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酒开头的诗句有哪些

如题所述

在华夏五千年的诗词长河中,酒与诗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数文人墨客以酒为题,抒发情怀,留下了传世佳作。从古至今,以“酒”开头的诗句蔚然成风,每一句都饱含了诗人独特的感悟与情怀。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李白这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道出了借酒浇愁的无奈与悲伤。酒入愁肠,百感交集,化作满腔相思泪,流淌在心头。诗人借酒消愁,却愁更浓,令人感怀不已。
“酒酣胸胆尚开张”,苏轼在《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的这一句,写出了酒后豪迈不羁的情怀。酒到酣处,胸怀坦荡,胆识更盛,诗人挥毫泼墨,挥洒激情。酒助兴情,豪放自信,展现了诗人的旷达胸襟。
“酒醒只在花前坐”,白居易这首《客中作》表达了诗人酒后独坐花前的悠闲与惬意。酒醒之后,诗人不愿归去,只愿独自坐在花丛前,欣赏美景,怡然自得。酒醒余香,悠闲自在,诗人借酒消遣,寄情自然。
“酒逢知己千杯少”,王翰在《凉州词》中写下了这句流传千古的名句,道出了酒逢知己的畅快与欢愉。遇到知心好友,美酒虽多也不嫌少,痛饮畅谈,乐不思蜀。酒逢知己,举杯畅饮,尽情交谈,人生快事莫过于此。
“酒不敌悲,少睡还多梦”,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抒发了亡国之君的悲痛与愁绪。纵饮狂欢也无法排解内心的悲苦,酒意过后,仍是难以入眠,多梦难安。酒不敌悲,愁绪难解,诗人借酒浇愁,却无法抚平内心的创痛。
“酒晕双颊生,微风荡余香”,刘禹锡在《竹枝词·其二》中描绘了乡村少女酒后红润的面庞与花香四溢的意境。少女饮酒,双颊晕红,微风拂过,散发出淡淡的花香。酒香美颜,余香绕梁,诗人捕捉到了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酒旗风暖雪花白”,宋祁在《玉楼春·南园春半踏青》描绘了一幅春暖花开的景象。酒旗随风招展,酒香四溢,雪花般的花瓣纷飞落下,装点了整个大地。酒旗迎风,花香迷人,诗人借酒入诗,渲染了节日的喜悦与明媚风光。
“酒后不知身是客”,王维在《酬张少府》中道出了酒后忘却烦恼与忧愁的自在心境。酒到微醺,不知自己是异乡客,只觉身心舒畅,无拘无束。酒后忘忧,自在随心,诗人借酒消遣,抛开世俗烦扰。
“酒倾玉盏,月照银屏”,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营造了唯美的意境。酒液倾泻而出,银屏上映照着皎洁的月光,勾勒出一幅浪漫迷人的画面。酒盏清辉,银屏月色,诗人借酒抒情,寄托了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
“酒能浇愁千古恨”,李白在《将进酒》中豪迈地唱出了酒能排解千古愁恨的豪迈情怀。举起酒杯,痛饮狂歌,一醉解千愁。酒中豪情,一扫愁恨,诗人借酒消愁,展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综观古今诗词,以“酒”开头的诗句数不胜数,每一句都蕴含着诗人独特的感悟与情怀。或豪迈不羁,或忧愁感伤,或自在随心,或寄托情思。酒与诗歌交融相生,共同谱写了华夏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05
1. 关于酒开头的诗句
关于酒开头的诗句 1.以酒开头的冷门诗句
酒酣胸胆尚开张 —— 宋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酒困路长惟欲睡 —— 宋 ·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酒冷踏青路 —— 宋 · 万俟咏《三台·清明应制》 酒盏深和浅 —— 宋 · 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酒醒却咨嗟 —— 宋 ·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酒醒帘幕低垂 —— 宋 ·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酒贱常愁客少 —— 宋 ·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 唐 · 李贺《将进酒·琉璃钟》 酒债寻常行处有 —— 唐 · 杜甫《曲江二首》酒旗斜矗 —— 宋 ·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酒意诗情谁与共 —— 宋 · 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酒食罢无为 —— 唐 · 韩愈《示儿》 酒醒时往事愁肠 —— 宋 · 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酒红初上脸边霞 —— 宋 · 晏殊《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 酒亦无灵 —— 清 · 郑板桥《沁园春·恨》 酒伴来相命 —— 唐 ·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 晚春》 酒旆闲 —— 元 · 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 酒旗儿风外飐 —— 元 · 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
2.以酒开头的冷门诗句
酒酣胸胆尚开张 —— 宋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酒困路长惟欲睡 —— 宋 ·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酒冷踏青路 —— 宋 · 万俟咏《三台·清明应制》

