮料和果汁饮料。现在就简单介绍一下这三类产品的竞争情况:
在碳酸饮料这个市场中,两乐仍然是呈高速的发展,而且,占据中国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将近占据75%的市场。其霸主地位无人可以动摇。而如一些本土的品牌,如非常可乐等本土的品牌占据着市场份额不到25%。因此在这个市场中,国外的品牌占据着绝大的优势,本土品牌发展并不乐观。
而在茶饮料和果汁饮料中,市场情况却大不相同。在茶饮料中,本土品牌娃哈哈取代了茶饮料中的先驱旭日升,与台湾的品牌统一,康师傅占得市场先驱地位,三分天下,但市场远没有达到像碳酸饮料市场呈现出来的寡头市场的情况。本土品牌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在果汁饮料中,市场排名占据前十位品牌的市场份额还不到20%,市场并没有强势品牌。而在果汁饮料中的混合果汁和纯果汁两个市场中,本土品牌农夫山泉、娃哈哈和汇源已经抢得了市场先机,占据了相当的优势。所以,在软饮料中的茶饮料和果汁饮料中,本土的饮料企业仍具有相当的市场机会,可以谋求发展。
但是本土饮料企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国际饮料巨头可口可乐,白事可乐,台湾强势品牌统一,康师傅,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利用自己的品牌、资金、渠道等综合的资源实力进行同质化的产品延伸,在茶饮料行业中,可口可乐选择和雀巢合作,共同推出了冰爽茶,并细分市场,定位于20到29岁的白领阶层,并通过宣传独特的价值取向和情感诉说,快速占据了一部分市场。这种做法也被其他的国外的饮料巨头所采用,意图借此瓜分市场。而在果汁市场中,可口可乐,百事更是紧接着推出了定位于儿童市场的“酷儿”和属于其中爆果汽细分市场的橙味果汽。在这种情况下,本土的品牌只有选择赋予自己产品更多的技术含量,更丰富的品牌内涵,和作为本土企业独具优势的渠道建设和国外品牌抗争。如果本土的饮料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如果只图短期利益,跟随着竞争对手发展方向,做同质化产品,进行无品牌意识的竞争,那只能是拉大与国外企业的差距,甚至于被踢出市场。
本土碳酸饮料行业为例,首先分析饮料行业品牌危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除品牌危机的途径。并援引国外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饮料品牌危机案例,强调本土饮料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就必须注重自身的品牌管理,慎重对待品牌危机。文章在分析饮料行业品牌危机现状时,根据其共性与个性,提出了把品牌危机分为行业性品牌危机和个体性品牌危机的新思路。
近几年,中国饮料业的迅速发展及其前景广阔的消费市场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品牌饮料厂商,许多跨国公司凭借雄厚的财力和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通过收购国内著名品牌或合资、独资经营挤占国内市场。当前我国饮料行业的多元化格局已经初步显现,饮料品种已由单一的汽水发展成为包括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蔬菜汁等十大类,同时发展并规范功能性饮料的生产, (1)果蔬饮料业的利润赶超碳酸饮料业。截至2007年2月,碳酸饮料制造业是软饮料制造业的龙头行业,其不论是销售收入、缴纳税金,还是利润总额都在软饮料制造业中占比较高;第2季度,碳酸饮料制造业仍在销售收入、缴纳税金上表现不俗,但利润总额已经开始退出“状元”位置,低于果蔬饮料制造业。消费者倾向于选择绿色、健康饮料的消费需求趋于明显
目前,我国饮料行业同质化较为普遍,一直困扰行业发展。那么,如何走出同质化的怪圈?必须走差异化的路子!本文分析了同质化现象和对行业发展的影响,提出了摆脱我国饮料同质化现象的对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软饮料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08-2013年,我国软饮料行业市场规模从2008年的2115.06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5277.9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6.46%。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我国软饮料行业市场规模依然有望维持较快的增长势头。

  从产品结构来看,过去中国着重调整软饮料产品结构,降低碳酸饮料的比例。软饮料行业重点发展果蔬汁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和茶饮料等产品,适度发展瓶(罐)装饮用矿泉水,逐步降低可乐等碳酸类饮料的发展。在利好政策的推动下,软饮料行业已经步入框架结构重构时期,在未来3到5年,功能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等健康饮料将组成框架结构的主体。

  虽然近几年,我国软饮料的消费量处于快速增长势头,但总体消费量依然偏低,尤其是人均消费量,与大多数发达国家相比,消费水平仍然偏低。2013年,我国人均软饮料消费量在100升左右,而日本在2007年已达到140多升,由于日本和我国的饮食习惯接近、且其饮料行业发展领先于我国,前瞻认为我国软饮料人均消费量的提升空间依然很大,未来几年软饮料人均消费量将继续保持前几年快速增长的趋势。

  前瞻产业研究院软饮料行业报告认为,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我国软饮料市场今后仍将保持稳定较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未来我国软饮料市场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①功能型向营养型转变;②销售人群由儿童向中老年转变;③解渴、避暑向健康、美容转变;④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⑤果味型向果蔬型转变。

  总体而言,我国软饮料行业是高成长性的行业,成熟饮品增长稳定,新的热点和增长点不断涌现,新兴饮品的增长更快。我国软饮料业先后经历了娃哈哈、健力宝、红牛、旭日升、王老吉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饮料时代,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软饮料行业将进一步健康发展,行业需求将不断提高,产能继续扩大,产业结构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和优化。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7-10
近两年我国饮料业呈持续增长态势。饮料行业在中国是开放较早、市场化程度极高的行业,从1980-2000年基本保持了1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目前我国每年人均软饮料消费量仅20升,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研究表明,饮料行业市场大有潜力可挖,预计在2015年饮料产量将达到3700万吨。 从目前中国饮料市场的消费情况来看,碳酸饮料、水饮料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销售增长速度趋缓,边际效益虽有增加,但边际增长率趋于零,市场处于成熟阶段。茶饮料、果汁饮料增长迅速,市场占有比例不断扩大。整个国际饮料市场的增长趋势降变缓,但具有健康和保健功能的饮料产品是全球饮料工业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功能强化、维生素和矿物质强化、以及低能产品的开发。清淡型饮料产品将继续流行,功能性饮品的产品数量继续增加(特别是含有益菌的品种);此外,果汁饮料和乳品饮料、果汁饮料和能量饮料的界限将更为模糊。从业态方面来看饮料业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行业,碳酸类、果蔬汁类、瓶装水类、牛奶/酸奶类、即饮茶类五种类型的饮料市场已经被一两个主导品牌所瓜分,而功能饮料是一个新型饮料,正处于市场导入期,市场上还没有出现主导品牌。从消费者对未来饮料的需求来看,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绿色、健康的饮料,因此功能型饮料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可以预见,继前几年的茶、果汁饮料强劲增长之后,功能饮料将成为中国饮料产品的下一个增长热点。
第3个回答  2012-07-10
a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