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观察幼儿园小朋友的行为

如题所述

了解儿童是教育儿童的前提和基础,幼儿教师对幼儿行进行科学观察,科学分析,寻求出幼儿行为
[关键词]幼儿行为;行为观察与分析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是人们认识世界,研究世界的一种方法,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幼儿教师对幼儿行为的观察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考察幼儿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的表现,包括其语言、表情和行为的发展水平和实际能力,是教师度量评估估价幼儿、发现问题、进行自我反思、给出合理的教育建议、调整保教策略、优化教育环境、优化课程和实现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是了解当前学习发展状况,是评估幼儿性的兴趣,特点和需要的手段,以便更有效的拓展幼儿的经验,促进幼儿的学习发展。也是发现幼儿心理发展、在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发展普遍规律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发现幼儿个体差异的重要途径,解释是幼儿行为普遍规律,了解幼儿的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的一种方法。
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的了解孩子内在的需要和个别差异,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会观察、能了解幼儿、理解幼儿、尊重幼儿、能给出合理的教育建议和策略,是幼儿教师区别一般幼儿抚养人最明显的区别,因而幼儿教师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属于一种典型性的专业观察,区别一般的观察。在主题探究活动、幼儿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前所未有重视的当下,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还必须具备观察幼儿的能力、分析幼儿的能力,“因为了解儿童是教育儿童的前提和基础”。所以重视和提升幼儿教师对幼儿行为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已成为众多的幼教工作者的共识。对于幼儿教师个人而言,提高对幼儿行为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也是提高本人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一观察前的准备 作为幼儿行为的观察者,要观察幼儿行为,首先要清楚观察目的:即要观察什么,要有清楚的观察意向,才有可能在幼儿活动过程中看到观察的目标,才能实现有效的记录。观察的目的有两种,一种是由于不了解幼儿某些情况而需要观察,另一种是我们看到了幼儿某一些情况预测可能会有其他情况而需要观察。无论怎样观察,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一定要清楚知道需要知道什么,要避免无目的的观察要确定观察的项目指标,设计好观察的表格。每一次的观察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有观察的重点。 其次要确定观察对象,明确被观察的幼儿的数量范围,是一名幼儿还是一群幼儿,是随意观察还是指定观察,指定观察。 第三要选择观察的对象。选择观察的时间和地点。行为观察是透过行为事实来收集的,但是要把所有观察对象的所有行为都收集起来进行分析是不可能的,观察者也不可能时时刻刻注意到被观察者。所以取样观察时非常必要,常用的取样的方法有时间取样法和事件取样法两种。时间取样是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取样标准来观察、观察对象,事件取样是观察者在某一事件发生时,自然发生时,将事件记录下来进行分析。 观察 对象 第四,要明确观察记录的方法。要根据计划观察幼儿的年龄和发展水平,是否需要保留原始信息观察记录,观察时长选择记录方法。常用的记录方法有日记法和轶事记录法和实况记录法。日记法是对每个幼儿进行长期跟踪的观察,有选择性的记录幼儿生长和发展的某些方面,它的目标是按时间顺序来记录观察对象的,通常是幼儿中新的行为事件,它能连续的获得观察对象的发展的连续变化,但是日记记录由于是对个别幼儿的观察,缺乏典型性代表性,也往往掺杂了观察者的个人主观情感。轶事记录法是观察者将感兴趣的,并且认为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行为和反应以及表现,幼儿个性行为的事件,用叙述性的语言随时记录下来,供日后分析研究,可以兼顾个体幼儿和全体幼儿。实况记录法是指观察者按忠实的按时间的顺序,尽可能详细的完整的记录观察者对象在某一段时间内的每一个行为及情境,然后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分析。实况记录法能提供观察时当时发生的详尽的行为信息和行为发生的情景。由于实况记录详实,可以永久保留实况记录,对观察者记录者而言,但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第五,要明确观察的顺序,要根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观察角度,以获取最有价值观察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培训参与观察的人员。因为有时候一个观察的项目可能同时有需要几个老师来观察,合作完成,要明确在观察的这个在场景应该做什么,明确成员之间到哪个场景的原因,最希望看到的是什么情景或行为,或观察的重点,明确观察的时段和视察。 第六作为观察者观察幼儿时要得到观察对象的父母的同意,必要时要和家长签订协议。教师要保护幼儿隐私,要公开观察资料时,要征得幼儿父母和幼儿园管理人员的同意。观察幼儿要在乎回幼儿的感受,尊重幼儿,不能让幼儿相互比较,要注意对幼儿的隐私和个人秘密进行保护,不得随意传播,有伤害幼儿自尊和个人隐私的信息。 第七,确定观察工具。教师在明确观察任务之后,要选择适宜的观察工具,手机、便签纸、计时工具和记录表格是最常用的工具。工具选择必须要适应不同时段的观察的需要。
