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安城墙护城河的诗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7

1.与城墙有关的诗句

1. 时间摧残出它的沧桑:但他仍雄立一方,如同一位怒目金刚。他经历过多少凄凉有风花雪月的繁华也有人走茶凉的悲伤。青苔是时间逝去的痕迹,古墙阻拦着敌人让城市固若金汤。

2. 四时的古城墙景色常新,极能勾引人们的想往和挂念,对西安人,对异乡人,对中国人,对外国人,没有差别心,同样给予微笑。

3. 寿县古城墙,是全国屈指可数的保存完好的城墙之一。由于寿县地处襟江扼淮的重要位置,千百年来一直是兵家争夺的军事重镇。

4. 城墙原为平砖砌筑,解放后为了防洪,曾将局部墙垣改用石块垒筑,近年,又陆续用石条进行了加固。

5. 作为古老历史的见证,寿州人非常珍爱至今保存完好的城墙。城墙为宋代重筑,尔后迭有修葺。城墙周长7174米,高为9.7米,底宽18—20米,顶宽6—10米。

6. 在古城南门东墙上嵌着一块石刻,上刻一个做行刺状的武士,这就是“寿州内八景”之一的“门里人”。

7. 伫立在宽阔的城垣上,极目远望。在广阔的天宇下,这古老的砖墙随着群山万壑绵延伸展,跌宕起伏。

8. 千百年屹立于此的长城呵,它是生命的记录,历史的见证。我猜想这地球上最长最坚固最浑厚的灰墙里,一定包蕴着什么。它?莫不就是我们古老民族的伟大灵魂?

9. 这城墙修得这样高。修建城墙的国主认为,高耸的城墙给人以坚不可摧的印象,高大即是力量。但如此具象的力量,敌不过一句话,敌不过这一代的卫国国主说:“我们投降罢。”

10. 一面城墙,几块砖。要是没有那些历史、那些传说,它的价值就是我们看到的那样,无需深究。

11. 走过寂寞青春的城,轻抚斑驳的古城墙,试问流年里多少镜花水月,不觉间,悄然落伤心的雨。

12. 中国的礼法书籍规定城墙必须是方形的,坐落必须有致:城墙要开12座门以与12个月份相合,必须要有内城以供皇室居住。

13. 过去的时光,停留在某一个角落,我一路追寻,透过古老的城墙,我看见了黑白色的我们,于是,我又一次微笑着感伤……

14. 在雨中,走过厚重的元城墙,登上亘古伫立的大雁塔,走在朦胧的曲江池边、都寻不到、那梦中的长安、那梦中的你。

15. 那古朴城墙,像是亘古就屹立在这里一样,百米高的墙面上早已布满了点点青苔,而这些青苔,正是时间逝去的痕迹,是历经沧桑的最好佐证。

16. 看真一点,起落有致的城墙,受不了历史的重压而微微佝偻着,无数的裂缝,丛生着杂草,雄伟只是躯壳,它荒芜已久,一身炮弹的残迹。任何敌人都可一攻而下。

17. 当我登上那古老的城墙,当我抚摸着腐朽的柱梁,当我兴奋的倚栏远望,总会有一丝酸涩冲上喉头,总听到有一个声音大声的说:记得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18. 城墙四隅各筑一角台,西南角台为圆形,其余3个为方形。角台突出墙外,建有比敌台更为高大的角楼,表明其在战争防守中的重要地位。

19. 城墙每距120米设有凸出的敌台,共有98座。现有93座。敌台上建敌楼,是守城将士休息、瞭望和作战的场所。

20. 西安城墙的成长和发展有其漫长的过程,后续的修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西安城墙的历史叠加,追溯源头,完全可以延伸到1400多年前的隋唐时代,不应该因明时的修建包砖,便断定仅有600余年的历史。

