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用心理学解释“愚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31
愚忠,属于定向思维的行为,心理暗示把忠于别人作为一生的追求。从不敢质疑,从不敢违命,这种自卑、奴性属于强迫性症状,也叫强迫症。

在童年期接受到的指令就是愚忠,形成最初的信念系统,因为给予这个信念的人通常都是养育人,被信任或者是想得到养育人的爱,听话照做,后期成年后也没有调整有效的价值观,就一直愚昧的忠诚,如果养育人(父母长辈)以索取或者交易的心态用爱的名义绑架,那么愚忠的孝顺是影响一生的,婚姻幸福的概率比较小,每个人在有了婚姻后要把握责任和自己的生活的界线,同时在婚姻中夫妻的关系是第一位,原生家庭中父母关系是第一位,错位的关系,矛盾是不断的!

我们看待自己的 历史 ,应该以唯物主义的眼光,要坦然 ,要认识到即使是奴隶 社会 时代,也没资格鄙视,因为那是人类成长过程中需要经过的历程。

“封建糟粕”“愚忠”这类词本身就是个伪词语,本身就是站在现代文明的制高点对古代进行感情上的无知鄙视。

其实所谓的封建糟泊或愚忠只是适应当时 社会 发展而不适宜现代文明范畴的思想,你现代人的思想观念代入到古代,同样不适宜古代的 社会 发展形态。

本质上就是这样,请坦然看待前人的糟粕或愚忠,因为我们现代文明,本身就是前人一代一代的努力而推动 社会 向前发展得来的。

愚忠的人,按现在的话来说,有两种,一种是铁杆粉丝,对效忠的对象有崇敬,膜拜的心理,举个例子就是邪教徒和教主的关系。第二

种是奴才,对效忠的对象表示绝对的臣服。这是经过长期心理暗示——也就是洗脑得到的结果,洗脑成功后,就以主子的思想为自已的思想,形成了一种依赖。也就是做稳了奴隶,如果你让我做不成,我就拼?这种依赖心理有时候也适用于第一种。

“愚忠”的理解分歧,不在于“忠”,而在于“愚”。人们会把不认可,认为不值得,或者不想接受不愿面对的种种行为,归结为“愚”。用这个“愚”字去防御自己内在的冲突感受,就好像与这些不舒服划清了界限一样。其实愚也好,不愚也罢,所有的忠诚不过都是身不由己,一往情深。

愚忠是个好词,愚忠源于自己的理想。这个 社会 只有两种人,一种忠于自己一种忠于理想。古代愚忠的人,都对 社会 运转认识很深,也知道帝王核心是国家运转的根本,他们心里只装着天下安定,甚至为了天下安定,冲撞帝王,牺牲宗族。为万物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愚忠虽可悲但也可敬。现代 社会 ,国家有了人民核心,又有几人可以对人民做到愚忠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初心的坚持,这种忠愚一些,是 社会 的巨大福气。

在这个问题上自己世必须知道什么是正确的,错误的,正确的执行,错误的反对。

不能,别人偷牛你拔撅。

我查询了一下“愚忠”的意思。这是你对“忠诚”“愚忠”的理解。诸葛亮没有坚持一擒孟获,二擒孟获……怎么会有一个七擒孟获后想要的结果!只是给自己什么都没有做,想象了一个不想要的结果。害怕受伤害,恐惧和担心只能活在自己的昨天的世界当中。

我觉得从另一个角度看,愚忠才显现真情,如果我是主子,有个这样的下属,我会很欣慰。我想愚忠这样的词,本身就只是单方面站立位的人发明的。

我认为愚忠不存在,忠于自己的主子是中国文化所推崇的,中国自就有文死谏,武死战之说,不做愚忠做铮臣,不做铮臣变奸臣。愚忠一词是敌对方或后世的语言。
相似回答