酒盏深和浅 —— 宋 · 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酒醒却咨嗟 —— 宋 ·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酒醒帘幕低垂 —— 宋 ·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酒贱常愁客少 —— 宋 ·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 唐 · 李贺《将进酒·琉璃钟》

酒债寻常行处有 —— 唐 · 杜甫《曲江二首》

酒旗斜矗 —— 宋 ·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酒意诗情谁与共 —— 宋 · 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酒食罢无为 —— 唐 · 韩愈《示儿》

酒醒时往事愁肠 —— 宋 · 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酒红初上脸边霞 —— 宋 · 晏殊《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

酒亦无灵 —— 清 · 郑板桥《沁园春·恨》

酒伴来相命 —— 唐 ·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 晚春》

酒旆闲 —— 元 · 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

酒旗儿风外飐 —— 元 · 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
3.五个带“酒”的诗句
1.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3.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4.醉酒当歌,人生几何! 5.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6.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7.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8.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9.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10.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身。

11.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 1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13.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14.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15.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16.坐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 17.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18.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1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20.惯春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21.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3.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24.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25.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26.主人酒尽君未醉。薄暮途遥归不归? 27.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28.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29.月华如水浸宫殿, 有酒不醉真痴人。

30.不知来送酒, 若个是陶家? 31.新丰主人新酒熟, 旧客还归旧堂宿。 32.依微水戍闻钙鼓, 掩映沙村见酒旗。

3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34.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赏。

35.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常照金尊里。 36.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37.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8.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39.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40.得鱼无卖处,沽酒入芦花。

41.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4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43.昨夜风骤雨疏,浓睡不消残酒。 44.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45.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持。 46.对酒逢花不饮,待何时? 47.珍重主人意,酒深情亦深。

48.醉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49.窗外正风雪,拥护开酒缸。 50.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不够这里还有 /blog/CommList.aspx?BlogLogCode=1001602616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4.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5.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6.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8.一生惆怅情多少,月不常圆,春色易为老。

9.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10.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11.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2.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

13.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 14.三杯和万事,一醉解千愁。

15.百年愁里过,万感醉中来。 16.不是春来偏爱酒,应须得酒遣春愁。

17.愁绝桑阴春欲暮,一痕浓绿上眉端。 18.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

19.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20.酒力不能久,愁恨无可医。

21.老去渐知时态薄,愁来惟愿酒杯深。 22.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

23.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 24.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25.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26.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27.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28.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29.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30.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31.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32.少年不知愁滋味,为填新赋强说愁。

3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34.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35.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先成泪。 36.离愁渐行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37.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38.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39.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40.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 41.愁损翠黛双眉,日日花阑独凭。

42.春日酿成愁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 43.忆从前,一点东风,风隔着垂帘,眉儿愁苦。

44.江水添将愁更满,茫茫直与长天远。 45.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谁寻。

46.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47.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

48.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 49.愁望春归,春归更无绪。

50.啼鸟惊魂,飞花溅泪,山河愁锁春深。
4.描写酒的诗句 古诗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唐-杜牧《泊秦淮》2、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北宋-晏殊《浣溪沙》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南宋-陆游《游山西村》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5、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魏晋-曹操《短歌行》6、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北宋-苏轼《水调歌头》关于酒的经典诗句8、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9、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凉州曲》10、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5.关于酒的诗词有哪些
太多了,在此举例苏轼《望江南 超然台作》中的“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1. 原诗为“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2.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 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3. 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首句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 ”,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试上”二句 ,直说登临远眺,而“ 半壕春水一城花 ”,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于是,满城风光,尽收眼底。作者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下片写情,乃触景生情,与上片所写之景,关系紧密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传为纪念介子推,从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过后,重新点火,称为“新火”。此处点明“寒食后”,一是说,寒食过后,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说,寒食过后,正是清明节,应当返乡扫墓。但是,此时却欲归而归不得。以上两句 ,词情荡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全词所写 ,紧紧围绕着“超然”二字,至此,即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这一境界,便是苏轼在密州时期心境与词境的具体体现。

4. 这首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词中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的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将写异乡之景与抒思乡之情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足见作者艺术功力之深。
6.描写酒的诗句以及对于该诗句的赏析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 “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

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使得边塞将士很难得到一次欢聚的酒宴。有幸遇到那么一次,那激昂兴奋的情绪,那开怀痛饮、一醉方休的场面,是不难想象的。这首诗正是这种生活和感情的写照。诗中的酒,是西域盛产的葡萄美酒;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乐器则是胡人用的琵琶;还有“沙场”、“征战”等等词语。这一切都表现出一种浓郁的边地色彩和军营生活的风味。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诗的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岘佣说诗》)这话对我们颇有启发。为什么“作悲伤语读便浅”呢?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让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吧: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可见这三、四两句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给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