2.描写古城墙的句子

春节前,我和爸爸妈妈回姥姥家过年的时候路过西安,爸爸妈妈带我参观了西安的古城墙。

我们买的门票背面介绍说,这座城墙距今已有六百余年,城墙高12米,基宽16-18米,顶宽12-14米,城周有观敌台98座,四周均有登城马道,有垛口5984个。城外有护城河,四门跨河外设有吊桥。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比较完整的唯一的一座封建古城墙。

前面最好先写对古城墙的观感,先写一些整体的印象,如城墙的高大雄伟,有关城墙介绍的数字可以在后面的参观中说出来,也可以通过与妈妈的对话写出来。

我们是从南门上城墙参观的。南门也叫“永宁门”,算是南边的一个主城门。没有见到城墙之前,妈妈给我讲了一些有关城墙的事,(讲了一些什么城墙的事,可以写写)我还以为城墙就是一堵普通的围墙,心想围墙有什么好参观的呢?再说,人又怎么能上到墙上,而且还能打仗呢?我的脑子里出现了一串串的问号。可是等我来到城墙下抬头一看,才知道这城墙好高啊!足有三四层楼那么高,而且非常厚,这哪是普通的围墙呀。

我们顺着城门边的楼梯,也就是登城马道上到了城墙的顶上。一上去,我就更惊奇了,城墙的顶上真宽呀,足可以并排开四五辆汽车!上面还长的有树呢?靠着城外的那一面墙很高,大概有两米高,顶部有一个个长方形的垛口,那些垛口都是以前守城的士兵观察敌人用的。如果敌人进攻了,还可以开弓放箭。靠城里的那面墙稍低一些,只起了防护的作用,以免人掉下去。城墙顶上的地面是斜的,外高里低,这样雨水很容易流走。我爬上台阶从垛口往下看,看到了城墙外的护城河和河上正对着南门的吊桥,还有远处马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和汽车。

站在城墙上,我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古代的人能建造出这么雄伟的城墙,他们真是太了不起了,他们一定很聪明,也一定很勤劳。这次我参观西安古城墙收获真大呀!

3.关于西安西门护城河的简介

这条周长14.6公里的护城河位于西安市中心,它环绕着的城墙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

本地的居民都说,护城河一直以来污染严重,与这座保存完好的明代城墙极不相称,也与这座以文化古迹而著名的旅游城市形象极为不符。 每日打捞垃圾四卡车 “这河实在是太脏了,天气热时从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河水的臭味。

政府为此下大力气治理过好几次。可是干净没多久就又被污染了,因为有几十条排污管通到这里,还有居住在城墙边和路过的人们往水里倒废水、扔垃圾。

最近又开始了新一次治污,但是花多大成本的清理也赶不上大范围的污染速度呀。”在护城河和城墙之间的环城公园里,一位老人对记者感慨地说。

西安市市政管理委员会政治处处长郭技新对记者介绍说,的确有50多条管道通向护城河,这些本应该是排雨水的管口,因为护城河在现阶段还担负着城市蓄水、调水和泄洪的功能。 另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造成护城河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实际操作中雨水、污水管道不分。

比如在城内,市民分不清雨水下水井和污水下水井,往往把各种污水排入雨水井。甚至有些单位为了省事,也偷偷把生活污水管口接到雨水管线。

还有附近水厂的废水,也定期排入护城河。有关数据显示,护城河在高峰期每小时有6300多立方米的污水注入,每天从河里打捞出20立方米的垃圾,足足可装满4卡车。

污水变清管网须彻底改造 “造成排雨、排污管不分是市政管网建设的历史欠账问题。”郭处长说。

过去的管网建设不科学,没有考虑专门的污水管道。一方面,现在护城河实际是城市最大的排水管道,由于地势原因,东、南、西三个方向二环以内的雨水都进入护城河,这部分的汇流面积是45平方公里,而雨、污管道的分离改造工程才刚刚起步。