二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客观真实地观察了解幼儿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或自由游戏的场景中表现是最真实的,在这两种类似的情境中,幼儿可以自然的,轻松的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且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这样教师就可以真实地观察到了解到幼儿。幼儿教师要《以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为导向,为指引进行观察幼儿的行为,把《指南》作为观察了解幼儿的基本框架。这就要求幼儿教育教师要熟知《指南》的5个领域11个子目标32个子目标领域下典型的表现。目标下典型的表现为观察者指明了观察和了解的维度。评估幼儿某一方面学习发展要从不同的维度观察了解,要从多方面信息评估。借助典型表现和分析幼儿。 教师要进入观察场景,不要干扰幼儿刺激幼儿,让幼儿保持在自然的状态下,避免观察结果要避免失实。引起观察对象的注意,注意为幼儿创造一个相对宽松不受影响不受干扰的环境,让幼儿保持在真实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
三观察记录教师必须保持客观性 教师所做的观察记录应该是对幼儿活动情况真实而客观地反映。在实际记录中要避免以下两种不当的表现:不能将幼儿放在一个完整的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往往几个动作和几句话就结束了,观察是观察不具有完整性另一个。就是观察的真实性不能以观察者亲眼所见,而是根据其他幼儿反映的情况进行记录,导致观察记录失实,得出不恰当的结论。 客观记录和描述,而不是解释性的判断性的,首先要求教师了解认识自己的偏见,力求对待幼儿的观察记录客观真实,教师经常练习和反思自己的偏见,助于教师消除自己固有的偏见,描述不能具有解释性判断性的词语,要避免主观态度的词汇。 在记录中要记录有意义的表现。在记录记录有意义的表现。记录与观察目的有关的行为表现,提问开放型问题,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促进和加深对幼儿行为的意义的了解。观察到的有意义的行为为基础。创造不同的情景,教师让幼儿在探索新材料进一步观察。
四观察后的行为分析 教师在对幼儿行为观察完成之后,要对观察的内容,依据幼儿行为的现实表现,以心理学教育学脑科学等关于儿童发展理论及学前教育有关理念政策为依据,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解读,寻求幼儿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及需求,并及时的介入,介入指导,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教师在对幼儿行为客观描述的基础上,首先分析儿童本身,分析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与实际水平。要列出幼儿在社会交往、语言表达、动作发展和表现等方面的典型特征,对应《指南》中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的典型描述来,具体深入的分析,发现幼儿发展水平的差距,结合幼儿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寻找出差距存在背后的原因,给出合理化的教育建议,使调整教师的施教策略,弥补幼儿发展的短板,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其次要分析指导者,也就是教师。在儿童行为观察中,如果有教师介入,则要对教师的介入指导行为予以分析。比如教师是否关注了幼儿,关注的方式,介入的时间是否恰当,是否照顾到了个体差异等等。 第三 要分析教育环境和其他方面。如环境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材料投放是否适合幼儿是否充分。 第四提出支持儿童后续发展的教育策略。教师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在探寻清楚儿童行为背后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教师应该以怎样的理念怎样的策略支持幼儿,促使幼儿更好的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30
幼儿园的观察记录篇
  观察对象:浩宇小朋友  观察背景:早上入园时  观察记录:洪英  观察实录:  周一的早上,小宇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来到了幼儿园,到了班里,仍在爸爸怀里哭闹着,不愿意下来……怎么给他讲道理,他还是不听,于是,老师请浩宇的父母迅速离园。他父母离开后,老师,抱抱小宇,安慰了他几句,他坐下了,不哭了。  教师评析:  据介绍,一天早上小宇因为要大便,耽误了时间,就没送他来园。后来,小宇只要不想来幼儿园,早上家长送他出门时,他就找借口说要“大便”……几次都这样过去了。加上小宇的父亲前段时间休假,带孩子出去玩耍,孩子也一直没来上幼儿园,所以今天家长送他入园时,他更是哭闹不已……  措施:  1、 家长要及时将孩子在家中的表现与老师进行交流沟通,共同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进行教育。  2、 如果孩子有情绪,教师与家长要及时与孩子谈心,当老师知道孩子的情况后,我们每天都与他更多地交流,关怀、鼓励,让幼儿感觉到老师的爱,同时,我还采用了“拉拉勾”的方法,告诉浩宇“老师喜欢你,你要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一百年不许变。”  3、 家长要每天坚持送孩子入园,帮助幼儿养成天天上幼儿园的好习惯。  教育效果:  经过2、3天的交流沟通,现在,浩宇小朋友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