另一方面,城市发展的速度很快,远远超过设计和铺设管线时的预计,过去的西安是一个缺水的城市,供水量小、水源不足,因此下水、排水的管网建设更是不足,而近十多年,引入黑河水和新建两个自来水厂,使日供水能力达到170多万立方米,供水量的增大给市政管网带来了新压力,因为生活污水量总是和供水量成正比的。郭处长说,护城河污染问题的根本解决措施是改造周边管网和截断污源。

从小里说,这是护城河系统改造,往大里说,实际上是整个城市的管网改造问题,这样一个大系统还涉及到旧城改造等诸多问题。 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这次护城河管网改造预计投资一个多亿,目标是争取在明年6月前使河水水质有较大改善,彻底掐断污水的进入。

但是截污的同时就必须给那些以此排污的管道另寻出口,这也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改造工程,为了能如期见效,可能会采取一些临时措施,比如修临时管道让本来排进护城河的污水通往他处。 专家建议先治本 一位政府人士对记者说,这次护城河清理工作已经列入了今年政府所承诺的为百姓做十件实事的计划之列,而且西安正在进行创建卫生城市的工作,因此政府这次是下了很大决心来治理护城河污染的。

除了清挖淤泥、改造排水管线之外,有关部门正在制定引活水入城河、以改进水质的方案,未经确定的方案之一是从两个水厂注入新鲜原水(即未经加工的自来水),方案之二是从污水处理厂引进中水,但是中水也是经过处理的,这笔处理费用谁来出又会是个问题。 “护城河其实就是一处景观,景观用水并不需要很干净,而且河底有淤泥也是很正常的现象。”

当地一位环境工程专家对这次大张旗鼓的治污行动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说,护城河是该好好治理一下了,实在是太脏太臭,影响城墙景观,更影响城市形象。

但是钱该怎么花应该更慎重。我一向认为,环境保护问题是个奢侈品,不是不该治理,而是看要治理到什么程度。

现在常说一步到位,我认为环境问题上不用如此,应该分清轻重,本着节俭的原则来治理。 一位环境学学者认为,流动的水是有一定的自洁能力的,只要真正堵住污源,同时做好进、退水系统,让水流动起来是最主要的,不必现在就急着几个方面同时上马,清淤工作可以再等等,看截污后水质能否自己改善。

在财政并不宽松的情况下,钱应该用到刀刃上。护城河的干净程度比起百姓生活状况来并不是更重要的事。

护城河周边为什么有人随意倾倒生活污水?正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状况很差,居住条件也很差,根本没有什么排污管道,在护城河污染不到引起很大反感的程度时,也许把精力、财力放在改善周边人民生活质量上更有意义,也更是治标之举。现阶段,环境问题从技术上已经没有难度,主要就是个经济问题。

答案补充 护城河是伴随城墙修建的,是城墙外抵御侵犯的第一道屏障。一般要是有敌人侵犯必须先过护城河,护城河的深度是很深的。

另外也因为古代战争的武器多位箭,有护城河在无形之中要求了射程,为进攻加大了难度。 城墙是环城修建护城河也是环形,不仅可以起保护作用,还增加了空气的湿度。

古时候把水绕长安,城河的水应该是流动的。

4.与“护城河”有关的古诗词都有哪些

1、护城河曾伴皇家故院墙,而今寥落荡斜阳一河绕郭九城护,两代供应万运忙。

我为强梁辱颜色,君何泪眼送君王。覆巢击卵卿安在,奴婢今当滴翠廊。

2、月泻金沙文/李者也仲夏之夜海之滨,长风劲起巨浪奔。烟波尽处生明月,层云苍茫碧空深。

沐风听涛月下酌,四五知己六七樽。但饮何言乏钱哉,沧水之岸皆是金。

【注】金沙滩,位于青岛市黄岛区。水清滩平,沙细如粉,色泽如金,海水湛蓝,水天一色,故称“金沙滩”。

南濒黄海,呈月牙形东西伸展,全长3500多米,宽300米。我国沙质最细、面积最大、风景最美的沙滩之一,号称“亚洲第一滩”。

3、护城河(三)曾伴皇家故院墙,而今寥落荡斜阳一河绕郭九城护,两代供应万运忙。我为强梁辱颜色,君何泪眼送君王。

覆巢击卵卿安在,奴婢今当滴翠廊。护城河,亦作濠,定义为人工挖掘的围绕城墙的河,古代为防守用,是古时由人工挖凿,环绕整座城、皇宫、寺院等主要建筑的河,具有防御作用,可防止敌人或动物入侵。

这样的以天然为主、人工为辅的护城河在中国和世界就比较多了,最典型的城市有南京、西安、襄阳、重庆、衡阳、常德、赣州、洣水镇、遥田镇等。世界各国在古代已有开凿护城河,中国北京紫禁城、西安明城墙,南京明城墙,济南护城河(济南环城公园)、襄阳护城河、台湾新竹古城、左营旧城、亿载金城,日本古城如松本城、江户(今东京)的皇居、以至欧洲各国的城堡及皇宫等等地方都建有护城河。

欧洲不少城堡在护城河上建有可升起的木桥,以方便出入,亦可防止敌人进入。概念定义护城河,亦称为濠,是古时由人工挖凿的,环绕整座城、皇宫、寺院等主要建筑的壕沟,然后引水注入形成人工河,作为城墙的屏障,具有防御作用,一方面维护城内安全,另一方面阻止攻城者或动物的进入,这是古人在防御手段上对水的妙用。

天下护城河,以襄阳护城河宽度为最。据史料记载,早在宋代,它的平均宽度就超过了180米,最宽处达到250余米,堪称华夏第一城池。

紫禁城护城河,环绕紫禁城外围的护城河,建成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河宽52m,条石垒砌驳岸,坚固陡直,亦称筒子河。

河水自西北流入,向东南流出至御河。清代河中栽莲藕,岁收供宫中使用,余者卖出,得银存奉宸苑备用。

护城河至今已有580年的历史。1999年,对护城河进行治理工程,驳岸修整一新,河底全部铺砌方砖,河道更加坚固。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

5.西安护城河的历史价值,意义等

位于西安市中心区,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东墙长2590米,西墙长2631.2米,南墙长3441.6米,北墙长3241米,总周长11.9公里。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每个城门都由箭楼和城楼组成。现存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西安城墙是明朝出年在明太祖朱元璋的政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指导下,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城墙自建成后历经三次大的整修。明隆庆二年(1568年)陕西巡抚张祉主持修复使土城第一次变成砖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陕西巡抚毕源主持对城墙和城楼作了整修;自1983年以来,陕西省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对这座古城墙进行了大规模修缮,补建已被拆毁的东门、北门箭楼、南门闸楼、吊桥,并建成环城公园,从而使这座古建筑焕发了昔日风采,成为西安的一大旅游景观。

● 追忆历史:城墙是中国古代城市传统防御设施。我们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遗址看到,半坡人在居住地周围挖掘深沟,以提防野兽和外部落的袭击。如果把半坡村落视为城市的最初萌芽,深沟也就是当时相当于城墙的设施。待到人们发明筑墙技术后,城墙自然伴随城市同时诞生,成为古代城市的显著标志了。据史册记载;“鲸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此城郭之始也。”这大约是在距今约4500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但我们看到的这座城墙仍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的隋代。

● 特 点: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 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游览西安古城墙,对形象具体地了解古代战争、城市建设及建筑艺术都很有意义。城门名称由来:西安城墙从隋唐至今已有1400年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城门发生种种变化。细数这些城门的名称来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城的沉浮丧衰。

6.关于西安城墙的历史

西安城墙是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隋、唐都皇城的遗存,历经八年扩建而成的,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而又保存完整的古代城池建筑,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城墙建筑型制宏伟,功能设计周密,矩形城池,墙体全长13.74公里,南、北垣稍长于东、西垣。每隔120米有一座12米x20米的突出部,称“敌台”,全城共98座敌台;每座敌台上建有屯兵敌楼1座。城四隅各建角楼1座。东、西、南、北垣各建有城门1座,各门外均建有护门瓮城,瓮城上建有城楼、箭楼各1座。瓮城外临内侧护城河岸,建有控制“吊桥”的闸楼(亦称谯楼)1座。孔庙(即“碑林”)旁侧城顶建有魁星楼1座。城墙顶面以三层大砖墁砌,称“海墁”。海墁外沿建垛墙,全城共有垛口5984个,内沿建“女儿墙”。城垣内面建有登城马道和供排水用的“溜水槽”等。

西安明城墙历经六百年的风雨剥蚀和人为破坏,损坏严重。1983年省、市人民政府成立西安环城建设委员会,开始对西安城墙及护城河、环城林进行全面整修。

1、城河、吊桥、闸楼

西安护城河, 45米宽,10米深,绕城一周14.6公里,是西安城的第一道屏障。它曾有两个作用,一是距敌于城河之外,保护西安城内的安全;另一方面,它还有蓄水排洪和改善城市小气候,增加城市美观的作用。在古代,如果想越过护城河到城里,唯一的通道就是吊桥。吊桥桥身用榆木或槐木制成,桥头上有铁环,环中贯有铁索,辅以麻绳,直系到前面的闸楼上。在桥后的立柱上安有铁滑轮,这样利用滑轮,吊桥就可以起落自如了。直到民国初年,吊桥才被马路所代替,失去了军事壁垒作用,被全部拆除。南门吊桥,是西安环城建设工程1989年在原址上重新复原的唯一一座。建在城门上的二重楼是月城城楼,也叫闸楼,它控制着吊桥的起落和月城闸门的提放,兼管晨昏报时,作为城墙防御体系的前沿阵地它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城门

城门是整个城防体系的重点,又是薄弱点。西安城门外形威武森严,实体墩厚,除门扇是用木材制成外,其余均是用城砖券洞砌就而成。

建造圆拱式的城门,是明代军事科学与实用建筑相结合的一大创造。它取代了自西汉开始沿用了1500年之久的"过梁式"城门。"过梁式"城门属木结构城门,最大的弊端是容易起火。明以前各朝代都想尽办法保护城门,有用铁皮包裹大门的,有涂泥做保护层的,还有的在门内侧安水罐备水灭火,但许多城门还是毁于火事。直到明朝券拱式城门出现后,才从根本上解决了防火问题。

3、月城、瓮城

穿过城门,形如弯月的小城叫月城,它是进入城门后必须经过的第一道城。要进入城内,还必须经过第二道城--瓮城。在古代战争中,月城和瓮城一方面卫护城门,加深城门的纵向防线;另一方面,易于守城部队迅速集合,打垮已冲进月城和瓮城的敌人。

4、永宁门

西安城墙共有十七座城门,而明朝时西安城墙仅有四座城门。南门,也叫永宁门。在中国民间,百姓们都认为南方是火神所在地,为避火灾,炉灶一般不开南门,南城门的"永宁"之意,就是向火神祷告,勿起火灾,永保安宁,并且南城门不开正南门,以示诚心。中国火神在上古时代供奉的是祝融,到了明清,民间均视关羽为火神。就在这个瓮城里,曾建过一个背南向北的关帝庙,这座庙一直保留到解放前夕。

与南门遥相呼应的是北门,又叫安远门,这是继承中原汉族政权对边远少数民族一贯采取的怀柔、安抚政策,使远方部落对汉族朝廷知恩归顺。

因为南京位于西安东面,"长乐"二字带有祈祝大明江山万年不衰,长久欢乐的意愿,因此,就把东门定名为长乐门。

西门叫安定门,暗言西部边疆安泰康定。

除此四门之外,建国前后为了交通便利,先后新开辟了十三座城门,其中一些有名的门有:

小东门正名中山门,不言而喻是纪念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